分享

《太极心法》:太极拳是“圆”运动

 国术传承摘录馆 2024-06-19 发布于广东

(第二篇/第二章 拳理)

12节 太极拳是“圆”运动

 (一)

图片

《易经》中的“卦象”,就是事物变化的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个“象”,从而推断出事物内部性质的对应变化状态和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继而通过对内部性质发展变化规律的把握,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发展改变之后将要产生的相应的现象和结果(一切尽在掌握中)。简而言之,《易经》就是一部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象”关系学。
事物的现象千变万化,对应的性象关系也就纷繁复杂,但这些对应关系又是有规律可寻,有类型可分的。“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四种关系就把阴阳两种性质的变化和阴阳两种现象的体现做了总体的概括和分类。具体地讲:
“少阳”就是“象阴而性阳”,简称“阴象阳性”。
“太阳”就是“象阳性也阳”,简称“阳象阳性”。
“少阴”就是“象阳而性阴”,简称“阳象阴性”。
“太阴”就是“象阴性也阴”,简称“阴象阴性”。
我们可以看到,在“太阳”和“太阴”这两种性象关系中,性质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相同的;而“少阳”和“少阴”这两种关系中,性质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相反的
古人以天地阴阳气象、春夏秋冬的交替来表述阴阳四象相互转化的过程。古人认为,天地阴阳之气的作用变化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实际上这个四季气象的变化就是“四象”变化的具体体现
图片
一年混沌气象图
通过以上对四象变化过程的解读,我们会从中发现一些十分重要的特征。从“一年混沌气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冬至到夏至这半个圆中,整个过程都是在长阳,都是阳的发散性质;从夏至到冬至这半个圆,整个过程都是在长阴,都是阴的收敛性质。
少阳变化到太阳,是由阴象阳性变为阳象阳性象变而性不变
太阳变化到少阴,是由阳象阳性变为阳象阴性象不变而性变
少阴变化到太阴,是阳象阴性变为阴象阴性,又是象变而性不变
太阴变化到少阳,是阴象阴性”变化到“阴象阳性”,又是象不变而性变
用一张图表进下归纳和对比如下:
图片
《太极拳论》中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实际上,这个论述讲的就是太极拳的外形动作(象)与太极劲的内部性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太极拳运动是圆运动,而这个圆运动的实质是阴阳变化产生的四象往复转换的一个环形变化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太极运行变化的圆,而没有阴阳四象的变化,仅仅是用外形动作比划出一个圆形,那根本就不是“太极圆”,所以说“不识四象之变,不成太极之圆”。太极之圆是性变之圆,不明四象之变不成太极之圆。很多人认为动作上划个圆,就是太极的圆了,真正的太极之圆是阴阳性象变化的四象循环形成的圆,是内性的圆,和外部动作没任何关系。四象中缺一项都不是一个圆满的太极圆运动,四象的变化才对应产生了掤(太阳)、捋(少阴)、挤(少阳)、按(太阴)等太极拳四正手的劲别变化。所以,掤捋挤按不是那些简单比划的外形动作,而是四象的性象变化的四种结果和作用体现。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写到:“少阴少阳,皆引人之进也,太阳太阴皆击人之出也。”
(二)
图片
拳论说;太极拳实外方而内圆,形方而性圆,才有了太极的方圆相生。这就是离形得似
太极拳规以成圆——河图;圆者,不可知之零数,先天之数也。不识四象之性,不成太极之圆
太极拳矩以成方——洛书。方者,可知之整数,后天之数也。不明八卦之性,不出八法之方
陈鑫《太极拳图说》:是后天者,可知之整数也;先天者,不可知之零数也。示零数为整数之真根也。零数者何?太极也,无极也。拳术家创立缠丝精法,默行乾坤不息之螺旋线,其至命矣,夫技艺云乎哉!
零数变化是先天自然之变化。零数变化就是一点一点慢慢地变化。一旦阴阳变化,按照零数去变化,就变成了太极图。太极图告诉我们,不管阴阳如何变化,它都是一个定数。生数有生数的定数,变化有变化的定数,最后生成的东西有生成的定数。自然生成的规律就在这里。把整数变成零数,如微积分原理,方变圆。先把零数之变练到,然后才能把零数装到整数里,才能“方圆相生
图片
圆、方不是外在动作或形式的圆或方,而是运行变化的一种规律按整数变化的运动叫方按零数变化的运动叫圆。太极拳是外方而内圆,方者其形、圆者其神也。太极拳是圆运动,无处不圆,其变化规律是零数变化。
把这些搞懂了,才知太极的方圆说的是什么意思。决不是我们认为的“方形、圆形”的意思,和形一点关系都没有。谁把卦理解成方向、方位,谁就彻底搞错了。
(三)
太极之圆在内不在外
1.内气周流唯有圆。太极拳是心、意、气的运动,外形动作只是内气运行起来的一种外在表现。内气在体内的运行线路一定要顺畅无阻滞。这和气血的流行是一个道理。气血在哪里受阻了,毛病就在哪里发生,而且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相关部位,甚至全身。气血能够运行起来周流不息、而又能循环往复的,唯有圆形。
2.圆是广义的圆。这个圆形,是广义的圆形。如一个正圆形,一个扁圆形,一个椭圆形,甚或是一个麻花一般的8字形。各种各样的圆形,只要是没有棱角的、死角的,都叫圆弧形。
3.圆有大有小。若一列火车它也能转弯,但这个弯要弧度很大才行。若是一辆汽车,头一直向前转弯的弧度可以比火车小很多。若是一个人,向前走到转弯的地方,弧度可以更小。若是一个麻线头,转弯的弧度可以非常小。
4.圆运动判断。圆运动的检验的方法是,只要这个箭头能一直向前运行,别管是朝里朝外,朝上朝下,朝左朝右,只要在拐弯的地方能够圆转过来,箭头仍一直向前走,这就叫顺畅,这就叫圆运动。只要不是原地直接掉头顶回去的(如火车要掉头,只有把把车尾变车头),这都叫圆转
5.转关都要圆转。所有内在劲力的转关都要圆转。太极拳内气的劲力在体内的圆转是可以非常小的弧形的转变,内动根本不会令人知,就转了过去。内动辐射到外边的肢体,肢体也会有相应的表现。但极小的圆转,外边是看不到的。
(四)
真正太极所说的圈,跟本不是动作的圈,而是虚实转换的圈,是看不见的。
所以杨澄甫说,我的太极圈,不到芝麻粒那么大,冯志强总说,丹田一粒混元气,太极圈就一粒那么大,这些跟动作没什么关系。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所以,太极拳实为外方而内圆(虚实转换的圆,外形没有),形方而性圆。才有了太极拳的方圆相生,阴阳相济。所以不懂真正的虚实,就不会有真正的太极圈。如果在动作上找圈、做圈、用圈,总想着用动作的圈去实用,不挨揍才怪,因为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最快。
(五)
太极运动是外方而内圆,形方而神圆
陈鑫图说:太极拳是外方而内圆。方者其形,圆者其神矣方由圆生,圆因方成。此方圆相通之理也。
1.其方——洛书
一只拳头打出去,一定是直线距离最短、力度最大。所以,太极拳的线路从外边来看似乎都是直线。见下图:
图片
这里的右图从一到二到三,还是左图的从一到四到七,讲的都是内在劲力,力表现在外边似乎是在走直线。但其在体内的转换处可都是圆转过去的。而外在的表现有时能看得出是圆转,有时看不出。一抹其棱,即成太极圆图矣。见下图:
图片
2.其圆——河图
图片
圆者,不可知之零数,先天之数也。方者,可知之整数,后天之数也。决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方形、圆形”意思,和形一点关系都没有。
练太极先把零数之变练到位,然后才能把零数装到整数里,才能“方圆相生”。
陈式二路、陈式忽雷架,都是圆生方的拳,所以不到一定程度是不能练的。
看《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太极拳外形方图,陈鑫在书中说:洛书实为方形之祖,犹是智欲圆而形欲方之意。且太极拳实系外方而内圆,上圆而下方方者,其形;圆者,其神。在太极拳的运行中,步法进、退、顾、盼的变化就是按照洛书的明暗阴阳变化规律运行的,进退之中有顾盼,但进退的作用可以看到,而进退过程中的顾盼变化是在外形上看不见的,是隐含于进退之中的变化过程
太极拳是形方性圆,洛书是方形之祖。这如何解释?
河图表示的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呈现出了的运行规律,而洛书实际上就是这个的本体在运用中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变化。并把这些变化分成了若干个阶段,代表各个阶段的直线就产生了
这些变化就如同《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描述,把太极图双之,则为褊图,再双之,四角撑开,则为方图,至三角、五角、六角、七角、八角、九角,皆方图也,即一个圆,如果拿住对头的两点一抻,就变成了两条直线紧凑平行的褊平状图形了,这样就把整个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如果再加两点,四个点撑开,圆形就变成四方形分成了四个阶段。那么我们照此可以把一个圆撑成三角、五角、六角、七角、八角、九角等等,但不管你怎么撑,撑成几方,其本体原本都是那个圆的变形,这些,其实都是那个圆的形式变化而已,虽然路径形式生发了改变,圆弧变成了直线,但原本以圆为基础的阴阳变化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洛书就是以八方为例来说明方圆变化之间的关系的,直线表示了,表示了,是可见的,而四个偏位表示了,表示了,是不可见的更重要的是两个变化的转换之处,即我们太极拳常说的转关之处,而这个在图上看就是棱角的转换点,实际上隐含着看不见的圆弧转换的性质,陈鑫《图说》中告诉我们此八角方形也,一摸其棱即成太极圆图矣。方由圆生,圆因方成。此方圆相通之理也。实则是形方而性圆,即犹是智欲圆而行欲方之意,且太极拳实系外方而内圆。方者,其形,圆者,其神也。耍拳者不可不知
这告诉我们,在太极拳前后左右、周转曲折的动作运行过程中,都是在运行以太极图这个圆为基础的阴阳变化原理,而动作外形及内气机运行的路径,则很多时候是直线运行的,而的转换点,则是看不见的的转换
所以,《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讲:隐寓矩、方合成河图规圆,凡太极拳之周旋曲折,皆依为法,而莫能外
陈鑫说:太极拳实系外方内圆。这做如何解释?我们都知道,两点间直线的距离最短,所以,任何武术都讲究直线进攻,太极拳也不例外。
这就是太极拳动作的外方——它的出拳击掌、步法移动很多时候都是直线型的。但是,太极拳运行过程是有阴阳虚实转换的,虽然动作线路是一条直线,但这个直线路径的运行中仍然是有阴阳虚实变化的,比如一个向回捋的动作,动作路线是一条直线,但是内在的劲力却是直线的前半段收敛转而后半段发散,有一个阴阳的转换。再比如向回引对方的劲力再发放,在外形动作向回引的同时,内里劲力蓄积转换,由阴转阳向外发放。虽然外形动作是一来一回两条直线,但是,内里的劲力转换连绵不断,没有丝毫的尖点曲折,而是圆转无缺。所以,如果太极拳只是在外形动作上画弧走圆,那就是舍近求远了。
明白了洛书所表述的意义。那么,它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又是如何应用的呢?
河图是体,讲述了阴阳变化的根本道理;洛书为用,讲述了阴阳变化的具体作用。
阴阳大道只有一个,而具体作用、具体体现则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实难表述清楚。陈鑫在书中也是通过太极拳的具体练习方法和原则来阐述洛书与太极拳的关系的。首先说阳显而阴隐。这一点很好理解。太极拳拳论讲:内动不令人知内里变换虚实。等等,都是在讲述太极拳的这一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