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由于它独特的属性从众多物质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具有价值的货币,倘若拥有足够多的黄金,然后以此发行一种新的纸币,且能够用这种纸币承兑黄金,那么纸币就等于是拥有黄金的凭证,也就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布雷顿森林体系】便是构造了美元能够承兑黄金的体系,从而让美元获得了实际价值,让美元拥有了最高信用,最后也就顺利成为了世界货币。 最后的金本位 孤悬亚欧大陆之外的天然优势使得美国得以长期从战火中抽离,这不仅让它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打造工业基础,同时也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狠狠地发了两次战争财。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普遍仍然奉行金本位,这使得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变为了海量的黄金。至二战结束时全球3/4的黄金都躺在了美联储的直接或间接账户上。 其他国家的纸币再无力承兑黄金,美元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唯一能和黄金挂钩的货币,其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官价使得美元拥有了黄金同样的地位,拥有美元就等同于拥有黄金。 于是美元的价值和信用瞬间凌驾于其他货币之上,美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世界货币,并广泛流通于全球。 但在此阶段下,美元充当世界货币享受到的实际利益并不多。 首先为了尽快拓宽美元的流通范围,美联储需要向其他各国提供低息贷款,例如马歇尔计划。这类贷款的经济价值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将美元推广至全球。 其次,在刚性兑付的条约下,一旦出现贸易逆差,那么美国就等于失去了真金白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但美联储的黄金储备量在减少,而且美元承兑黄金的能力也在不断削弱。 最后,由于战后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增加迅猛,导致各个经济主体都处于加杠杆的发展模式中;而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规则大大限制了美元的供应量,客观上来说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欧洲复兴计划的影响下,美元被大量借给了欧洲,让欧洲成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最大的受益者。 为了保证本土市场美元的供应量,美联储便开始放松了对美元发行量的管控。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真的来承兑黄金,所以理论上超发一部分纸币的风险是可控的。 然而只要印钞的紧箍咒被拿下,那么货币发行机构便根本抑制不住印钞的欲望,因为只要没人来挤兑黄金,那么它们零成本印发的纸币就可以拿去借贷,拿去贸易,这个一本万利的生意堪称是暴利中的暴利。 于是进入60年代后,美元的供应数量便开始显著增加,这也导致美联储承兑黄金的能力越来越弱。黄金总量就那么多,但美元流通量却在大幅增长,按35美元兑1盎司的比例根本应付不过来。 尤其是到了尼克松时期,美元供应量已经突破天际。在1950年时,美元供应量还只有1500亿,到了1960年则增长至2000亿,而到了1970年更是扩大到了4000亿。 与此同时,欧洲经济的增速愈发加快,而美国经济的增速却开始收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没有让美国得到多少实质性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元持有方大量挤兑黄金,那么美联储可能将面临破产。于是美国方面便“耍起了无赖”,从1971年开始单方面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不再给美元承兑黄金的保证。 也就是说,在没有付出多少代价的情况下,美联储不仅成功保住了黄金,还让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 石油美元和美元霸权 不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世界进入了纯信用货币时代,政府和法律赋予纸币价值,让其更够顺利流通于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零成本印发的纸币却能交换到我们实际的劳动成果,这种不等价的交换实则可以看作是一种掠夺。 我们甚至可以说,对于货币发行方来说,改革的尽头便是让全球人民无条件接受纯信用货币。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到瓦解过程,这一目的便顺理成章的达到了。 对于美联储来说,如何在纯信用货币体系下继续让美元独享世界货币的地位,关乎着美元的未来命运。 如果美元能够在纯信用货币时代下继续享受世界货币的地位,那么美元依然能广泛流通于全球,那么美元的需求量也就仍然会十分庞大。于是美元发行方就可以凭借零成本发行的美元,去交换(掠夺)全球的财富。这,便是美元霸权的实质,可以说正是金本位的瓦解才让美元霸权的利益无限扩大。 为了继续巩固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盯上了石油贸易结算。因为在彼时的国际贸易中,石油贸易是第一大贸易,如果石油贸易必须采用美元结算,那么各个国家便还是得储备一定量的美元; 同时由于石油贸易都已经采用美元结算,那么其他商品的贸易也会倾向于使用美元结算,因为没有哪个经济体愿意在那个年代储备多种类的货币,那将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在充分认识到这点后,美国便将目光放在了石油输出国组织身上,如果说服石油供应国使用美元结算,那么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有了新的保障。 不过这个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许多阿拉伯国家面对美国抛来的橄榄枝并不感冒,如果没有实际利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主动加入石油的美元结算体系中。 当然了,这件事并没有到不可交涉的地步。尽管彼时已经进入了纯信用货币时代,但是其他货币相较于美元的信用基础还是更差,贬值风险也就更大,尤其是对于规模庞大的石油贸易而言,最害怕的便是汇率大幅波动。 所以,当美国以巨大的利益诱惑邀请沙特加入石油美元体系时,沙特在拉扯一番后还是同意了。在大哥都妥协后,其他石油供应国家也纷纷加入了美元结算体系,美元在纯信用货币时代的地位便巩固了下来。 这份石油美元结算的条约据说让美国割了一块大肉,但因为具体内容未公开,我们至今无法知晓当初美国度让了多少利益。 在确立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后,美联储便大肆加快了印钞的速度。到了1980年,美元的供应量大幅提升至15600亿,几乎是1970年的4倍。 而这些在纯信用货币时代下,以零成本发行的纸币,却在不断地掠夺老百姓手里的劳动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发行方及关联方最后得到的是实际财富,而老百姓拿到的却是因货币超发而不断贬值的纸币。 凯恩斯早年在谈论纯信用货币体系曾说到:“用这个办法(印钞),政府可以秘密而不被察觉地没收人民的财富,100万人中也很难有一个人能够发现这种偷窃行为。”更正确地说,在美国使用这个办法的是美联储而不是政府。 在纯信用货币时代下,尽管偶尔也有通过加息来修复纸币信用的政策出台,但总体来说,印钞的速度却依然在加快,远远超过了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从此以后我们所经历的贬值和通胀就更加频繁,我们从出生起就必须面临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 我们的钱是挣来的,而他们那一小部分人的钱是印来的,当两者混在一起,通胀便自然到来。对于我们来说纸币的贬值意味着劳动成果的缩水,而对他们来说,获得纸币的成本为零,只要纸币还有一丁点儿价值,那么就有获利的空间。 如果把时间回拨便会发现,除了金本位瓦解这个因素外,石油美元体系是助长美元供给大幅增加的元凶。 在整个70年代期间,第四次中东战争使得油价暴涨,这就意味着需要供应更多的美元来维持结算体系;这也给了美联储提供了加大印钞力度的理由,美元供应量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大幅增长。这一过程急剧扩大了美元的流通范围,让美元霸权收割的范围不断变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和黄金脱钩的美元反倒助长了美元霸权的内容,可以说美元霸权正是来源于纯信用货币体系; 而石油美元结算体系则让已经沦为废纸的美元再次巩固了世界货币的地位,且为美元的广泛流通提供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纯信用货币的供应量便不断增加,印钞带来的收益实在太过于一本万利。于是全球便进入了货币供应超量时代,过去50年我们经历的通胀时间和通胀程度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并且,只要纯信用货币体系还存在,那么未来我们就还必将经历更多的通胀,我们辛辛苦苦所挣得的劳动报酬,无时无刻都在经历贬值风险。 |
|
来自: 新用户3892281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