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运用跷跷板定律,减少无效社交?

 精读君 2024-06-24 发布于福建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00+概念

怎样运用跷跷板定律,减少无效社交?

你好!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概念,是「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指的是,没有达到目的的社交。

人际交往遵循很多原则,包括真诚、尊重、平等、理解等。但最重要的基础,还在于对等价值交换。如果价值交换不对等,即便勉强社交,也会沦为无效社交。

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是相互给予对方所需要的价值。

跷跷板定律提醒我们,人和人之间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只有相互抬举,有起有落,才能和谐相处。如果只有一人抬举,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

玩跷跷板主要依靠自己重量,再调节与支点之间远近以及施力大小,来使双方互相抬举。人际交往中,我们要真诚关注对方,分析对方需求,针对性提供对方所需价值。

来看一个思想实验,如果你要和比尔·盖茨交朋友,你会给他提供什么价值?有些人会下意识认为,自己是普通人,没办法和盖茨交上朋友。企业家本·卡斯诺查提醒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

他说,如果你资助盖茨最喜欢的慈善机构,你的资助金额,想必不会引起他过多关注,所以该方法并不适用。

如果你买一款微软产品,也不会影响到微软品牌战略,因此也无效。

但如果你为盖茨,提供他所渴望的宝贵信息来源,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例如,你10岁表弟正对一款APP十分着迷,这可能预示着信息行业新趋势。

如果盖茨认为这条信息对他有用,你就有可能与他建立联系。毕竟你所处世界中信息,盖茨通过他现有朋友圈,可能无法获取到。

简单来说,如果要让别人愿意和我们交往,关键在于,我们要提升自己对于对方的价值。否则,即便想方设法联系上,由于不符合跷跷板定律,也只能沦为无效社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