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上午在武夷山乘竹筏漂完九曲溪,又去游观鱼台,赏摩崖石刻。没想到返回时在途中的止止庵,收获本次出行最大的惊喜:对道教有了一个轮廓的认识。原来以为道教就是王重阳丘处机,丘处机王重阳就是道教。金庸小说读得久,竟浅陋如是。那天武夷山小雨淅沥,止止庵里好清静,就我一个游人。在庵外第一次看到道教南宗祖师白玉蟾的介绍,很好奇,便向庵里坐值的道士(交谈后始知他是止止庵的主持一一韩道长)请教。他很热情,一边请我坐下品夷武岩茶,一边向我细说止止庵的来历,说南宗祖师白玉蟾与止止庵的渊源,以及道门的许多常识与规矩。下面就扼要说说这位韩道长向我叙及的一些道教常识。不当不确甚或谬误之处,还望娴知道行的友友批评指正。 ![]() 1.道教的理论基础是老子、庄子学说,但道教作为一门宗教(创立仪规、收授门徒、专事修行修炼等),其创始人,是东汉时期的张道陵,而非老/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2.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分分合合,产生过诸多派别。流传至今的道教主要教派为:全真、正一、茅山、灵宝、净明等五大派别。 3.道教五大派别中,以全真派、正一派两大派别信众最多,影响最为广泛。它们内部又可细分为许多门派,各自的门派都有立教之时的祖师。非道中人士不能细知。 ![]() 4.全真与正一两派相较,正一派的信众的比全真派要多。全真祖师邱祖在垂训文中说得明白:全真道必须要出家、住庙。正一则不同,很多南方的正一道,都是家里时代相传的。正一道则比较通俗,甚至可以结婚生子。因此其传播的范围远大于全真。 5.正一道,又称为天师道,是由张道陵在东汉时期创立的。张道陵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因此被尊称为张天师。创立地点在龙虎山,这成为了正一道的重要道场。天师道的弟子必须交纳五斗米才能入教,因此又被称为五斗米道。就祖师而言,正一派可为是道教的正门嫡传。 ![]() 6.全真道,金代初年由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与正一道不同的是,全真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王重阳认为,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全真道的教规强调清修炼养,要求出家道士不娶妻室,多住观内。就道规道仪,道门形象而言,全真派更严肃更相对高大上些。 7.全真道在传播过程又形成了南派/北派。虽然全真在北方的影响更大,但在南方的传播与影响也不容小觑。在传播过了程中,全真道更是出现了南/北五祖交相辉映的胜观。这极大地推动了全真道的传播与影响。全真道尊奉的南宗/北宗五位祖师分别是: 南五祖: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 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 ![]() 8.从传播地域上看,道教正一派与全真派有显著的区别。正一派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等地区。这些地区历史上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正一派在这些地区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信众基础。全真派在北方地区较为盛行,如陕西、山东等地。这些地区相对艰苦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反而成全了全真道士们的静心修炼与体道悟谛。 9.正一派和全真派在外观特征上也有区别。正一派的道士通常不蓄发留须,穿着相对简洁的道袍。全真派的道士则蓄发留须,穿着特定的服饰,如头插簪子、身穿对襟长袍等。 ![]() 10.正一/全真两大主要道派,在信仰体系和修行方式上的区别。正一派强调神灵崇拜和祖先祭祀,注重符箓仪式;而全真派则追求与道合一,注重内修。传承方式上,正一派多为家族传承,全真派则为师徒传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