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杞菊地黄丸功效:滋肾养肝。 中医用途: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西医用途: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药理作用: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视网膜病变等作用。 慎用者: 1.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因为此时身体处于外邪侵袭的状态,服用滋补类药物可能会导致邪气滞留体内,难以驱除。 2. 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以免与正在使用的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二、知柏地黄丸功效:滋阴清热。 中医用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西医用途:常用于治疗肾阴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 药理作用:具有降血糖、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等作用。 慎用者: 1. 虚寒性病证患者不适用,如怕冷、手足凉、喜热饮等,因为知柏地黄丸药性偏凉。 2. 孕妇慎用,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三、归芍地黄丸功效: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 中医用途: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 西医用途:可辅助治疗贫血、月经不调等。 药理作用:有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慎用者: 1. 感冒患者不宜服用,防止邪气内闭。 2.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四、人参归脾丸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中医用途: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西医用途: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药理作用:具有抗应激、抗休克、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慎用者: 1. 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以免补之太过。 2. 糖尿病患者禁用,因为丸剂中可能含有糖分。 五、五子衍宗丸功效:补肾益精。 中医用途: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西医用途:常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等。 药理作用:具有增强性功能、提高精子质量等作用。 慎用者: 1.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2. 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六、逍遥丸功效: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中医用途: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西医用途: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乳腺增生、月经不调、抑郁症等。 药理作用:具有调节内分泌、抗抑郁、保肝等作用。 慎用者: 1. 孕妇服用时应向医师咨询,因为孕期用药需特别谨慎。 2. 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以免加重出血。 七、附子理中丸功效:温中健脾。 中医用途: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西医用途:常用于治疗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药理作用:具有抗溃疡、镇痛、调节肠道运动等作用。 慎用者: 1. 孕妇慎用,因为附子有一定毒性。 2. 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 八、香砂六君子丸功效:益气健脾,和胃。 中医用途: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西医用途: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药理作用: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等作用。 慎用者: 1. 口干、舌少津、大便干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症状。 2. 孕妇忌服。 总之,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有效性,但在使用时必须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以及药物的特点来合理选择。如果对用药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健康##中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