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自制蛋挞》

 特教梦 2024-07-11 发布于江苏
设计背景: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是劳动技能的提升阶段,劳动服务场所由家庭、学校扩大到社区和社会,在熟练掌握家务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在培智学校的初中及高中阶段积极引入并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求让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一至两项实用的职业技能,为他们日后能够平等融入社会,实现自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教育理念,结合我校现有的烘焙课程体系,我特别选择了“甜品制作——蛋挞”这一主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本主题的设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享受制作乐趣的同时,能够将此经历融会贯通至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持续提升。
蛋挞制作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这一过程涵盖了一系列基础技能的培养,包括但不限于精确称重、调配蛋挞液、摆放蛋挞皮、填充底料、倾倒蛋挞液、操作烤箱以及安全取出成品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食材的属性,掌握蛋挞制作的专用工具,体验基本技能的运用,更能深刻体会到劳动与技术创造带来的乐趣,这对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甜品制作——蛋挞》这一主题不仅是一次技术学习的旅程,更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蛋挞的制作,学生们将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学会欣赏劳动之美,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和社会参与积累宝贵的经验与技能。
学情分析:
学生
姓名
性别
智力
程度
学习
受能力
语言发展情况
小龙
轻度
A类
愿意表达,基本日常交流
小伟
轻度
A类
愿意表达,基本日常交流
小超
轻度
A类
愿意表达,基本日常交流
小浩
轻度
B类
愿意表达,基本日常交流
小森
轻度
B类
简单交流,答非所问
小萌
轻度
B类
简单交流,答非所问
小航
中度
C类
简单交流,答非所问
小利
中度
C类
简单交流,答非所问
小坤
中度
C类
不太爱说话,心里清楚
小飞
中度
D类
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基本不说话
学习接受能力解释:
A类:能够与老师互动,课堂参与度高。
B类:课堂互动较少,需更多指导。
C类:注意力分散,学习难度大。
D类:学习障碍严重,需要大量重复和情绪管理。
语言发展情况:
愿意表达: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
简单交流:交流有限,可能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不爱说话:表达意愿低,内心理解能力尚可。
语言表达能力差:几乎不说话,沟通障碍明显。
在进行蛋挞制作的职业劳动技能课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上述信息,采用耐心、信心、责任心的教学态度,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策略,以帮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对于接受能力和语言发展有困难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个性化的支持来掌握技能。
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秉持“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核心理念,旨在通过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如蛋挞制作,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劳动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借助实物教学工具,如实际蛋挞样品,不仅直观展示了课程重点,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特殊教育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取得进步。

课程流程精心规划,分为“观、学、行、评、享”五个阶段,旨在从浅入深,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技能:

观:通过直观展示蛋挞成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学:教师进行详细步骤分解,配合直观示范,确保学生能跟随学习,理解制作流程。

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手操作,实践蛋挞制作的各个环节,从配料到烘烤,体验劳动的乐趣。

评:完成蛋挞制作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不仅关注成品质量,更重视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

享:共同品尝制作成果,分享劳动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类别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A类
1. 识别并说明蛋挞制作所需的材料。
2. 记忆并复述蛋挞制作的步骤。
3. 独立完成蛋挞的制作过程,包括称量配料、混合、成型和烘烤。
1.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蛋挞制作的关键技术。
2. 体验制作蛋挞的乐趣,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通过参与蛋挞的制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操作规范。
2. 体验团队合作的价值,培养热爱劳动的态度。
3. 培养倾听他人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B类
1. 初步识别蛋挞制作的材料。
2. 在提示下回忆蛋挞制作的基本步骤。
3. 在成人辅助下,尝试完成蛋挞的部分制作步骤。
1.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体验蛋挞的制作流程。
2. 在教师的协助下,尝试完成蛋挞制作的若干环节。
1. 初步养成在制作过程中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
2. 在教师引导下,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开始培养注意听讲的意识。
C类
1. 在直接指导下,尝试识别蛋挞的原料。
2. 在成人手把手的帮助下,尝试参与蛋挞制作的某些步骤。
1. 在成人支持下,尝试参与蛋挞制作的某些活动。
2. 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参与,体验制作蛋挞的氛围。
1. 在直接指导下,尝试模仿良好的卫生行为。
2. 在教师的鼓励下,尝试与他人简单合作。
D类
1. 在成人引导下,学习维持课堂秩序,注意观察蛋挞制作的演示。
1. 在成人监督下,学习帮助同学整理烘焙区域的清洁。
1. 在成人引导下,初步建立保持个人和环境清洁的概念。
2. 通过观察,学习简单的参与和互动。
教学重点:
技能掌握:掌握蛋挞制作的基本步骤,特别是材料的准备、称重、蛋挞液调配及烘烤技巧。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同时强化卫生和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精准操作:精确称量原材料和掌握蛋挞液的正确比例。
安全意识:在使用烤箱和热源时的安全操作。
认知理解:理解并记忆蛋挞制作的各个步骤,尤其是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学生。
教法、学法:
教法:
直观示范法:教师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展示蛋挞制作的每一步骤,强调细节和关键点。
分步指导法:将复杂的制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小步骤,逐一教授,确保学生能够跟随和掌握。
个别辅导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和进步。
安全教育法:在操作前,详细讲解和演示安全操作流程,如正确使用烤箱和处理热食。
学法:
观察分析法: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理解操作原理。
模仿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操作,逐步掌握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蛋挞的制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实践训练法:通过多次的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熟练掌握技能。
活动准备:
红豆50g 、蛋挞皮40个 、 白糖140g、纯牛奶350 g、蓝莓、草莓、菠萝果酱各100g 、淡奶油160g 、 鸡蛋2个 、蛋黄6个。
课时安排:
本课共分三个学时,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二个学时:学习制作蛋挞。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个人卫生:学生洗手,穿戴好围裙和口罩。
座位安排:整齐摆放凳子,学生坐下,准备上课。
二、情境导入
展示实物:出示蛋挞,询问学生是否认识并喜欢。
激发兴趣:宣布将一起动手制作蛋挞,体验劳动与美食的结合。
三、探究学习
1. 强调安全纪律
出入规定:离开教室须告知老师。
听从指挥:严格遵守老师指示。
物品管理:未经允许不触碰室内物品。
2. 小组分工
A组:负责配料与调制蛋挞液。
B组:在烤盘放置蛋挞皮并加入底料。
C组:承担清洗与协助老师的工作。
D组:保持纪律,树立劳动意识。
3. 制作蛋挞
材料认知:介绍所需材料(白糖、鸡蛋、牛奶、淡奶油、蛋挞皮)。
技能传授
观察学习:老师演示鸡蛋处理,指导学生练习。
实操体验:小伟在老师指导下称量材料,其他学生协助。
安全操作:老师演示如何安全使用烤箱,强调佩戴烤箱手套。
制作流程:
调制蛋挞液:牛奶、糖加热溶解,加入淡奶油、蛋黄和鸡蛋,搅拌均匀并过滤。
准备蛋挞:学生在烤盘摆放蛋挞皮,加入底料,倒入蛋挞液。
烘烤:预热烤箱至200°C,烘烤20-30分钟。
卫生整理:烘烤期间,指导学生整理物品,强调远离烤箱避免烫伤。
四、成果评价
视觉检查:观察蛋挞外观,闻香评价。
品尝体验:共同品尝蛋挞,分享制作感受。
五、课堂小结
学习反馈:回顾学到的技能,分享个人感受。
家庭作业:鼓励有烤箱的同学在家尝试制作。
六、卫生整理
分组行动:合作清理蛋糕房,恢复原状。
教学反思:
在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根据各学科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劳动技能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然而,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学习任何一项劳动技能都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响应中央政策,有效实施劳动技能教育,我深感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精细化教学策略:鉴于学生个体差异显著,每一项劳动技能应被细分为一系列易于掌握的小目标。在每一节劳动课中,我们将围绕这些小目标进行针对性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进步。对于那些学习进展较慢的学生,我们将提供额外的关注和辅导,采用耐心细致的教学方法,确保他们也能跟上步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家校合作共育:劳动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需要家庭参与的全过程。我们将定期通过班级微信群或电话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劳动技能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在家中延续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在技能实践方面给予孩子指导和鼓励。对于那些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我们呼吁家长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辅导,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家校双方的密切合作,是学生劳动技能得以提升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此外,我认为还应该加强以下几点:
3. 个性化学习路径:鉴于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评估,持续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进步。
强化安全意识:在劳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我们需要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遵守安全规则,同时,教师也要时刻监控,预防意外发生。
持续专业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和康复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有效地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让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在心理上获得成长,增强自信心,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和社会融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郑园园
工作单位:济源市特殊教育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