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7月12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未雨绸缪,请添加备用公众号“七月老虎经方笔记”: 原文—— 七月老虎读《经方实验录》42 📝阳明战汗 | 病症记录分享👀 陆(左) 初诊时,已十日不大便😩恶气冲脑导致阙上痛,脑气昏沉致使夜间谵语,阳明燥气熏灼致右髀牵掣、膝屈不伸,右手也拘挛,夜晚无法安睡,应当赶紧攻下,宜用大承气汤。 服药后,夜间大便两次,稍微能安睡。二诊三诊以白虎汤为主,因右手足不伸加了芍药,因渴饮加了天花粉。三诊后,听说请张衡山看了两次,又因无效而中止。三十日后,听说其恶热甚,家人给饮雪水,颇感安适,这就是“病人欲饮水者,少少与之,即愈”的症状。我为之拟方用生石膏二两,知母五钱,生甘草三钱,西洋参一钱,和米一撮。煎汤服后,病者甚觉清醒。四月一日服二煎,到午后,病者忽然寒战,闭目像死了一样,接着壮热汗出,这应当属于伤寒论战而汗出的例子,不是恶候。 续诊,此证自三月二十二日使用大承气汤后,服用了两服凉营清胃之剂,没有效果。他家就请了张衡山两次,无效就中止了。后来三十日听说其恶热渴饮,用白虎加人参汤,到一日战而汗出,以为痊愈了。到四日,病家说其右手足不伸且酸痛,就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赤白芍各一两,炙甘草五钱,炙乳没各三钱,丝瓜络三钱),手足才伸展。今天病家来说能进食,但想大便不得,小便赤,就拟了如下药方: 生川军(一钱五分) 芒硝(一钱冲) 生甘草(二钱) 拙巢注:下后各种不适都痊愈了,胃纳也变得通畅👍。 📝战而汗出,即为战汗。像本案的战汗,属于阳明之战汗。大论有云:“凡柴胡汤病证,而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这是少阳之战汗。又说:“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这是太阳之战汗。粗看起来,似乎三阳都有战汗。试问病人为何要出汗呢?答:借此来驱逐邪气罢了。假如这人正气充实,受邪不重,又有药力相助,就会濈然汗出,完全没有烦恼痛苦。假如不凭借药力相助,只靠正气与邪气相搏,那么这人就会稍微有些烦恼痛苦。所以大论说:“想要自行缓解的,必定会先烦,然后才有汗而缓解。”假如这人正气虚弱,邪气充实,即使有药力相助,也必须鼓额战栗,努力挣扎,才能出汗,而其外表不仅是烦,甚至应当是战了。所以大论又说:“问:有病会发战然后出汗而缓解的,是为什么呢?答:脉象浮紧,按之反而芤,这是本就虚弱,所以会发战然后出汗而缓解。这人本来就虚弱,所以会发战,因为脉象浮,所以应当出汗而缓解,如果脉象浮而数,按之不芤,这人本来不虚弱,如果想要自行缓解,只是出汗而已,不会发战。”这条文句重叠,不像仲圣的口吻,然而说理极为精深,可以信奉。或者我还有话说,延伸一下:凡是出汗而痊愈的,属于太阳病的居多,属于少阳病的次之,属于阳明病的很少。太阳之战汗,原本就不值得奇怪。少阳病服用柴胡汤后,那濈然或战然后出汗而缓解的,或许也有太阳的邪气错杂在其中。至于本案阳明病的战汗,也无非是旧日太阳或少阳的宿邪,寄存在肌表三焦,医者不能妥善地进行汗解,等到病已经转为阳明,津液灼烧不能化成汗液,医者更没有时间顾及了。等到后来,阳明病痊愈,阴液稍微恢复,病者自己的正气想要除掉长期潜伏的宿邪,所以不得已才发战出汗。由此看来,称本案为阳明之战汗,只是就其近期的病来说而已,还不是最通达的论断。🤔 📖战汗,就是破釜沉舟、背城借一的意思。战斗胜利,便能生存;不胜,就只有死路一条。一战不能决定胜负,那就再战,直到分出结果。长期患病之后,正气无法承受病魔的纠缠,所以宁愿来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以判断胜负。🎯因此,战汗是生死的关键,是阴阳的分界,医生和患者,都应当深刻了解。📒这里记录了三则内容,作为参考。 📜《伤寒证治明条》说:“凡是感染伤寒疫病出现战汗的病人,忽然身体寒冷,鼓动下巴战栗,应当赶快给予姜米汤热饮,来助长阳气。一会儿战斗停止,就会发热出汗而病愈。或者有病人怕热,脱掉全部衣被,阻碍汗液排出,应当用生姜、豆豉、紫苏等来发汗。有正气虚弱不能战胜邪气,作战却没有出汗的,这很难治疗。如果过了半天或者到了夜晚有汗,又属于病愈。如果仍然没有汗,而且神志昏迷脉象逐渐虚脱的,赶快用人参、姜、枣煎汤来救治。又有老人、虚弱的人,发战却汗出不来,随即昏迷,不省人事,这是正气虚脱而无法复苏了。”又说:“我看见疫病有五六次战汗的,没有危害。这是因为邪气深,不能完全发散出来的缘故。又有两三次反复发作的,也应当两三次作战,出汗病就好了。” 📜《医林绳墨》说:“应当出汗而脉象虚弱的,出汗必定困难。作战不能出汗,不可以强行助力,没有汗就会死。应当作战时不能用药,用药会有灾祸而没有功效,要帮助出汗,多用姜汤。” 📜《温疫论》说:“应当泻下却没有泻下,气消散血液消耗,即使泻下也会作战出汗。只是作战却没有出汗的很危险,因为中气亏损微弱,只能下陷,不能升发。第二天,应当再次作战,四肢厥冷回还而出汗的能生存,四肢厥冷不回还,没有出汗的就死了,这是因为正气虚脱,不能战胜邪气。作战后四肢厥冷回还却没有出汗的,真阳还在,体表气机枯竭干涸,能够逐渐痊愈。凡是作战后不再发作,忽然痉孪的必定会死。痉孪的人身体像尸体一样,牙关紧闭,眼睛上视。凡是作战不能惊动,只可以温暖覆盖,惊动就会使作战中途停止,第二天应当再次作战。”又说:“狂汗,是潜伏的邪气溃散,想要通过出汗来解除,因为这个人禀赋充实旺盛,阳气冲击,不能一下子散开,所以忽然坐卧不安,并且又狂又躁,一会儿大汗淋漓,狂躁顿时停止,脉象平静身体发凉,突然就痊愈了。”👏👏👏 📖《温疫论》中提到:“温疫出现下证,时间久了没有攻下,每天逐渐腹泻出纯臭水,昼夜多达十几次,甚至导致口燥唇干,舌头干裂如断。医生按照张仲景协热下利的治法,给患者服用葛根黄连黄芩汤,结果病情反而加剧。我诊断后,发现是热结旁流,急忙给予大承气汤一副,排出了很多宿粪,颜色如同败酱,形状如同粘胶,臭恶异常。这天晚上腹泻就停止了,第二天服用清燥汤一剂,脉象仍然沉,再次攻下,脉象才开始浮起。下证逐渐减轻,肌表还稍微有点热。这应该通过发汗来解除,虽然没有出汗,但是里邪已经先去除,中气平和,所以饮食逐渐恢复。半个月后,忽然出现战汗,表邪才解除。大概是因为长期腹泻,表里极度枯燥,饮食半个月后,津液逐渐回复,才能出汗,这就是所谓的积累流水沟渠自然通畅。由此可见,脉象浮起身体发热,不发汗就不能解除,血液干燥津液枯竭,没有津液就不能出汗。从前的人认为失血就没有汗,现在我认为夺去津液也没有汗,血液和津液虽然不同,但枯燥是一样的,这就知道温疫不是药物就能出汗的了。”本节的上半部分可以作为自利清水大承气证的补充注释,下半部分可以作为我说战汗大多属于太阳病的另外一种解释。 👨曹颖甫说:战汗大多属于太阳病,这是前人没有发表过的,因为太阳有寒水,其他经络不应有寒水。凡是战汗而痊愈的病症,都是由于太阳失去解表所致。在少阳一经,尚且可以说是手少阳三焦是寒水下行的经络。而阳明已经化燥,就绝对不应该有这种情况。而突然出现这种症状的,或许是因为这个人水分太多,上膈的水气还在,肠胃已经化燥,水气被蒸,化为湿热,与燥屎相互僵持而不动,燥屎一经去除,湿热不能独自留下,于是就战汗而外出,数十年来偶然能见到一次,不可以作为固定的例子。 🎈【又按】以上是我师父的各个案例,都是依照治法治疗而得以存活的,这就是所谓的验案。然而有很多验案的书,掩盖不好的而彰显好的,有什么可贵的呢?我现在特意选择我师父治疗却没有效果的案例,详细叙述在后面,以保存真实的情况,来显示出极大的诚信。考察不治的原因,或是因为病情过于严重,或是因为证候和方剂不符合,或是因为药量稍轻,或是因为人事没有尽力。我在笨拙的按语中都详细地引用旁证,仔细地推求,偶尔有超越仲景的大规范的,也不计较。总归是希望阅读的人得到这些,差不多能像观看火一样清楚明白,对一方的了解透彻,以后即使遇到这种疑难危险的病症,也能够治疗并取得效果。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这些不验的案例远远胜过我之前那些验案了吧? |
|
来自: xmjulytige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