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说的是再好的药也会有副作用。对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人们往往更加关心它能让肿瘤缩小多少。只要药物有效,副作用可以忍忍。但是在实际用药的过程中,有些听起来无关痛痒的副作用也会令患者痛苦不已,就比如皮疹,无论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是化疗都可能出现这一副作用,尤其在靶向治疗中使用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KI)的患者中高发(发生概率超过50%)。 一开始可能只是零星的几个小红点,逐渐发展成大片又痛又痒的疹子,分布在前胸、背部、头颈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不仅让患者寝食难安,也影响着患者治疗期间的情绪。 不过也别太担心,常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收好下面这些科学正确应对皮疹的方法,就算在治疗过程中皮疹来“敲门”,也可以从容应对、正确处理。 ![]() 知己知彼,为什么会出现皮疹? 在临床治疗中,常把皮疹和痤疮、干燥、瘙痒等由靶向治疗引起的皮肤相关的副作用统称为皮肤不良反应。 被用来攻击癌细胞这个“劲敌”的药物为什么会影响到皮肤呢? 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EGFR的工作之一是帮助皮肤细胞正常生长、修复和存活,在靶向药开始对EGFR进行抑制后,皮肤的保护伞——皮肤屏障被破坏,导致皮肤表面水分流失,皮肤因此出现干燥、瘙痒。抑制EGFR后皮肤还会产生很多皮肤炎症因子,吸引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来到皮肤导致皮肤发炎,炎症细胞释放的蛋白酶也会进一步破坏皮肤组织,使皮肤更容易受损,最终引发一系列皮肤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出现的皮疹不一定都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一般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皮疹、痤疮常出现在开始用药的1-2周,3-5周达到高峰(因人而异),特征是没有黑头粉刺,常伴有红肿瘙痒干燥。主要类型为丘疹(有凸起,发痒)斑疹(发红、与皮肤平齐)。如果出现了脓疱(像水泡一样有渗出)要及时就医。 对症下药,不同程度皮疹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后附病友处理办法) 皮疹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程度不同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不同 ![]()
以下是根据病友治疗经验总结了一些应对皮肤不良反应的方法(仅供参考) 注意!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1 皮疹: 皮疹处局部点涂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维生素B6软膏、拔毒生肌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皮炎平)、他克莫司软膏、复方樟脑乳膏、片仔癀、拔毒生肌膏〔香港产质佳〕、狼毒药膏等。 中重度皮疹在轻度皮疹的用药基础上加用以下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外用红霉素软膏、1%克林霉素软膏、氯林可霉素凝胶等或口服头孢、阿莫西林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或2.5%氢化可的松软膏。 论坛病友还分享了一个治疗皮疹的小妙招: 准备三九皮炎平、红霉素软膏、肤毒清凝胶各一支,三种药物取少许混匀后涂抹患处(根据严重程度一天一次或二次),皮肤红肿的话红霉素软膏略多,皮肤痒三九皮炎平略多。处理及时的情况下大概三天可以控制或治愈。 还可以配合中药辅助治疗,用有鹤虱、茵陈、苦参、荆芥、紫草、银花各20~30克,每天早、午、晚煎水洗有皮疹的地方。 2 皮肤干燥、瘙痒: 可以使用含酚炉甘石洗剂(厚涂效果好)或苯海拉明软膏涂瘙痒局部,配合金银花和野菊花熬煮清洗患处。平时可以涂一些滋润型低刺激的乳液或芦荟胶缓解皮肤干燥。瘙痒症状严重者可以根据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如开瑞坦(氯雷他定片)扑尔敏、息思敏等。 3 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患者多为轻中度症状,可以通过一些日常习惯如避免手足的摩擦,避免剧烈运动引起的充血,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暴晒等来预防手足综合征。 目前常用于治疗手足综合征的药物为塞莱昔布,配合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B6、维生素E等还可以辅助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长期用药伤及正气,致气血俱损。故采用活血祛湿、温经通络”之方:炒白术 40 g,赤芍 40 g,地黄 40 g,黄芪 40 g,伸筋草 30 g,盐补骨脂 40 g,紫草 40 g,薏苡仁 40 g,熏洗(2 次/天 30 分钟/次)。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注意!无论中西医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病友分享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小妙方 妈妈由于长期服用特罗凯联合贝伐这一类抗血管生成药物,造成了头部皮疹化脓、手脚皮肤薄弱、手指开裂、脚趾紫胀开裂化脓,一度不敢碰水和正常行走,咨询医生后,使用黄连素、洁悠神、立思汀三药联合,目前已经彻底痊愈,与常人无异。 使用方法: 将水烧开煮沸后,倒入水盆中,加入10-12粒黄连素,放凉后浸泡20-30分钟,之后喷涂洁悠神,晾干后涂抹立思汀,每天三次。头部皮疹用棉球浸泡黄连素后擦拭,清理创面后喷涂洁悠神,晾干后涂抹立思汀,每天两次。 PS:皮肤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是良性可逆的,停药后会慢慢改善,不用过分担心。 在治疗皮肤不良反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皮疹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好? 广大病友在接受靶向治疗时有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有皮疹说明药物起作用了,皮疹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好”。尽管一些临床研究确实将皮疹作为靶向治疗获益的指标,但事实上,由于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皮疹的严重程度和靶向治疗的效果并不成严格的正相关。既不能单纯因为没出现皮疹就觉得药物没起效,也不能因为皮疹的出现觉得是好征兆就听之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