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祥正并非李白转世 屈原是夏原吉转世

 载湉王者归来 2024-07-13 发布于江西
其实古代史书也多有记载,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我国的古圣先贤早已洞悉,《安士全书》第三部分,《欲海回狂》最后的章节有很多古代资料的引证。
《欲海回狂》[节选]
现存的《二十一史》中,所记载的三世轮回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别的不用多说,仅就众所周知的事情略举一二:

如羊祜前身是邻居李氏家的儿子,见《晋书.羊祜传》。梁元帝前身是一位眇目僧,见《南史.梁本纪下》。刘氏女前身是李庶,见《北史.李谐传》。刘沆前身是唐代宰相牛僧孺,见《宋史.刘沆传》。范祖禹前身是东汉大将军邓禹,见《宋史.范祖禹传》。郭祥正前身是唐代诗人李白,见《宋史.郭祥正传》。夏原吉前身为屈原,见《皇明通纪》。类似记载不胜枚举。

郭祥正的身世记录,是《宋史》中记载的,在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第二百三当中,全文二百一十三个字,开头是这样说的:

郭祥正,字功父,太平州当涂人,母梦李白而生。少有诗声,梅尧臣方擅名一时,见而叹曰:“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

《当涂县志》(民国下册)中记载:

郭祥正,维季子,字功甫。母梦李白而生,少倜傥不羁,诗文有逸气。梅尧臣日:“天才如此,真太白后生也!”咏《采石月》赠之。王安石亦称其诗豪迈,出于天才非力学所能逮,举进士。庆历初,除秘阁校理德化尉,每于太守前侃侃论事,抵牾不合,弃官归。熙宁中,上书言天下大计,为王安石勒致仕。屏居姑孰,所居号“醉吟庵”……
夏原吉,字维喆,谥号忠靖,江西德兴人,明朝历史上的重臣之一,被誉为"夏屈"。据《皇明通纪》记载,夏父夏时敏为避免儿子重蹈屈原的覆辙,为其取名"原吉"。夏原吉是湖南湘阴人,《皇明通纪》中记载,夏原吉是屈原转世,父亲夏时敏觉得屈原虽流芳千古,但命运不好,因此给长子取名“原吉”,意为“吉人自有天相”。或许夏原吉真的是屈原转世,也因为父亲所取的名字交了好运,夏原吉的身上有屈原一片丹心为国、直言敢谏的影子,却没有像屈原那样时运不济,遇上蛇鼠一窝的奸佞,他恰逢一个朝气蓬勃的盛世,遇到的都是明君,并将在这个盛世中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关于天仙星宿降生人间的事例,如天帝子降生为齐高祖萧道成,见《南齐书.祥瑞志》。神人降生投胎为唐代宗,见《新唐书.章敬皇后传》。来和天尊降生为宋真宗,见《宋史.杨砺传》。南岳真人降生为虞伯生,见《元史.虞集传》。文昌星降生为吕仲实,见《元史.吕思诚传》。这些在史书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完全可以考证。
还有死后多日复活,有几年后复活,有讲述阴间的事情出奇灵验,略举数则:如长沙人桓某,武陵女子李娥,见《后汉书.五行志》。干宝父亲墓中殉葬的婢女,见《晋书.干宝传》。魏明帝时墓内女子,吴永安四年安吴民陈焦,晋惠帝时杜锡的婢女,晋安帝时东阳黄氏家的女婴,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淳熙十三年的行都人,见《宋史.五行志》。一一可以查考。
至于男子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公牛哀变为虎,见《后汉书.张衡列传》,详见《淮南子.俶真训》。隋开皇六年,霍州有老翁化为猛兽,见《隋书.五行志》。南宋乾道五年,衡湘间有人变为虎,见《宋史.五行志》。等等。
女人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东汉灵帝时,江夏黄氏的母亲变为鼋,见《后汉书.五行志》。魏文帝时,清河宋士宗的母亲变成鳖,见《宋书.五行志》。等等。
隔世仍作夫妻的事例,如晋惠帝时梁国女子,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末年王姓男子的妻子梁氏,见《宋史.列女传》。以上这些都是史书中特别明显的案例。
更有天女生下北魏始祖,见《魏书.序纪》。韩擒去世后作冥府的阎罗王,见《隋书.韩擒传》)。辛彦之于潞州城内建造两座十五层的佛塔,以此功德生于天宫,见《隋书.辛彦之传》。庾彦宝念佛诵经,往生弥陀净土,见《梁书.庾诜传》。王宾重修古寺,掘地挖得前世之碑,见《宋史.王宾传》。北魏京兆王太兴,设散生斋供养众僧,感得神僧赴会,见《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徐孝克临终正坐念佛,异香满室,见《陈书.徐孝克传》。陆法和临终坐化,棺敛时身体缩小为三尺左右,北齐文宣帝令开棺查验,只是空棺而已,见《北史.陆法和传》。卢景裕在晋阳狱中至心诵经,身上枷锁自然脱落,见《北史.卢景裕传》。张孝始设斋请僧礼诵《药师经》,祖父的眼睛因此复明,见《北史.张元传》。如上所举事例,都是名儒史官的真实记录,岂是无稽之谈?
天地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内,异闻不少。今天人们不过生活在天地间一个偏远的角落,见到的无非都是庸碌之人,读过的不过只是世俗之书。长大后情窦初开,就要忙着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儿女们尚未婚嫁,便已经夕阳斜照,暮年将至。也难怪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日日在轮回之中,却不信有因果轮回的道理,真是太可悲了!



作者:钟胜利

    夏原吉与屈原相距1643年,按常理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然而,他们身上确实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汩罗江蓝墨水浸染的底色,湘楚文化底蕴律动的音符,演绎出千丝万缕的渊源。尤其是在夏原吉故里,民间出神入化的传说神奇地将两人连为一体——

    话说,夏原吉出生时,划破天空的闪电像一条条对舞的金龙,隆隆雷声震得房屋都在颤抖,豆子般雨点密织成帘纱让人眼前的一切景物都朦胧起来。父亲在如梦如幻的意境中,仿佛看见一个飘逸的人影,从门前一闪而过。等他醒过神来,人影早已消逝。此情此景,留给他似曾相识的感觉。他在记忆的脑海中,竭力搜索着。倏然眼睛一亮:这不是昨夜自己梦见过的三闾大夫屈原的身影吗?难道真的是应了梦,儿子果真是屈原转世投胎?一声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打断了父亲的思绪。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如梦初醒的父亲欣喜若狂,径直朝卧室奔去。

    他怀抱着襁褓中的儿子,激动心情久久难已平静。欣喜之余,镇定之后,夏老爷又陷入了沉思。他想,儿子若真是屈大夫再世,绝非凡夫俗子,用心栽培,将来必怀屈贾之才,不失楚韵风范!可他又不愿接受屈原那种怀才不遇,含冤受屈,愤然投江的苍凉结局。祈愿吉人自有天相,企盼儿子既有屈子之才,又能平安吉祥。因此,他给儿子取名原吉。

    关于夏原吉的前身为屈原之说,还真真切切写进了《皇明通纪》。这部《通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明代通史著作,可谓权威史著啊!这无疑给夏原吉平添一层神秘色彩。我们估且不必刻意纠结。不过,夏原吉所表现出的忠君爱国、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疾恶如仇的品德风范,确与屈原有几分神似。其雅量,慎独、俭朴的修为,则又成就了独树一帜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特点,为后世津津乐道。

    夏原吉,何许人也,何以彪炳史册、流传千秋万代?这里不妨作些简要介绍。

    夏原吉,字维喆。明朝重臣,祖籍江西德兴。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定居湘阴。

    夏原吉早年丧父。少年夏原吉,天资聪颖,博闻强记,阅读诗文过目不忘,十二岁时就被明太祖朱元璋御封“神童”。他致力于学问,力学养母,获乡荐进国子监太学。一天,朱元璋,来到国子监,见室内空荡寂静,唯有夏原吉一人端端

    正正在书案前,聚精会神在抄写诗文。这次与皇帝的不期而遇改变了夏原吉的命运。夏原吉被洪武帝看中后,不久便钦点了一个文牍官,选入宫中书写制诰。随后进入户部旋迁户部左侍郎,建文帝时升任户部尚书。

    夏原吉经历了自洪武至宣德五朝皇帝,历五朝而不倒,堪称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官场奇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众所周知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梯是通过武力推翻建文帝而夺取皇权的。作为建文帝时的旧臣,夏原吉不仅没有受株连,反而被朱棣重用。这些史实反映了夏原吉一生清廉,忠心为国、宽厚待人、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示出他古之大臣风范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明朝历史长达277年,担任户部尚书的共有127人,平均任期不到两年,而夏原吉任户部尚书达27年,掌管着国家经济命脉。他长期身居高位,始终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尤其是永乐年间,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夏原吉承担起“总理”的角色。他忠心耿耿辅佐朱棣皇帝,开启了永乐盛世,塑造了良臣廉吏的伟岸形像。

    朱棣为了证实自己是一位超强的开明圣君,大兴工程:从南京迁都北京,修建故宫;启动浩大的浙西治水工程;调集千多文人耗时六年修编鸿编巨著《永乐大典》等等,耗费了大量财力特别是郑和六次下西洋,仅造船投入资金数以亿万计。凡此种种,令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费尽了心。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夏原吉心怀天下苍生,不给老百姓增加赋税。不仅如此,永乐年间,湖南、江西两省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夏原吉奏请皇上免去两省三年的赋税。这便是民间传颂的“夏尚书做官,遮盖湖南、江西两省”史料中真实记载。

    夏原吉深知官场险恶,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一向重视、信用夏原吉的朱棣皇帝,还是因为阻谏多次徒劳无果,第三次御驾亲征漠北之故,将其革职下狱。夏原吉心底坦荡,把这次入狱看作是解脱休息。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亲征北漠病死在回师征途,驾崩前他一直呼着夏原吉的名字,感叹:“夏原吉是爱护朕!”

    夏原吉被囚禁时还被抄家。然而,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堂堂尚书府竟然除了书籍、麻衫布衣和一些瓦钵陶罐,除皇上恩典赏赐的外没有什么值钱的贵重物品。更让锦衣卫惊奇的是,夏尚书家里没有一个仆人,以他们差点误认夫人为佣人。可见夏原吉为官的清正廉明啊!

    难怪太子朱高炽得知父皇驾崩的消息后,首先想到的便是亲临监狱问政,恳请夏原吉扶太子顺利继位,继续辅佐朝政。

    夏原吉23岁离开湘阴后一直效力于明朝皇宫,被明史专家称之为明朝大管家,成为一代贤臣,深受百姓爱戴,直到1430年无疾而终,享年65岁。夏原吉死后葬回原籍湘阴县文星镇夏家桥。御赠“太师”、封谥号“忠靖”。

    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推进。屈原和夏原吉,前者为“诗魂”,后者乃“神童”,皆不失儒雅风度!坚持真理、明辨是非、针砭时弊,是他们的共性,甚至连因犯颜直谏,含冤受屈的经历也惊人相似。然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的命运归宿。忧国忧民的屈原绝望中悲叹“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可以死相拼也不能被污泥浊水玷污自己清白之躯?因此,他抱撼沉江自尽。夏原吉仕途虽有坎坷却始终怀着乐观豁达的心态直面人生。夏原吉身上既有屈原的影子和文化基因,又彰显出他自己的个性特质。窃以为,两位伟人迥然不同的结局,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

作者简介

    钟胜利,男,湖南湘阴人,岳阳市作协会员,湘阴县作协理事。曾参与《湘阴地方故事集》采编,现为《湘阴文学》民俗文学与人文历史栏目责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