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卷四之二

 吕剑藏书 2024-07-17 发布于山东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卷四的第二部分。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9】

《灵塔铭》简静腴和,独饶神韵。则下开《龙藏》,而胎褚孕薛者也。《朱君山》超秀,亦其别子。惟《定国寺》、《圆照造像》,不失丰肥,犹西魏派,稍轶三尺耳。至隋《贺若谊碑》,则其嫡派,《龙华寺》乃弱支也。观《孟达法师》、《伊阙石龛》、《石淙序》瘦硬若屈铁,犹有高曾矩矱。

【今译9】

《灵塔铭》简约安静丰腴平和,独自富有神韵。这就向下开启了《龙藏寺碑》,是孕育褚遂良和薛稷风格的源头。《朱君山》超凡秀丽,也是它的分支。只有《定国寺》、《圆照造像》,没有失去丰肥的特点,还属于西魏一派,只是稍稍超出一点常规。到了隋代的《贺若谊碑》,那就是它的嫡传流派,《龙华寺》则是较弱的分支。看《孟达法师》、《伊阙石龛》、《石淙序》字体瘦硬如同弯曲的铁,仍然有着先辈的规范。

【原文10】

褚得于《龙藏》为多,而采虚于《君山》,植干于《贺若谊》。薛稷得于《贺若谊》而参用《贝义渊》肆姿之意。诚悬虽云出欧,其瘦硬亦出《魏元预》、《贺若谊》为多。唐世小碑,开元以前,习褚、薛者最盛。后世帖学,用虚瘦之书益寡。惟柳、沈之体风行,今习诚悬,师《石经》者,乃其云礽也。

【今译10】

褚遂良从《龙藏寺碑》中汲取的较多,又从《朱君山》中获取空灵,从《贺若谊碑》中奠定骨干。薛稷从《贺若谊碑》中得到并参考《贝义渊》放纵姿态的意味。柳公权虽然说是出自欧阳询,但他的瘦硬也较多出自《魏元预》、《贺若谊》。唐代的小碑,在开元以前,学习褚遂良、薛稷风格的最为兴盛。后世的帖学,采用这种空灵瘦硬书法的越来越少。只有柳公权、沈传师的风格流行,现今学习柳公权、师从《石经》的,那是他们的后代。

【原文11】

《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门颂》、《孔宙》等碑,皆夏、殷旧国,亦与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笼也。《六十人造像》、《郑道昭》、《瘗鹤铭》,乃其法乳,后世寡能传之。

【今译11】

《石门铭》风格飘逸奇特浑厚,分行疏朗跌宕,像仙人翩翩欲飞,源头出自《石门颂》、《孔宙》等碑,这些都是夏、殷时期的古国,也与蔡邕分庭抗礼,不是钟繇所能笼络涵盖的。《六十人造像》、《郑道昭》、《瘗鹤铭》,就是它的法乳,后世很少能传承。

【原文12】

盖仙人长生,不食人间烟火,可无传嗣。必不得已,求之宋之山谷,或尝得大丹学飞升者,但力薄,终未能凌霄汉耳。偶见《端州石室》,有宋人刘起题记,点画奇逸,真《石门》裔孙也,不图于宋人见之。

【今译12】

大概仙人长生不老,不食人间烟火,可以没有传承后代。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在宋代的黄庭坚那里寻找,或许曾得到过大丹学习飞升之术,但力量单薄,终究不能冲上云霄。偶然看到《端州石室》,有宋人刘起的题记,点画奇特飘逸,真是《石门铭》的后裔,没想到在宋人那里能见到。

【原文13】

《始兴忠武王碑》,与《刁遵》同体,茂密出元常。而改用和美,几与今吴兴书无异。而笔法精绝,如有妙理,北朝碑实少此种。惟《美人董氏志》,娟娟静好略近之。至唐人乃多采用,今以吴兴故,千载盛行,今日作赵书者,实其苗裔,直可谓之《刁遵》体也。

【今译13】

《始兴忠武王碑》,与《刁遵》是同一风格,茂密超出钟繇。但改用了和美的风格,几乎与现今的吴兴书法没有差别。而且笔法精妙绝伦,仿佛有奇妙的道理,北朝的碑刻实际上很少有这种。只有《美人董氏志》,娟秀静好略微接近它。到了唐人就多有采用,现今因为吴兴书法的缘故,千年来盛行,现今写赵孟頫书法的,实际上是它的后裔,可以直接说是《刁遵》体。

【原文14】

《始兴王碑》,意象雄强,其源亦出卫氏。若结体峻密,行笔英锐,直与率更《皇甫君碑》无二,乃知率更专学此碑。窦臮谓率更师北齐刘珉,岂刘珉亦师此邪?盖齐书峻整,珉书想亦《隽修罗》之类,而加结构耳。凡后世学欧书者,皆其孙曾也。

【今译14】

《始兴王碑》,意象雄强,它的源头也出自卫氏。如果说结体严密,行笔精锐,简直与欧阳询的《皇甫君碑》没有两样,才知道欧阳询专门学习此碑。窦臮说欧阳询师从北齐的刘珉,难道刘珉也是师从此碑吗?大概北齐书法严谨整齐,刘珉的书法想来也是《隽修罗》之类,只是增加了结构罢了。凡是后世学习欧阳询书法的,都是他的子孙后代。

【原文15】

《杨大眼》、《始平公》、《魏灵藏》、《郑长猷》诸碑,雄强厚密,导源《受禅》,殆卫氏嫡派。惟笔力横绝,寡能承其绪者,惟《曹子建碑》、《佛在金棺上题记》,洞达痛快,体略近之,但变为疏朗耳。

【今译15】

《杨大眼》、《始平公》、《魏灵藏》、《郑长猷》等碑,雄强厚实严密,导源于《受禅碑》,大概是卫氏的嫡传流派。只是笔力横绝,很少有人能继承它的头绪,只有《曹子建碑》、《佛在金棺上题记》,通达痛快,风格大致接近,但变为疏朗了。

【原文16】

唐碑虽主雄强,而无人能肖其笔力,惟《道因碑》师《大眼》、《灵藏》,《东方朔画赞》、《金天王碑》师《长猷》、《始平》,今承其统。韩魏公《北岳碑》,专师《画赞》,严重肖其为人。帖学盛兴,人不能复为方重之笔,千年来几于夔之不祀也。

【今译16】

唐代的碑虽然主要是雄强,但没有人能像它那样的笔力,只有《道因碑》学习《大眼》、《灵藏》,《东方朔画赞》、《金天王碑》学习《长猷》、《始平》,现今承接它的传统。韩琦的《北岳碑》,专门学习《画赞》,庄重严肃像他的为人。帖学兴盛,人们不能再写出刚正厚重的笔锋,千年来几乎就像夔不能被祭祀一样(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脚兽)。

【原文17】

《张猛龙》、《贾思伯》、《杨翬》亦导源卫氏,而结构精绝,变化无端。朱笥河称《华山碑》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奇姿诞谲,靡有常制者,此碑有之。

【今译17】

《张猛龙碑》、《贾思伯碑》、《杨翬碑》也是起源于卫氏书法,而它们的结构精致绝妙,变化无穷无尽。朱笥河说《华山碑》长短搭配得当,异体同势,奇特的姿态怪诞奇异,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块碑就有这样的特点。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卷四第二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