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正职指挥军事,副职协助。但在我军历史上,有两个特殊时期,出现过副职指挥军事,而正职协助的情况。 中央红军长征时,从遵义会议以后,一直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一时期,红军的军事由周总理、王稼祥、毛主席组成的新三人团指挥。周总理是新三人团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是周总理的助手。 周总理最善于协调,但军事指挥才能远逊于毛主席,故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是毛主席在指挥,红军的军事指挥是以毛主席为核心的,而周总理是协助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就是在这种指挥体系下的杰作。 1947年1月,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 毛主席电报指示: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毛主席在电报中特别强调:粟裕负责战役指挥。这样,粟裕虽然只是副司令,但他这个副司令比起其他野战军的副司令是不一样的,他这个副司令拥有军事指挥权,而其他野战军的副司令是没有军事指挥权的。 毛主席能想到这个违反常规的主意,一是遵义会议后他本身经历过,二是战争年代,打仗是第一要务,打胜仗才是最根本的。华野成立之前,陈毅在山东战场六战五败一平,粟裕在江苏战场七战七捷。陈粟的军事指挥能力孰强孰弱,一目了然。正是因为陈毅的军事指挥差强人意,所以主席命令:华野军事指挥交粟裕负责。 所以,虽然粟裕是华野的副司令,但实际上粟裕拥有军事指挥权,华野的军事指挥是以粟裕为核心的,而作为司令的陈毅,实际上是协助粟裕指挥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就是在这种指挥体系下的杰作。 华野这种副司令负责军事指挥,正司令协助指挥的关系,就如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是副手,但却负责军事指挥,周总理是正职但却协助毛主席指挥一个道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