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廷模中药学笔记—补气药

 江海博览 2024-07-20 发布于浙江

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为主要功效。

常用于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第一种说法,虚,指的正气虚。第二种说法,精气夺则虚。

补虚药,扶助正气,补益精气为主要作用。

补虚药、补养药、补益药。第一个最精确。用后两个,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没有病的人也可以服用。所以为了不助长这种风气,就称为补虚药。虚才用,不虚不用。

中医对虚证的认识分为气血阴阳四大类,也就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补哪一个脏腑的气,补哪一个脏腑的阴,要掌握到这个程度。

性味

每一种补虚药都可以标为甘味。其他的每一章每一节有自己的特征。

配伍

寒热虚实。

一,补虚药几乎可以和任何一类药物配伍。

二,补虚药本身也存在互相配伍。比如使用补阳药的时候经常配伍补气药。血虚证也常常配伍补气药。

使用注意

因证选药。邪气实而正气不虚,则不能使用。本身有些药物就不利于邪气外出。

从几个方面区分药物

1,补气的力量的强弱,比如人参强于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白术、白扁豆补气力量偏弱

2,从寒热考虑,比如人参偏凉,红参偏热,西洋参偏凉,黄芪偏温,绞股蓝偏寒

3,从针对的病位考虑,比如人参能补五脏之气,弱党参、太子参、黄芪、绞股蓝补脾肺之气,炙甘草能补心气,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可补肾气

4,从兼有功效考虑,比如西洋参兼有养阴清热作用,党参兼有补血作用,黄芪有升阳固表作用,山药有养阴作用,白扁豆有袪湿作用,五味子、山药有收敛作用,刺五加补肾作用,绞股蓝有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作用,红景天有活血化瘀作用。

如何记忆药物?

同方剂一起结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除茯苓外均为补气药。除人参外,还有三种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参苓白术散中补气的为四君子汤加白扁豆,用山药补气兼收涩。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为核心药物,补气又升提。生脉散中用五味子收敛。

甜的,除甘草外,还有大枣、饴糖、蜂蜜。

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相对来说使用的时间较短。

第一节 补气药

以补气为主要作用,主要治疗气虚证。

补气分补脾气、肺气、心气、肾气、元气。

每一种补气药,都能够补脾气。

大部分的补气药在补脾气的同时还能补肺气。

能补心气的比较少,以人参甘草为代表。补肾气的也不多。能补元气的就只有人参,实际上指的是大补元气。

补气药,甘味是共有的。有的能够清热,比如西洋参。有的能够燥湿,有苦味。药性,绝大多数是平性或者微微偏温。西洋参本身又是补阴药,微微偏寒。

归经都能够归脾胃经。脾肺双补的加上肺经,能够补心肾的加上心肾,补元气的还是心肾。

配伍根据脾、肺、心、肾的气虚出现的症状配伍相应的药。比如脾气虚出现食积,就配伍消食药,出现湿浊配伍化湿药。

人参

【性能】  甘、微苦,微温。主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益气生血,益肾助阳,强身延年,扶正祛邪。

红参,经过蒸煮之后的。生晒参,原汁原味,但不耐储存,没有经过火,药性是平而偏寒的。红参经过了火,微微偏温。自始至终都是野生的叫野山参。种在自己家园里面的叫园参。

第一,大补元气。用于元气虚脱。久病虚脱,或者急症大汗大出血之类的。

第二,补肺脾心肾气。补脾肺心气一般是没什么异议,补肾气有些争议,过去没有明确提出来。儿童过多地使用人参制剂造成性早熟。

第三,生津。古代本草文献中说人参气七分属阳,三分属气。生津止渴主要是脾胃健壮了,更能生津。益气生津。同时又有直接的生津的效果,三分属阴。气津两伤的情况最适合使用。比如温热病中的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既能益气生津,又有一些直接生津的功效。

第四,安神益智。主要是治疗心气虚而心神不安的。心气虚而失眠之类的。心血虚出现的失眠心悸等也可以使用。天王补心丹、养心汤等。对于阴虚火旺或热邪扰心引起的心神不宁,使用人参之后加重。所谓的益智,首先是能够消除疲劳,比如体力的疲劳,脑疲劳等。反藜芦。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西洋参

【性能】  甘、微苦,凉。主归心、肺、肾经。

【功效】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在补气方面和人参是相似的。都可以用于肺心肾脾。

补气作用略差于人参,尤其是在大补元气的情况下。尤其是脾气虚,没有人参用的多。

不但是个补气药,还是一个补阴药,兼有一定的清热作用。气阴两伤,用西洋参可能更适合一些。

肺气虚兼有燥热咳嗽的,心阴虚兼有心烦,这两种情况西洋参比人参要更好一些。在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洋参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补津作用,由于有补阴左右,因此补津作用比人参强。

人参和西洋参主要是在补气和补津的方面。西洋参主要是气阴双补。

属不属于十八反?来得晚,不属于神农本草经里面的参,因此不认为是十八反。

党参

【性能】  甘,平。主归脾、肺经。

【功效】  健脾益肺,生津养血,扶正祛邪。

党参能不能代替人参?

在部分的功效和主治上面可以代替,有些代替不了。党参没有补元气的作用,更不能大补元气。元气虚脱,代替不了人参。

补脏腑之气,党参主要是脾肺二气,心气和肾气都不明显。

肺脾二气可以用党参代替,加大剂量。

生津方面,党参也能够益气生津。比人参作用弱一些。比如生脉散,有人参剂和党参剂。

有个作用是直接就是一个补血药。对血虚证是个直接的作用。

在补益脾肺之气、生津、扶正祛邪可以代替人参。但在救脱和益智安神方面代替不了。

太子参

【性能】  甘、微苦,平。主归脾、肺经。

【功效】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类似于西洋参,气阴双补。作用非常平和,作用不强。

元气虚脱没有作用。肺心为主,包括脾,对肾没有作用。主要适合于儿童。不作用在肾,不会造成性早熟。

成人如果气阴两伤,不是很重,不需要骏补,也可以使用,加大剂量。

黄芪

【性能】  甘,微温。主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行滞通痹。

补气药,主要用于脾肺。作用于脾气虚,跟人参基本一致。最大的特长就是既能补脾气,又能升阳举陷。“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本草正义》)。

又是一个补肺气的药。肺气虚声音微弱。通过补肺气,能够促进卫气宣发到肌表。益卫固表的时候优于人参。肌表不固,自汗不止,气虚出汗,黄芪经常使用。比如玉屏风散。

利尿,主要是益气利尿,偏于气虚的水肿可以使用,湿热的水肿一般不适合。托毒生肌,正气不能使脓毒外出,通过补益气血托毒外出。

益气活血。因气虚而血滞的。

白术

【性能】  苦、甘,温。主归脾、胃经。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术和苍术,在古代是不分的。

补气健脾。脾气虚疲倦倦怠,人参的作用是最强的;脾气虚又有中气下陷,黄芪是最强的。脾气虚,运化不利,对水湿的运化降低了,很容易出现水湿内停,出现脾虚生湿、泄泻、大便溏薄的表现。白术既是一个补气健脾的药,又能够燥屎利尿有效排除因为脾虚而停滞于内的湿浊。

白术是一个偏于温燥的药物。苦温燥湿,结合补脾气的作用。燥湿作用不如苍术。利尿作用弱于黄芪,黄芪多用于气虚水肿,白术利水,虚实都行。

固表止汗,类似于黄芪。力量弱于黄芪,作为黄芪的辅助。固表止汗的机理,黄芪是脾肺双补,白术是补脾气,卫气出在中焦。通过补气健脾,有利于卫气的生成。

【使用注意】  阴虚燥渴者慎用,气滞胀闷者忌用。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都是脾肺双补,还有后面的山药、白术只补脾气。白术补肺气,主流是从补土生金去解释。

苍术和白术相同的就是健脾燥湿。白术以健脾补气为主,用于脾虚有湿,益于虚症 。苍术以燥湿为主,健脾为辅,主要用于实证。兼有功效不同,白术能够固表,苍术能够解表。白术能够安胎利尿,苍术还能治疗痹症。

山药

【性能】  甘,平。主归脾、肺、肾经。

【功效】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古代的本草文献叫薯蓣。补脾肺肾气,益脾肺肾阴。

三句话:一,气阴双补;二,脾肺肾兼治;三,略兼涩性。既能补脾气,又能补脾阴。对于肺,既能补肺气,又能补肺阴。既能补肾气又能补肾阴。略有涩性,就是收敛。

两方面的特征:一,非常缓和;二,补气药当中,营养比较丰富的补气药。人参黄芪之类的基本没有含营养物质。

【使用注意】  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使用。实热邪实者慎用。

白扁豆

【性能】  甘,微温。主归脾、胃经。

【功效】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解毒。

功效就是补脾气,也可以叫健脾。健脾和补脾气是同一类的功效。

补脾气是比较典型的补虚药,健脾是不典型的补虚药,对脾虚也有治疗作用。

补脾气或者健脾作用比较微弱,往往作为辅助作用。另外有化湿的作用。

一般健脾要炒用。生吃容易中毒,很多豆类都是,比如四季豆。

甘草

【性能】 甘,平。主归心、肺、脾、胃经。【功效】 益气健脾,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补气药,主要补心脾两脏的气。

补脾气方面,作用比较微弱,作为补脾气药的次要的辅助药。可以协助人参和黄芪增强补脾气的作用。

主要是补心气。心悸、脉结代。甘草在一般的方里面都是比较次要的量,但在炙甘草汤中最少要使用30g,就是要用来补心气。

祛痰止咳平喘的方。对于咳嗽气喘有痰或痰多,都可以配伍使用。

甘能缓,缓急。甘草有很好的止痛作用,主要治疗脘腹和肢体的痉挛性、挛急性作用。这方面和白芍有相须的效果。

另外甘草生用的时候,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一,很多药不好吃,加点甘草没那么苦。二,更多的是指复方里面有的药偏性很盛,可以对这些药物的偏性和毒性起到制约的作用。

另外还认为甘草能够助湿,湿浊內盛、脘腹胀满都可以不使用。

生用和蜜炙用,补虚药止咳平喘用蜜炙的,清热解毒用生的。其他的情况都可以使用。

使用注意:十八反。大剂量内服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后面都是比较次要的补气药

大枣

【性能】  甘,温。主归脾、胃、心经。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补脾气,益气补中。补脾气包含了补脾胃的意思。补中,甘味主要补中焦的。主要用于脾胃气虚。作用比较缓和。脾气虚兼有营养不良最适合。安神。一般又叫养血安神。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可以用于血虚证。

蜂蜜

【性能】  甘,平。主归脾、肺、大肠经。

【功效】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

脾肺双补。润肺止咳,很多止咳的药用蜂蜜来炙。缓急止痛、润肠通便。解毒。

饴糖

【性能】  甘,温。主归脾、胃、肺经。

【功效】  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不要求。建中汤,和蜂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补脾肺,润肺,缓急止痛基本都是一样的。

甘草、白术、大枣、扁豆不补肺气,其余都补肺。补心气,人参、西洋参、甘草。补肾气,人参、西洋参、山药。

书上有

五味子

【性能】  酸、甘,温。主归肺、心、肾经。

【功效】  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

五味子酸甘,既能益气,又能生津。气津两虚,而见倦怠乏力、短气心悸、口渴自汗等症,常与人参、麦冬配伍,以增强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力,即《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

五味子既能补气益肺肾,又能敛肺止嗽定喘。若肺虚久咳者,常与人参、黄芪、紫菀配伍,益气敛肺止咳,如《永类钤方》补肺汤。

五味子味酸甘,既能益气生津,又能收敛止汗,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配伍应用。五味子善于补肾涩精,常用于肾虚精关不固的遗精、滑精。

五味子既能补益脾肾,又能涩肠止泻。若脾肾虚寒、五更泄泻,常与补骨脂、肉豆蔻合用,益气补肾、涩肠止泻,即《校注妇人良方》四神丸。

五味子能养心阴而宁心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失眠多梦者。

五味子具明显的酸味,一般视为酸温收涩药。但本品的补气作用明显,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明确提出本品“主益气”、“补不足”。

刺五加

【性能】  辛、微苦,温。主归脾、肾、心经。

【功效】  健脾益气,补肾安神。脾肾两虚。刺五加具有健脾益肾助阳的功效。针对脾肾两虚、腰膝酸软、体虚乏力者。

心脾两虚。刺五加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针对心脾两虚、血虚体弱、食欲缺乏、失眠多梦者。

胶股蓝

绞股蓝的药用记载首见于 1972年的《中草药通讯》。

【性能】  苦、甘,寒。主归脾、肺经。

【功效】  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治疗脾虚证。绞股蓝苦甘性寒,入脾,适宜于治疗脾虚的多种兼夹证候。绞股蓝既能益气健脾,又能理气行滞。绞股蓝既能益气健脾,又能理气除湿。绞股蓝既可补脾益气,又能活血降脂。绞股蓝健脾益气、补气生津而止消渴。可治疗脾虚气滞证,脾虚肝郁湿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

治疗痰浊阻肺证。绞股蓝既能健脾除湿,以杜绝生痰之源;又能化痰止咳,以肃洁贮痰之器。

治疗热毒证。绞股蓝苦寒清热,甘寒生津。癌瘤、溃疡、腋臭等热毒之证可以选用。

绞股蓝含有多种皂苷、三萜类、黄酮、固醇、氨基酸、有机酸、无机盐、糖类、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其中,绞股蓝皂苷有80多种,有6种与人参皂苷完全相同。

红景天

【性能】  甘、苦,平。主归肺、心经。

【功效】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治疗气虚血瘀证。红景天味甘入心,既能补气以行血,又具直接的活血作用,善治气虚血瘀所致的偏瘫及胸痹心痛等

肺虚喘咳证。红景天入肺经,具益气、平喘之效,常用于治疗肺气亏虚、体倦气喘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