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之生命启示录——《道德经》悟读【第三十四章·不自为大】

 新用户97560OBk 2024-07-23 发布于江西

介子功退万古夸,

千古绝唱成佳话。

不以为大终成大,

寒食无烟柳飞花。

【原文】

大道泛(广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依靠)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之而不为主,是名于大。

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悟读】

一忧一喜心之火,

一荣一枯眼中尘。

静心看透炎凉事,

千古不做梦中人。

本章老子重点阐明道之三大特点。

其一,无所不至,无所不达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在方为方,在圆为圆;向无定向,形无定形;任其物性,顺其自然。万物之生长荣枯,人事之荣辱变迁,无不依赖于道,体现于道。

《庄子·知北游》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道,无处不在。以道眼观一切物,物物平等,本无大小贵贱善恶之殊。

其二,没有控制之欲望“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化育万物,不以为功;养育万物,不加宰制。为人处世也好,家庭教育也罢,皆是一种高尚之品格。

其三,不自为大,反成其大道之特点,不求名利,无私无欲,称其为“小”;万物归附,不以为主,称其为“大”。道不自大,反成其大。

如何才能成就真正之王道?唯有虚静,合乎于道。虚静,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得,故名小;生养,蓄藏,生生不息,故名大。

尧在考察继任者时,听闻阳城的巢父、许由是大贤者。前去拜访,初见巢父,巢父不受禅让;继访许由,许由也不受让,遁耕于九箕山中。尧执意让位,再次寻见许由时,恳求许由做九州长,许由觉得王位固且不受,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顿觉蒙受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了自己的耳朵。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此福州西禅寺的一幅楹联。世间景物如此美丽动人,红尘岁月如此变幻莫测,众生又何必纠结于俗物,执迷于利禄呢

“把美丽摄之于眼,把美好藏之于心,把慈善惠之于众”。道不远人,道心即生活,平常心即道,依道而为,替天行道,此生命之本真本色。众生却多活反了,喜欢背道而驰,一味地追逐外物。

傲慢之人,不会成长。因为,他不会喜欢严正的忠告。一种美德的幼芽与蓓蕾,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最宝贵的,它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

不过,为人之最高境界,不是一味的狂妄,也不是一味的低调,而是不亢不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