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AR-T疗法正在成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力武器,“零用药”未来可期!

 冬天惠铃 2024-07-30

图片

系统性风湿性疾病,犹如一场自身免疫细胞的叛乱,它无情地侵袭着人体的多个系统与器官。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在这场战斗中虽有一席之地,但面对那些顽固难治的病例,却显得力不从心。

如今,在医学的广阔天地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CAR-T疗法,原本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战场上大放异彩,如今却将目光投向了系统性风湿性疾病。它在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展现出了惊人的疗效,仿佛为这片黑暗领域带来了一线曙光。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CAR-T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期待这一创新疗法能在未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让系统性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之路更加宽广。


成功案例

系统性风湿性疾病CAR-T免疫疗法

20247月19日的《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上,由李志张梦莹朱传苗毛丽彭辉发表的《系统性风湿性疾病CAR-T免疫疗法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介绍到。

2021年,Mougiakakos医生团队在医学的海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针对一名年仅20岁的女性患者,罹患难治性SLE(系统性红斑狼疮),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探索。

这位年轻的女性,被皮疹、关节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胸膜炎和活跃的狼疮性肾炎等疾病所困扰,她的生命仿佛被无尽的痛苦所吞噬。

先前的治疗方案,无论是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还是多种免疫抑制剂,包括那些靶向B细胞的利妥昔单抗和贝利木单抗,都未能为她带来一丝曙光。

图片

然而,当自体来源的CAR-T细胞缓缓注入她的体内,奇迹开始发生。她的病情迅速得到缓解,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悄然转阴,低补体也恢复了正常,尿蛋白显著下降。

她的SLEDAI评分,那个曾经高达16分的数字,如今降为了0。

在治疗的第18个月,她成功停药,重获新生。

这不仅仅是一次治疗的成功,更是对CAR-T疗法无限可能的有力证明。

然而,Mougiakakos并未满足于此。他带领团队继续深入研究,将研究的样本量进一步扩大。

这次,他们纳入了5名同样对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SLE患者,他们的中位年龄在22岁,中位病程长达4年。

这些患者,在经历了多次的失望和痛苦后,终于迎来了新的希望。

在淋巴细胞清除预处理后,这些患者接受了通过慢病毒转染扩增的靶向CD19的CAR-T细胞的回输。

短短3个月后,他们的病情便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中4名患者的SLEDAI-2K评分降至0分,1名患者也达到了2分。他们的肾炎活动停止,补体恢复正常,抗ds-DNA定量也降至了正常值。

这5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是8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即使被清除的B细胞再次重现,他们依然处于无药缓解状态。

这再次证明了CAR-T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不良反应

 CAR-T疗法并非完美无缺

CAR-T疗法并非完美无缺。在不良反应方面,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但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这种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都相对较低。这再次证实了针对CD19的自身CAR-T细胞输注在SLE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与此同时,Nunez等学者也对CAR-T治疗后SLE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经过CAR-T治疗后,SLE患者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但IL-17和BAFF等炎症因子却有所升高。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CAR-T免疫治疗后虽然炎症反应得到了部分控制,但部分炎症因子的升高仍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CAR-T免疫治疗SLE引发的后续免疫状态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期,Georg Schett教授团队也报道了他们运用CAR-T治疗SRDs系列病例的随访研究结果。在这项研究中,8名SLE患者在经过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的淋巴细胞消耗化疗后,接受了自体来源的CAR-T细胞的输注。

6个月的短期疗效显示,这8名患者均达到了多个国际公认的SLE缓解标准,他们的SLEDAI-2K积分均降至0分。随访至29个月时,这些患者依然保持着无疾病活动状态,他们的SLEDAI-2K积分持续为0分,抗ds-DNA抗体阴性,补体水平正常且尿蛋白阴性。

在安全性方面,仅有1名患者在CAR-T输注后3个月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并痊愈。在6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仅表现为轻度的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

这场医学的革命,正在为那些被难治性SLE所困扰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CAR-T免疫疗法以其显著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成为了治疗SLE的有力武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伟大的发明。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1]李志,张梦莹,朱传苗,等.系统性风湿性疾病CAR-T免疫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29(08):937-946.

[2]Mougiakakos D, Krönke G, Völkl S, et al. CD19-targeted CAR T cells in 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N Engl J Med, 2021, 385: 567-569.

[3]Mackensen A, Müller F, Mougiakakos D, et al. AntiCD19 CAR T cell therapy for 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Nat Med, 2022, 28(10): 2124- 2132.

[4]Nunez D, Patel D, Volkov J, et al. Cytokine and reactivity profiles in SLE patients following anti-CD19 CART therapy[J]. Mol Ther Methods Clin Dev, 2023, 31: 101104.

[5]Müller F, Taubmann J, Bucci L, et al. CD19 CAR T-cell therapy in autoimmune disease - A case series with follow-up[J]. N Engl J Med, 2024, 390(8): 687-7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