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有一位备受尊敬的医药学家,他就是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据传,孙思邈生于541年,逝世于682年,享年141岁。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中医著作,不仅在民间秘方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在穴位研究领域也有着极高的造诣。

孙思邈在其百岁时所著的《千金方·杂病论》中提到:击一穴可治百病。这个神奇的穴位便是位于脚心的涌泉穴。轻轻拍打此穴,不仅能预防和治疗100多种疾病,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药王孙思邈特别强调,拍打时应使用手心,即用手心拍打脚心。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具有巨大的养生功效。手心与脚心皆为人体关键部位,尤其是手心的劳宫穴与脚心的涌泉穴,被医学界视为养生要穴。经过千百年来国人的实践验证,手心拍脚心对于缓解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病等127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手心拍脚心,这一简单动作竟能拍掉127种病,具体效果如何? 手心拍脚心有助于改善以下症状: 1. 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 2. 头痛、耳鸣、眩晕、健忘、失眠、记忆力减退 3. 心情郁闷、烦躁、情绪不稳 4. 气血不足、腰背酸痛、足膝无力 5. 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糖尿病 6. 肝炎、胆病、肾炎、尿毒症、贫血、血液病、哮喘、肺结核、风湿病 7.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甲亢、甲低、中风后遗症 8. 脑炎后遗症、脑萎缩、脑软化、脑积水 9. 美尼尔氏综合症、帕金森氏症、雷诺氏病、白塞氏综合症 10. 小儿麻痹后遗症、自汗盗汗、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发育不良 11. 视力减退、感冒、过敏性鼻炎等 古人云:“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足根。”其中,脚被视为精气的总集合点。临床上观察,头脑清晰、步履稳健是健康的标志;而头重脚轻、脚肿行走困难则是疾病的征兆。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法都十分重视足部锻炼。正如树有根,人亦有脚,脚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 
手心拍脚心,即劳宫穴与涌泉穴的相互作用,在经络穴位的调节与沟通过程中,能够实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效果。这一神奇的方法能让火不上升而神清气爽,水不下渗而精气稳固。真是太神奇了! 手心拍脚心,这一传统养生方法具有十大显著作用: 1. 辅助去除顽疾:有效防治阴虚阳亢、上实下虚、心肾不交等导致的慢性常见顽症。 2. 焕发生机:改善未老先衰的退行性病变和虚劳亏损的消耗性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 3. 辅助培肾固本:预防多种老年慢性病及腰腿、足部慢性疾病。 4. 开智激能:促进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育,开发智能,激发潜能。 5. 辅助养肝明目:对慢性肝、胆疾患及近视、远视等眼病有一定疗效。6. 舒肝解郁,畅达情志:缓解心绪不佳或七情过度时的郁闷焦躁、多愁善感等症状。 7. 定志宁神,平衡心境:在身体疲劳、神经紧张时,使头脑清晰,心情平稳,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对失眠症有良好效果。 8. 扶正去邪:纠正气血逆乱,防治因练其他功法不当导致的偏差,增强免疫功能。 9. 辅助治神经衰弱、失眠乏力等:涌泉穴被誉为肾经之气之源泉,对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乏力等症状效果显著。 10 . 辅助治头痛、高血压等:平时按揉涌泉穴,有助于缓解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症状。 手心拍脚心,这一养生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以下是详细步骤: 准备姿势:选择坐姿,可平坐或单盘、双盘,根据个人舒适度调整。保持姿势端正,放松身心,双目轻闭,排除杂念,静坐约一刻钟。拍打过程:保持坐姿,睁眼,将右脚置于左膝上,右手轻捂右脚内踝骨上部。左手掌心对准右脚心涌泉穴(女士相反,右手打左脚)进行拍打。拍打力度适中,与鼓掌相似,同时默数次数。拍打位置为手掌心劳宫穴对打足心前1/3处涌泉穴。按规定次数拍打一侧后,换另一侧进行,次数相同。初学者可逐步增加拍打次数,但不超过900下。
拍打频率与时间:初期每侧各拍打100次,逐日递增,直至每侧300次。日常保健者建议每晚或早晚各拍打一次,时间充足可多次练习。专门练功疗病者可每晚练习六次左右,年老体弱者需循序渐进。 拍打原理:肾为先天之本,健康体魄依赖于充盈的肾气。足心是肾经起始段,涌泉穴为肾经重要穴位,沟通全身与地气。手心拍脚心(劳宫打涌泉)可调和心肾,实现水火既济,保持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