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陕西大饥馑史

 乐道子真 2024-08-04
图片

1.《汉书·食货志上》:“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2.高祖二年(前205年),七月左右「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3.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关中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4.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

5.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出现煌灾,「六月,蝗虫起,百姓大饥,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关中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6.汉献帝兴平二年,董卓初死(195年),「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李榷、郭汜等放兵劫掠,加以饥馑,二年间民相食略尽」。(《资治通鉴》)

7. 《后汉书·列传·董卓列传》(196年): “初,帝入关,三辅户口尚数十万,自傕汜相攻,天子东归后,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8.《晋书·卷四·帝记第四》(公元297年,元康七年):“秋七月,雍、凉州疫。大旱,陨霜,榖秋稼。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

9.《晋书·卷三十七·司马模传》:“时(永嘉元年)关中饥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疫,盗贼公行,模力不能制。”

10.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关西饥馑,白骨蔽野,民存者百无一二。」

11.《晋书·卷五·帝纪第五》:“冬十月,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太半。

12.《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时长安大饥,人相食,诸将归而吐肉以饴妻子。”

13.《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北地饥甚,人相食啖。平阳大饥,流叛死亡十有五六。”

14.《北史·西魏文帝纪》:大统二年“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15.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关中饥馑,斗米三百,将幸东都(洛阳),留太子监国。」「五月,东都霖雨,乙卯,洛水溢,溺居民千余家。关中先水后早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於路,人相食。」(《资治通鉴》)

16. 《新唐书·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四年,关内大饥,人相食。 光启二年二月,荆、襄大饥,米斗三千钱,人相食。三年,扬州大饥,米斗万钱。大顺二年春,淮南大饥。天佑元年十月,京师大饥。”

17.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关中旱、蝗、疫疾,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18. 唐中和四年(884),关中,旱,大饥,人相食。

19. 《太平广记·草木七》:唐天复三年“自陇而西,迨于褒、梁之境,数千里内亢阳,民多流散,自冬经春饥,民啖食草木,至有骨肉相食者甚多。是年,忽山中竹无巨细,皆放花结子,饥民采之,舂米而食。”

20. 元泰定二年至天历元年(1325~1328年),陕西不雨,大饥,人相食。

21. 元天历二年(1329年),四月关中大旱,人相食。六月始雨。

22. 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

商县:大饥,人相食。——乾隆《直录商州志》卷十四灾祥。

洛南县:大饥,人相食。——康熙《雒南县志》卷七灾祥。

山阳县:大饥,人相食。——康熙《山阳县初志》卷二灾祥

23. 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

陕西旱,大饥,人相食。——《明实录》,转引自《西北灾荒史》第399页。

24. 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

陕西大旱,饥,人相食。——光绪《甘肃新通志》卷二天文

25.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年)

二十年、二十一年关中大饥,人相食,流亡殆尽。——万历《渭南县志》卷十六灾祥

陕西连岁大旱,百姓流亡殆尽,人相食。——顺治《扶风县志》卷一灾祥

咸阳市:成化二十年,二十一年大祲,人相食。——万历《咸阳县新志》卷九纪事

泾阳县:连岁大旱,无麦禾,百姓流亡,人相食。——康熙《泾阳县志》卷一祥异

大荔县:二十年,二十一年大祲,人相食。——正德《朝邑县志》卷一总志

华阴县:二十年,二十一年大荒,民至相食,十亡八九。——万历《华阴县志》卷七祥异

陇县:关中大旱,山枯川竭,野无青草,民逃死过半。——乾隆《陇州续志》卷八艺文

武功县:岁大饥,民相食,流移者十之七八。——正德《武功县志》卷二官师

榆林县:大旱,多虫。大饥,人相食。——万历《延绥镇志》卷三灾异

26.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陕西连岁大旱,百姓流亡殆尽,人相食。——嘉靖《陕西通志》卷四灾祥

西安市:成化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关中连岁大旱,百姓流亡殆尽,人相食,十亡八九。

——康熙《长安县志》卷六祥异

长安县:连岁大旱,百姓流亡殆尽,人至相食。——康熙《成宁县志》卷七祥异

咸阳市:岁大祲,人相食。——万历《咸阳县新志》卷九纪事

泾阳县:连岁大旱,无麦禾,百姓流亡,人相食。——康熙《泾阳县志》卷一祥异

蓝田县:大饥,人相食。——顺治《蓝田县志》卷四灾异

大荔县:荐饥,人相食,大徙。——天启《同州志》卷十六祥祲

澄城县:大饥,死者枕藉,人相食。——嘉靖《澄城县志》卷一灾祥

华县:人相食。——民国《华县县志稿》卷十一人物

华阴县:大荒,民至相食,十亡八九。——万历《华阴县志》卷七祥异

白水县:荐饥,人相食,大徙。——顺治《白水县志》卷下灾祥

潼关县:岁饥,人相食。——嘉庆《续修潼关厅志》卷中人物

商县:人相食。——乾隆《直录商州志》卷十四灾祥

洛南县:连岁旱,人相食。——康熙《雒南县志》卷七灾祥

眉县:连岁大旱,流亡殆尽,人相食。——万历《邱志》卷六事纪

富县:大饥,死者枕藉,人相食。——康熙《郝州志》卷七灾祥

洛川县:旱,人相食,十亡八九。——嘉庆《洛州县志》卷一祥异

黄陵县:连岁大旱,百姓流亡殆尽。人相食,十亡八九。斗米万钱。——嘉庆《续修中部县志》卷二祥异

27.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榆林县:延绥大饥,人相食。——万历《延绥镇志》卷三灾异

西安市:六月旱,虫鼠食苗稼。七月不雨,西安大饥,斗米万钱,死亡载道。

28.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武功县:陕西大饥。武功民有杀食宿客者。——《明史·五行志》

铜川市:铜川大饥,人相食。——崇祯《铜川县志》卷十灾异

29.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

靖边县:大荒,人相食。——康熙《靖边县志》灾异

略阳县:夏大旱,冬至人相食。——雍正《略阳县志》卷一灾祥

30.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

黄陵县:大旱,人相食。——嘉庆《续修中部县志》卷二祥异

31.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

米脂:大饥,人相食。——《米脂县志》(光绪三十三年),引自《西北灾荒史》1606页。

32.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

城固县:大旱,大饥,人相食。——《城固县志》(康熙五十六年),转引自《西

北灾荒史》第411页j

33. 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

陕西大旱,人相食,饿死无数。——嘉靖《陕西通志》卷四十灾祥

临潼县:旱,大饥,入相食。——康熙《临潼县志》卷六祥异

凤翔县:大旱,斗米午钱,人相食。——乾隆《风翔县志》卷八祥异

岐山县:大旱,斗米于钱,民相食。——万历《重修岐山县志》卷二灾祥

扶风县:大旱,斗米于钱,民相食。——顺治《扶风县志》卷一灾祥

绥德县:夏冰(雹)。秋霜。八月,饥,人相食。——乾隆《绥德州直录州志》卷二岁征

南郑县:大饥,人相食。——乾隆《南郑县志》卷十二纪事

城固县:大饥,人相食。——康熙《城固县志》卷二灾异

洋县:大饥,人相食。——康熙《洋县志》卷一灾祥

旬阳县:春大饥,人相食。——乾隆《洵阳县志》卷十二祥异

白河县:春大饥,人相食。——嘉庆《白河县志》卷十四录事

34.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

榆林县:大饥,人相食。——万历《延绥镇志》卷三灾异

绥德县:大饥,人相食。——顺治《绥德州志》卷一灾祥

延安市:蝗飞蔽日,大饥,人相食。——嘉庆《重修延安府志》卷五大事表

35.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

蓝田县:又大祲,人相食。—一I颐治《蓝田县志》卷四灾异

36.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f(1554年)

浦城县:大荒,;人相食。——康熙《蒲城志》卷二祥异

37.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

榆林县:复大饥,人相食。——万历《延绥镇志》卷三灾异

安塞县:旱,饥,人相食。——民国《安塞县志》卷十祥异

洛川县:旱,饥,人相食。——嘉庆《洛川县志》卷一祥异

黄陵县:大饥,旱,人相食。——嘉庆《续修中部县志》卷二祥异

延安市:大旱,饥,人相食。——《陕西通志》(万历三十九年)

38.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

咸阳市:大旱,人相食。知县傅公霈煮粥,民赖全活。——乾隆《咸阳县志》卷二十祥异

高陵县:大旱,人相食。——雍正《高陵县志》卷四祥异

临潼县:大旱,人相食。——康熙《临潼县志》卷六祥异

华阴县:华阴雨雹。是年大旱,人相食。——咸丰《同州府志》卷六沿革表

榆林县:旱。大饥,人相食。——万历《延绥镇志》卷三灾异

延安市:大旱,人相食。——康熙六年《陕西通志》卷三十祥异

洛川县:大旱,饥,人相食。——嘉庆《洛川县志》卷一祥异

黄陵县:大旱,人相食。——嘉庆《续修中部县志》卷二祥异

39. 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

永寿县:大旱,人相食。——嘉庆《永寿县志余》卷六灾祥

潼关县:大饥,人相食。——康熙《潼关卫志》卷上灾祥

米脂县:大饥,人相食。知县张可立赈济。——康熙《米脂县志》卷一灾祥

40. 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户县:岁大饥,人相食。——康熙《郡县志》卷八灾异

周至县:岁大饥,人相食。——乾隆《重修盏座县志》卷十三祥异

41. 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澄城县:大饥:人相食。——《澄城县志》咸丰元年,转引自《西北灾荒史》

42.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

延安市:是岁延安大饥,人相食。——《国榷》谈迁,转引自《西北灾荒史》

43. 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

清涧县:大饥。盗起』斗栗六钱,人民相食。死者遍城野,掘万人坑瘗之。发帑金数十

万,命御史赈焉。自是连岁皆饥,至十五年方稔。——道光《清涧县志》卷一灾祥

延安市:又旱饥,人相食。各县掘万人坑。安塞马懋才俱上疏,诏发赈。——嘉庆《重

修延安府志》卷六十事表

子长县:又旱饥,人相食。——雍正《安定县志》灾祥

44. 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年)

扶风县:四月,霪雨伤禾,人相食。——顺治《扶风县志》卷一灾祥

45. 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

安塞县:安塞大荒,斗米八钱,民始掘草根、柳叶、树皮,继捣石啖之。人相残贼,僵尸遍野。——嘉庆《重修延安府志》卷六大事表

子长县:春旱,人相食。——雍正《安定县志》灾祥

46. 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年)

靖边县:六年癸酉,七年甲戌,八年乙亥俱大旱,赤地千里,斗栗一两二钱,民饥死者十之九,人相食,父母子女夫妻相食者有之。狼食人,三五成群,昼游城市,往往于稠众中攫人食之。——康熙《靖边县志》灾异

米脂县:大旱,斗米千钱,人相食。——康熙六年《陕西通志》卷三十祥异

47. 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年)

西北大旱,秦、晋人相食。——《明史·吴甘来传》

耀县:…入七年之春而更惨,初卖田产,既卖子女,又且先卖卖生,后卖卖死矣。初食死人,既食生人,又且先食食人,后食人食矣。——乾隆《续耀州志》卷九艺文

48. 明思宗崇祯八年(1635年)

靖边县:大旱,赤地千里,民饥死者十之八九,人相食。——《靖边志稿》(光绪二十五年),《西北灾荒史》第433页。

49. 明思宗崇祯十二年(1639年)

铜川市:大旱,自正归不雨至于秋七月。八月,雨雹,半日乃止。岁大饥,斗米一两,人相食。——乾隆《铜川县志》卷一祥异

佳县:大饥,人相食;——嘉庆《葭州志》卷下灾祥

50.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

五月至七月,每晨天红如赭。秋,全陕大旱,饥。十月,栗价腾涌,日贵一日,斗米三钱,至次年春十倍其值。绝粜罢市,木皮石面皆食尽,父子夫妇相割啖,道瑾重积,十死八九。——康熙六年《陕西通志》卷三十祥异

咸阳市:秋大旱,饥。十月,栗价腾贵,斗米三钱。至次年春十倍其值,罢市。饥疫相困,木皮石面皆尽,父子夫妇相割啖,道瑾充积,十亡八九。——乾隆《咸阳县志》卷二十祥异

高陵县:大旱,饥。十月,斗米三钱,至次年春十倍其值,木皮皆尽,父子夫妇相刈啖。

——雍正《高陵县志》卷四祥异

户县:蝻生,食禾殆尽。大饥,人相食。——康熙《鄂县志》卷八灾异

礼泉县:秋大旱。十月,栗价腾贵,日贵一日,斗米三钱。至次年春十倍其值,绝粜罢

市,木皮石面皆食尽,父子夫妇相刈啖,道瑾重积,十死八九。——康熙《醴泉县志》卷四杂志

永寿县:大旱,奇荒,人类相食。斗栗值钱一两六钱,饥疫交加,一门一枝绝亡不可胜

数,(永)之凋敝至此极矣。——康熙《永寿县志》卷六灾祥

渭南市:十三、四年,岁大祲,麦米每斗价二两四五钱,各乡镇无粮食,人民馁毙十之七八。邑西关有人市,年少妇人价不及干钱,一歹食易一妻,米一升易一婢者。——雍正《渭南县志》卷十五祥异

富平县:大旱,人相食,草木俱尽。——乾隆五年《富平县志》卷八祥异

合阳县:六年,斗米千钱,十三年至四千钱,先后饿死真以沙量,人相食者比比为然。

——顺治《重修邰阳县志》卷七杂志

澄城县:大饥,民乃作乱。是岁,麦禾俱无芟刈,时斗麦值三钱,间岁麦斗银三两,间岁麦一斗银三两。子女玉帛骈填墟市,人莫之顾,屑榆为粥,继以兰根,兰尽,食红石皮、煤炭,十无一生,旋相食。素封之家,率多饿死。当是时,有攫市者,县官以饥故,姑息之。——顺治《澄城县志》卷一灾祥

韩城市:大旱,斗米一两三钱,人相食。——康熙《韩城县续志》卷七祥异

华阴县:大旱,麦米一斗值二两,百姓剥啖树皮草根,至人相食。兼瘟疫相继,饿莩盈野——乾隆《华阴县志》卷二十一纪事

浦城县:岁奇荒,斗集千钱,夫啖妻尸,父食子脍。——康熙《浦城县续志》卷四艺文

潼关县:夏旱。蝗蝻生,食苗。斗米二两五钱,人相食。——乾隆《风翔府志》卷上灾祥

商县:斗米一两六钱,饥死无数,人相食。——乾隆《直录商州志》卷十四灾祥

洛南县:十三、四年连饥,斗米二金,人相食。——康熙《雒南县志》卷七灾祥

扶风县:大旱,蝗。岁饥,人相食。——顺治《扶风县志》卷一灾祥

麟游县:复大旱,蝗。岁大歉,比冬人相食。——顺治《麟游县志》卷一灾祥

洛川县:大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嘉庆《洛川县志》卷一祥异

51. 明思宗崇桢十四年(1641年)

长安县:春,斗米值银二两,市罢粜。道瑾蚁集,至人相食。——康熙《咸宁县志》卷

高陵县:春,斗麦二两、斗米三两,谷皮升百钱,麦麸斤百钱。人相食,饿殍盈野。——光绪《高陵县续志》卷八缀录

户县:春大饥,人相食。——康熙《鄂县志》卷八灾异

泾阳县:春绝粜,术皮草根俱尽,人相食。——康熙《泾阳县志》卷一祥异

周至县:春大饥,米.二升白银一两,人民相食,死者枕藉。是年,夏有年,有绝其家而无人收者。——乾隆《重修整屋县志》卷十三祥异

临潼县:(十三年)栗价腾贵,斗米二钱。至次年春十倍其值,罢市,木皮石面皆尽,父子夫妇相割啖,道瑾充积,十亡八九。——康熙《临潼县志》卷六祥异

大荔县:岁大荒,斗栗值钱三千,人相食。——乾隆五十一年《大荔县志》卷十三贤能

潼关县:春饥,斗米二两八钱,人相食,死者以亿万计。是年大疫。——乾隆《风翔县

志》卷十裰祥

武功县:陕西大饥。春,禾皮皆尽,人相食。——雍正《武功县后志》卷三灾祥

52. 清圣祖康熙三年(1684年)

兴平县:关中大旱,人兽相食,瑾者枕藉于道路。——民国《重纂兴平县志》卷七艺文

53. 清圣祖康熙三十年(1691年)

兴平县:大旱,人相食。——乾隆四十四年《兴平县志》卷十八传

54. 清圣祖康熙六十年(1721年)

佳县:大饥,死者积野,人相食,又大疫。——嘉庆《葭州志》卷下灾祥

55. 清宣宗道光十一年(1831年)

紫阳县、平利县:紫阳、平利之镇坪等处岁大凶,人相食。——《汉江干流及主支流洪水调查资料汇编》,转引自《西北灾荒史》第1691页。

56. 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年)

紫阳县:夏秋阴雨过多,伤稼。岁大荒,人相食。——道光《紫阳县志》卷七祥异

57. 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年)

紫阳县:雨甚,自正月至九月共晴三十三日,其余非阴则雨。斗米值大钱一千六百文,贫民儿女典卖几尽,甚至骨肉相食。——道光《紫阳县志》卷七祥异

岚皋县:岁大饥,人相食。诏缓征兴安被灾厅县新旧赋额。——民国《重续兴安府志》卷二十一纪事

58. 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

1867年,陕甘,大饥,“人相食”——《清史稿》卷454《穆图善传》。

59. 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年)

兴平县:大饥,道瑾相望,人几相食。南山之石岁久成灰,形似面粉,饥民襁负归,号曰''神面”,和榆皮制饼日“神饼”,食之多死。——民国《重纂兴平县志》卷八祥异

户县:大饥,人相食。——民国《重修鄂县志》卷十杂记

渭南市:三、四年大旱,无麦禾。斗麦四五千钱,道磋相望,人相食,剥榆皮屑而啖之,人多黄瘦死,有坐守空屋待毙者。——光绪《新续渭南县志》卷十一祲祥

富平县:大饥,人相食。——光绪《富平县志稿》卷十祥异

蓝田县:岁大祲,斗米值银二两,民饥甚,榆皮革根剥食殆尽。三里镇有食其子及人相食者。——民国《续修蓝田县志》卷三纪事

大荔县:是年大旱,…。粮价奇贵,斤面钱百十余文,大饥。…十二月有食人者,厉禁之。——光绪《大荔县续志》卷一事征

合阳县:岁饥,人相食,北乡饥民纠伙劫粮。——光绪《邰阳县乡土志》兵事

澄城县:大饥,人相食。死者十之六、七。——民国《澄城县附志》卷十一大事记

华县:大旱,白崖湖竭。大饥,民失种,人相食,十月开赈。四年,斗粟四千余钱,道瑾相望,逃亡者半。——民国《华县县志稿》卷九天灾

华阴县:大饥,人相食,饿毙人民无数。四月秋禾初登,人民因食而死者又居十之四、五,迄今五十余载,人口犹未复元。——民国《华阴县续志》卷八杂事

浦城县:大饥,人相食。至四年夏饿毙者三之二。——光绪《浦城县县新志》卷十三祥异

铜川市:大饥,人相食,卖妻鬻子,逃甘肃者无数。——民国《同官县志》卷十四合作救济

榆林县:大早,人相食。饥民多疫死。——民国《榆休县志》卷十祥异

靖边县:大旱。越明年,荒甚,民啮草根,继食树皮叶,俱尽,又济之以斑白土。土柔无沙,掘地得之,老稚毙于胀,壮者苟免。黠者又往往割饥殍臀以延残喘,甚有屠生人以供餐者。官请发赈,又掘大坑以掩瑾骨。每日晡时,饥犬饿狼叫号相闻,掘食残骼,弥散原野间。——光绪《靖边志稿》卷四灾劫

佳县:岁大饥,人相食。——光绪《葭州志》灾祥

神木县:大旱,米斗钱二千,饿殍盈野。——民国《神木县乡土志》卷四祥异

绥德县:岁大饥,人相食,饿殍载道。设赈粥饥年余。——光绪《绥德直隶州志》卷三祥异

安塞县:饥,人相食。饿毙者十室九空。——民国《安塞县志》卷十祥异

洛川县:大饥,草木俱尽,人相食,十亡八、九。是后连年旱灾兵荒,迭奉蠲免。——

民国《洛川县志》卷十三

黄陵县:大饥,旱。草木树皮被食净尽,人相食。——民国《黄陵县志》卷九社会救济

西乡县:荒旱奇重,人相食,饿殍载道。——民国《西乡县志》灾祲

旬阳县:春,鼠食禾苗。大旱,金河竭,秋禾萎。冬,果木开花,竹笋成林。岁大荒,人相食。——光绪《洵阳县志》卷十四杂志

紫阳县:旱,草木皆槁,大饥,人相食,道瑾相望。——民国《重修紫阳县志》卷五纪事

60. 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年)

泾阳县:大旱,民饥。斗麦易钱二子有奇,人食树皮槐叶殆尽,饿殍盈野,人至相食。

——宣统《重修泾阳县志》卷二祥异

礼泉县:粮价奇昂,饿殍盈路,人相食。——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卷十四杂记

乾县:粮价奇昂,饿殍盈路,人相食。四月始杪雨。——光绪《乾州志稿》卷一事录

永寿县:粮价奇昂,饿殍盈路,人相食。四月始杪雨。——光绪《永寿县重修新志》卷十述异

富平县:大饥,人相食。——光绪《富平县志稿》卷十祥异

柞水县:大饥,人相食,斗栗价银一两余。——光绪《孝义厅志》卷十二灾异

府谷县:春大疫。斗米钱二千四百文,人相食,死亡载道。是年大稔,孑遗赖以全活。——民国《府谷县志》卷八大事记

61. 清德宗光绪十八年(1892年)

黄陵县:旱,饥,人相食。——民国《黄陵县志》卷九社会救济

62. 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年)

三月,陕西旱魃为灾,地不毛者已数年矣。居民仰卧遍城市,沿途饿殍,不堪枚举。恶人相食,愁惨不可言状。食玉薪桂无一不昂,其贱售者惟姿色妇女。癸巳春间,

便立人市。——清·储仁逊《闻见录》

63.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1900年,陕西,旱灾,“今日陕西饥荒更甚,致有食人之事,地方官亦不能禁止。”——《乱拳纪闻》,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义和团》,(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27页。

64.《清史稿·卷二十三·本纪二十三》:“是岁,山、陕大旱,人相食。”

65. 1928年开年到年底,西安及周边地区几乎滴雨未下,致使夏粮严重欠收,秋种未下,冬播停止,入冬时节,灾情凸现,不仅短食少粮,且因江河断流、井泉涸竭,人畜饮水发生困难,翌年,仍未下一场像样的大雨,致使旱情加剧,并不断蔓延至周边地区,据当时陕西省救灾统计报告称,除省内滨河各县还能略见青苗外,余皆满目荒凉,尽成不毛之地,1928年全省92个县中有84个县、1929年有91个县、1930年有76个县受灾,一时饥荒大作,卖儿鬻女者日多,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全省940余万人口中,饿死者达250万人,流民更甚众,有20多万妇女以最低3,4元或2,3个馒头的价格卖往了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东等地,儿童更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