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2岁的“药王”孙思邈留下长寿养生13法,很简单,做起来就能健康长寿(给家人看)

 江海博览 2024-08-04
图片
孙思邈,他以卓越的医术和高深的养生智慧闻名于世,享寿 102 岁,被誉为“药王”的伟大医学家,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养生之道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所提出的养生 13 法,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洞察和对人体机能的深刻理解的结晶。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并非高深莫测的秘诀,而是源于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和对人体规律的精准把握。

图片

【1】

第一法“发常梳”

【心得感悟】

第一法“发常梳”中医认为,头部是诸阳之会,通过梳理头发,可以刺激头部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醒脑提神、明目聪耳的效果。每天晨起,用梳子或者手指从前额向后梳,再从两侧向头顶梳,每次梳上百次。长期坚持,不仅能改善发质,还能预防头痛、眩晕等疾病。

图片

【2】
第二法“目常运”

【心得感悟】

第二法为“目常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人体最易疲劳的器官之一。经常转动眼睛,可以增强眼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视力,缓解眼部疲劳。具体做法是:先顺时针转动眼球 10 次,再逆时针转动 10 次。闲暇时,多进行这样的眼部运动,能让我们的眼睛更加明亮有神。

图片
【3】
第三法“齿常叩”

【心得感悟】

第三法“齿常叩”:牙齿的健康关乎着全身的营养吸收和消化。每日晨起及临睡时,上下牙齿轻轻叩击,能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牙齿的坚固性,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同时,叩齿还能刺激口腔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图片
【4】

第四法“漱玉津”

【心得感悟】

第四法“漱玉津”:也就是常说的咽唾液。唾液被古人称为“金津玉液”,具有滋润脏腑、濡养肌肤的作用。当口中产生唾液时,不要急于咽下,先鼓腮漱口,然后分三次慢慢咽下。经常咽唾液,可以滋养五脏六腑,延缓衰老。
图片
【5】

第五法“耳常鼓”

【心得感悟】

第五法“耳常鼓”:用双手掌心捂住耳朵,然后突然松开,反复多次。这样可以刺激耳部穴位,增强听力,预防耳鸣、耳聋。此外,还可以用手指轻揉耳轮,从上到下,反复多次,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
图片
【6】

第六法“面常洗”

【心得感悟】

第六法“面常洗”用双手搓热后,轻轻按摩面部,从额头开始,向下至脸颊、下巴,再到颈部。这样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舒展面部皱纹,使肌肤红润有光泽。同时,按摩面部还能刺激面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图片
【7】

第七法“头常摇”

【心得感悟】

第七法“头常摇”头部轻轻左右转动,缓慢地向前向后摆动。这样可以活动颈部关节,预防颈椎病,同时也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但要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图片
【8】

第八法“腰常摆”

【心得感悟】

第八法“腰常摆”站立位,双手叉腰,左右摆动腰部,幅度逐渐增大。这一动作可以锻炼腰部肌肉,增强腰部的柔韧性,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对于长期久坐的人来说,尤其需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腰部运动。
图片
【9】

第九法“腹常揉”

【心得感悟】

第九法“腹常揉”腹部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所在之处,经常揉腹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预防便秘和消化不良。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每次 10 分钟左右。
图片
【10】

第十法“摄谷道”

【心得感悟】

第十法“摄谷道”也就是提肛运动。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反复进行。提肛运动能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预防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同时对女性的盆腔器官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图片
【11】

第十一法“膝常扭”

【心得感悟】

第十一法“膝常扭”:双脚平行,微微下蹲,双手按住膝盖,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扭动数十次。这样可以活动膝关节,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膝关节疾病。
图片
【12】

第十二法“脚常搓”

【心得感悟】

第十二法“脚常搓”: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双手搓揉脚底,直至发热。脚底有众多穴位,与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相连。搓脚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调节身体机能,促进睡眠。
图片
【13】

第十三法“常散步”

【心得感悟】

第十三法“常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能够放松身心,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以上,让身体沐浴在阳光和新鲜空气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