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运化 指脾气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吸收传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 (1)运化谷食 指脾气将谷食化为谷精,并将其吸收传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谷食入胃,经胃腐熟以后变成食糜,进入小肠,做进一步消化。谷食的消化虽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经脾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才能完成。其中精微部分由小肠吸收后,再传送给脾,经脾气的传送作用输送到全身,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 脾气传输精微的途径和方式有两种:一是上输心肺,化生气血,通过心肺散步全身;二是向四周布散到其他脏腑。 脾气的运化机能强健称为“脾气健运”,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原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 脾气运化机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则可影响谷食的消化和精微的吸收,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乃至倦怠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2)运化水饮 脾气将水饮运化为水精,即津液,并将其吸收传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脾气转输津液的途径与方式有四种: 脾气健运,津液生化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脾失健运,或为津液生成不足,而见津亏之症,或为津液输布障碍而见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水肿。《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一般采用健脾化痰、健脾燥湿和健脾利水的方法。 饮食物是人出生后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传输都由脾所主。脾气不但将水谷精微生化生为精、血、气、津液,同时还将吸收到的水谷精微传送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机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的根本。 脾气健运,则正气充足,不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即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反之,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则人体容易生病,所以《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大部分人的病症都跟脾失健运有关,我也是这样,可能是脾本身的毛病,也可能是其它脏腑拖累,比如我是因为肝郁引起的。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病都可以从补脾开始) 2、主统血 主统血的意思是,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机能。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金匮要略》: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脾气是一身之气分布到脾脏的部分,一身之气充足,则脾气充盛,而脾气健运,生气充足,则一身之气自然充足,气足则能摄血,故脾统血和气摄血是统一的。脾气健运,气生有源,气足而固摄作用强健,血液则循脉运行而不溢出脉外。若脾失健运,气生无源,气衰而固摄作用减退,血液失去统摄,溢出脉外而为出血。 在病理上,脾不统血和气不摄血的机理是一致的。便血、尿血、崩漏等都是脾不统血,皆由气虚所致,一般伴有气虚的症状,如浑身乏力等。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上升 脾气具有向上的运动,以维持水谷精微的上输和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 (1)升清 清就是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气升动,将胃肠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头、面部,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若脾气虚弱,不能升清,浊气亦不能下降,则会出现头目眩晕,精神疲惫,中有浊气停滞而见腹胀满闷下降,便溏,泄泻。 (2)升举内脏 脾气上升能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脾气上升是防止内脏下垂的重要保证。若脾气虚弱无力,则会出现胃下垂、肾下垂、阴挺(子宫脱垂)、脱肛等,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都用补中益气汤。 2、喜燥恶湿 指脾喜燥洁而恶湿浊,与胃的喜润恶燥刚好相反。脾气健运,运化水饮机能正常,水精密布,自然没有水湿停聚。如果脾气虚弱,运化水饮机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即脾生湿。 总结:推测脾气下陷的病机主要有两个,一是脾气虚衰,无力升举,二是为湿所困,不能上升。 三、与行、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全身肌肉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滋润,才能壮实丰满,并正常发挥机能。 《素问》:治痿独取阳明。 四肢与躯干相对而言,是人体之末,故为四末。脾气健运,四肢营养充足,活动轻劲有力,如脾失健运,则四肢缺乏营养,出现倦怠无力或者萎废不用。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又主司味觉,所以食欲和口味均可以反映脾的运化机能和状态,故称口为脾之窍。 口唇受脾经脾气及生化的气血濡养,色泽可以反映脾精、脾气的盛衰及功能的强弱。(看来我最近嘴唇暗紫就是脾失健运所致) 3、在志为思 思指的是思虑,思又与心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会导致气滞或者气结;思虑太过,最容易妨碍脾气的运化机能,致使脾气结滞,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因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晕目眩等。(说的就是我呀) 4、在液为涎 涎就是口水中比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散布,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涎有保护口腔、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旺盛,可以帮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二宝小时候常流口水,就是脾气不足而固摄能力弱所致) 5、与长夏或四时之气相通应 脾属土,长夏的五行也为土,长夏虽与脾同气相求,但是长夏因为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湿气很重,反困脾气。因此在夏秋之交,体弱者易为湿伤,诸多湿病由此而起。又因时逢炎夏,湿与热纠缠,多见身热,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等湿热交结不解的症状。此时应注重除湿,所谓“湿去热孤”。 脾阴虚则虚热内生,可见消瘦、烦热、食少,口唇生疮,舌红少津,脉细数。脾阳虚则虚寒内生,腹胀食少,腹痛喜温,大便清稀,四肢冷,面色惨白或周身浮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