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允许小额零星的劳务费以收款凭证入账的情况,俗称“白条入账”。 依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公告第28号)第九条之规定, 第九条 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以下简称“应税项目”)的,对方为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增值税纳税人,其支出以发票(包括按照规定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对方为依法无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或者从事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个人,其支出以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或者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 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判断标准是个人从事应税项目经营业务的销售额不超过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的起征点。 税务总局对应税项目开具发票另有规定的,以规定的发票或者票据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基于此规定,小额零星经营劳务费的税前扣除凭证有以下两种: (1)以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2)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 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五十条之规定: 第五十条 增值税起征点幅度如下: (一)按期纳税的,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含本数)。 (二)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300-500元(含本数)。 起征点的调整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家税务局应当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未达到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免征增值税。2017年12月31日前,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也就是说,依据现行政策,结合税乐服实践,符合小额零星业务支出的金额标准具体为以下两种情况: (1)按次支付500元以下 如果按次支付在500元(含500元)以下时,属于小额零星业务支出。 (2)按月支付20000元以下 如果按月支付在20000元(含20000元)以下时,属于小额零星业务支出。 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公司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时,公司是扣缴义务人,因此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依据《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第八条之规定, 第八条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见附件),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并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应纳税款,税款多退少补。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公司支付给个人劳务报酬的会计分录如下: 发生的劳务费支出 借:其他业务支出(或主营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 结转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其他业务支出(或税金及附加) 六、公司向个人支付费用,如何区分劳务报酬和经营所得? 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之规定, 第六条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 (二)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 (五)经营所得,是指: 1.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 2.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个人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4.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单看实施条例之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和经营所得的范围有重叠,譬如医疗、咨询等服务,实践中存在争议。 具体区分的实践标准一般是两条: 1、看业务实质。如果个人承接的业务带有承包性质,即自负盈亏,个人承担业务的所有成本,且存在亏损的可能性,一般应为经营所得。 2、看组织形式。如果个人承接的业务带有组织性质,除了本人以外,还需要组织其他人员参与,或者需要转包、转租,一般应为经营所得。 除此之外的情况,一般应为劳务报酬。 另外对于演出、表演等特殊性行业,税务部门一般倾向于定性为劳务报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