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菌群移植:肥胖糖尿病患者减肥的新希望

 菌心说 2024-08-1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我们美丽的国家,肥胖已经成为无数人的“公敌”。从千奇百怪的减肥花招可窥见一二。

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合计接近20%。与此同时,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持续攀升,患病人数高达1.164亿,是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

“胖”+“糖”=“病”

图片

肥胖and糖尿病,Buff叠满的结果不仅降低生活质量更导致生存危机。客观现实已经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显著提升。相比健康人群,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是前者的5倍。在2型糖尿病中,肥胖比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大。

同样是糖尿病患者,肥胖糖尿病患者有更大的概率会出现高血压、冠心病、高尿酸血症、肾病等慢性疾病,超重肥胖人群中合并代谢相关性肝病比例也更高。

更麻烦的是,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很大,他们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需要使用更大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大剂量的胰岛素会让本就肥胖的他们“胖上加胖”。

2

菌群移植成为新希望

图片

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而言,下定决心强化体重管理,把肥减下来糖尿病自然也跟着缓解。有记录显示,糖尿病患者减重达到15 kg,糖尿病缓解率可以达到86%。

然而,面对日渐攀升的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目前也没有有效遏制肥胖糖尿病的确切方法。

医学界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肠道微生态治疗,如肠道微生态制剂、菌群移植等作为一种新兴疗法,正逐渐受到业界与消费者的关注。

肠道菌群失衡被公认为肥胖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入研究表明,肥胖人群与体重正常人群在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上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这一发现为通过肠道菌群干预治疗肥胖及糖尿病提供了新方向。将健康个体的肠道菌群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引入肥胖糖尿病患者体内,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脂状况等。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将瘦者的肠道菌群移植给肥胖者后,不仅显著提升了肥胖者体内胰岛素的响应能力,还促进了肠道内产丁酸菌群的增殖,这些菌群对于维持肠道健康及代谢平衡至关重要。

此外,多项实验数据均指向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肠道菌群在调节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肥胖患者在接受肠道菌群胶囊移植的同时,辅以膳食纤维的补充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膳食纤维作为肠道菌群的“食物”,为移植后的菌群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支持,从而增强了菌群移植的整体效果。

胰岛素抵抗为特点的肥胖糖尿病是肠道菌群移植的适应症,肠菌移植能改善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盖上血脂、降低血糖等,它在治疗肥胖糖尿病患得到多国内外多个指南的推荐,为肥胖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3

菌群移植干预肥胖糖尿病治疗规范

图片

1、供受体配型。

配型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通过供体筛选、肠道菌群宏基因检测、受体疾病状态评估、菌群匹配和选择等项目检测,比对供受体肠道菌群特征,选择合适的菌液/胶囊。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移植后的治疗效果。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实现精准化治疗。

2、适应症与禁忌症。

并不是所有肥胖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菌群移植。一般情况下,建议参与对象建议是18~65的肥胖糖尿病患者,男女皆可;符合肥胖和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患者需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

此外,6大人群不适合接受。

1、妊娠妇女或者计划在研究期间怀孕的妇女,哺乳期妇女;

2、血压持续高于180/110 mmHg且未控制达标;

3、肝肾功能异常;

4、慢性心功能不全;

5、中重度贫血或需要定期接受输血治疗;

6、12周内曾使用可能影响体重的药物累计时间1周以上,但出于降压目的的小剂量利剂不在此限;

7、全身性感染或严重的伴随疾病;恶性肿瘤或慢性腹泻患者;

8、近期患严重食管糜烂、返流或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9、受试者不能沟通、不合作、不能随访,或研究者判断其可能难以完成研究者;

10、研究者判断不适合入选的其他情况。

3、菌群移植的剂量、次数和疗程。

(1)剂量。单次菌群移植剂量从30~60克不等,30克粪便即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移植前筛选的菌液为每50 mL菌液中活菌量≥2.5×1012CFU,成人肥胖糖尿病患者每次 FMT 的菌液剂量需≥150 mL/次,推荐200 mL/次。

(2)次数。主管医生根据肥胖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一般情况下,推荐肥胖糖尿病患者1个疗程的FMT次数是3~6次。

(3)疗程。根据肥胖糖尿病患者第1个疗程后体重变化、代谢指标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改善等情况可再进行第2疗程的菌液输注,建议从第2个疗程起改为菌液胶囊口服,第2疗程的FMT建议次数是3~6次。

(4)移植管理。在移植前、中、移植后都要关注肥胖糖尿病患者做好管理,特别是针对移植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等要及时处理和随访。

4、移植后的肠道微生态治疗。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选择应根据目标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等。

益生菌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有研究揭示,口服粪菌胶囊移植后,给予低发酵型纤维素口服,可以改善重度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且随着低发酵型纤维素补充的停止,肠道微生物在受体的定植也会逐渐消失。

在接受移植后,适当的基于肠道微生态制剂辅助,能帮助菌群更好的在供体中落叶生根、可进一步巩固移植后的效果。

1

总结

图片

面对肥胖糖尿病这一困境,菌群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潜力和价值。通过精准匹配供受体肠道菌群,并辅以科学的剂量、次数和疗程管理,菌群移植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还能在整体上促进患者的代谢健康。

此外,结合膳食纤维补充和肠道微生态制剂的辅助治疗,更能够巩固菌群移植的效果,为患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健康改善。因此,菌群移植为肥胖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在未来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FINAN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