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大黄一两(30g) 枳实麸炒 神曲炒,各五钱(各15g) 茯苓去皮 黄连拣净 黄芩去腐 白术各三钱(各9g) 泽泻二钱(6g) 【用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温开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用】 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食积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枳实导滞丸是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上的方,它的主治证候是湿热食积证。 病机分析: 这里所谓湿热食积证,实际上是食积进一步发展,形成湿热,所以饮食积滞是它的原因,积滞的性质有湿热性质,往往是食积反复发作造成,或者这次食积形成以后,过了一两天,它转化为湿热,因食积转化形成,所以性质上它不是纯食积而是湿热实积,称它为湿热食积证。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以后,当然和保和丸证一样,要阻滞气机,脘腹胀满疼痛;那湿热阻滞呢,饮食积滞是由胃肠传导的,所以饮食蕴化为湿热,湿热和饮食积滞在肠道的话有两种倾向,一种可能湿热阻滞胃肠,引起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还有一种是湿热在肠道向下,湿热积滞下注,造成湿热的泄泻或者湿热的痢疾,泄泻往往表现为肛门灼热,泻而不爽,痢疾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湿热痢疾,舌苔黄腻,脉沉有力,说明湿热是主要性质。饮食积滞夹有湿热,这和保和丸不同,保和丸往往是新病,枳实导滞丸强调食积性质是湿热,湿热积滞阻滞肠道可以产生脘腹疼痛或者大便秘结,或者泄泻痢疾。 治法: 和保和丸不同,本方证是湿热和食积结合,所以它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和消导化积的方法相结合起来。 方义分析: 这个方里用大黄、枳实联用作君药,大黄泻下通腑,枳实消食导滞,使得肠道的湿热积滞能够排出。臣药第一组,黄芩、黄连针对湿热积滞,清热燥湿。黄芩、黄连又是治疗湿热痢疾常用的药。臣药第二组,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效果较好,和清热药联用,体现了燥湿利湿相结合。这个方消除饮食积滞导致的肠道湿热病理产物力量较强,君药大黄、枳实,泻下通腑,行气导滞相结合,臣药清利肠道湿热的力量也是比较强的,白术在这个方里能够健脾,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因为饮食积滞会伤脾,所以在这里作为佐药。神曲,用来作赋形剂,可以起到增加消食的作用。这方里的大黄、黄连、黄芩,都是芍药汤里治疗湿热痢疾常用的,用于湿热痢疾。大黄、枳实有通因通用的特点,用于大便秘结。当然大黄可以通腑气,虽然大便秘结和湿热痢疾看起来不一样,但异病同治都可以用这个方。 辨证要点: 饮食积滞引起脘腹胀满,这是共性的。以出现大便失常为主要使用依据,大便失常或者大便秘结,或者湿热痢疾。苔黄腻,脉沉有力,反映了湿热食积,这是以实证为主。 随证加减: 大黄的用量,可以适当把握。气滞较重,腹胀满较重,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 使用注意: 如果泄泻没有明显积滞,不能使用,这个方泻下积滞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孕妇也不能使用。 |
|
来自: 幽默的数据线 >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