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大战役的关键节点,看毛主席军事指挥的高超!

 凤凰山居士 2024-08-16 发布于江西

2023-12-26 05:47:07 来源: 而是抉择

在共和国光辉的历史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被称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在每一个战役的关键节点上,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洞察秋毫的高超军事指挥天才发挥到了极致!除了折服,崇拜和敬仰,更多的是再一次感受到毛主席军事思想的伟大!

一:辽沈战役

发起之初,东北野战军前委一直为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而反复徘徊和纠结。甚至一度作出了先打长春的准备和决定。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多次电令和强调:先打锦州的关键性和迫切要害性。反复陈情,晓以利害。才得以完成东北野战军对锦州的全面战略包围。这是第一个战略节点。锦州包围完成后,东野前委担心的葫芦岛増兵的东进兵团会驰援锦州,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又一次洞察秋毫的指出:塔山的阻击至关重要!电令说:塔山的胜负就是东北的胜负!这是第二个战略节点。锦州攻克后,蒋介石舍不得范汉杰的15万人马就此丢掉,命令廖耀湘兵团和侯镜如兵团夺回锦州。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敏锐的捕捉到就一动机,电令东北野战军对送上门来的两大兵团在锦州与长春间实施关门,得以全歼。这是第三个节点。

二:淮海战役

第一阶段,驻扎在新安镇的国民党黄百韬兵团为执行蒋介石“徐蚌会战”命令,准备向徐州靠拢期间发现了华东野战军对自己的包围,仓黄逃窜。毛主席电令华野粟裕大将:截住黄百韬,全歼黄百韬兵团。并迅速攻占战略要点宿县。后宿县被我人民解放军顺利拿下,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歼灭。这是第一个战略节点。第二阶段,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电令指出:“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可以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请注意,这正是第二个关键战略节点。淮海前委正是执行了毛主席的指示,在1948年11月25日发现了前进中的国民党黄维兵团己进入我中原野战军的伏击包围圈,在双堆集地区被我合围在一个狭长地带。徐州的杜聿明集团举棋不定,一是救援黄维是蒋介石的死命令,二是弃守徐州东逃保全李弥、孙元良、邱清泉三个兵团又恐遭蒋的追责。踌躇间行至陈官庄附近被我华野大军包围。1948年12月16日黄维兵团被歼灭,毛主席为了策应平津战役高瞻远瞩地指出: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主要是为了稳住华北的傅作义。这是第三个战略节点。待华北的平津战役己进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予设态势以后,1949年1月10日我淮海前委己全歼杜聿明集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

三:平津战役

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遵照毛主席的指示,1948年11月23日分三路入关,向平、津、唐地区挺进。对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围而不打。对平、津、唐、塘(沽)之敌隔而不围,这正是毛主席军事指挥的高明之处,也是第一个重要节点。至此已成功完成了对华北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并切断了傅作义集团南逃和西撤的所有路线。第二阶段,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越开中间环节,亲自指挥了攻克新保安和攻克张家口的战斗。干净,利索的全歼了新保安和张家口的守敌。随着天津的攻克,彻底的打掉了傅作义集团的观望和幻想。这正是第二个关键节点。随着北平的和平解决,我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31日取得平津战役的大捷!

从三大战役的关键节点,不仅表现出了毛主席高超的战略思维水平,更加显示出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如果说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那么三大战役的运筹帷幄则是毛主席军事指挥的颠峰之作!

仅以此文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