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如,1898 年出生,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他自幼酷嗜书法,5 岁便开始习字,13 岁时小楷、行书就已具备深厚功夫。如此早慧的天赋和勤奋的练习,为他日后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临遍天下名帖,博采众长,篆、隶、楷、行、草皆精通。吴玉如的小楷造诣尤为深厚,其小楷作品端庄秀劲、空灵飘逸,点画精细,结体紧凑,有着浓厚的书卷气。《黄庭经》本是书圣王羲之的小楷上品,学小楷者无不临写此帖。而吴玉如临习的《黄庭经》最得右军之意,展现出秀美开朗之意态,气势雍容。虽为小楷作品,却亦有大字气派,整体结构险峭,错落有致。从用笔来看,吴玉如的《黄庭经》凝重且灵活多变。多率意之笔但并不显单薄,那种空灵而高古的意态赫然跃然纸上,让欣赏者流连忘返。在结体上,亦有独特味道。重复的字写法绝不相同,体现了 “燕不双归” 的特点。撇捺处理独具匠心,撇高捺低,竖笔等分两边,横画舒展,布局疏朗,真正达到了 “疏处可以跑马,密处难以插针” 的古人境界。1929 年,吴玉如作为东三省铁路公司理事长兼督办莫德惠赴莫斯科参加中苏谈判的成员之一,历时一年有余,在此期间写有小楷《乐毅论》《黄庭经》。1987 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过一部吴玉如临写的《乐毅论》,梁漱溟先生题签。而《黄庭经》一直活在传说中,近年来多次以不同形式亮相,引发关注和赞赏。吴玉如的小楷《黄庭经》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疏密有致,气韵和谐,结体巧拙,章法错落,耐人寻味。充分展示了书圣当年的风采,展现了晋人的俊逸风貌。端丽秀劲、空灵飘逸,融合晋唐之风,寓朴茂于韵秀之中,又内显凌厉之骨气。启功先生称赞其为 “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自董其昌后无第二”。赵朴初评价 “玉如先生书,龙腾虎卧,意态不可方拟”。收藏家张伯驹评价 “晋唐之风,当代巨擘”。画家李苦禅评价 “玉如公书文绝佳,真是千年不朽之文物,当重之宝之”。如此高的赞誉,足见吴玉如小楷《黄庭经》的精妙绝伦,堪称当代小楷书法的极品书作,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吴玉如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字迹流畅自然,笔画间充满节奏感与韵律感,注重细节处理,字形结构严谨,笔画粗细有致,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主宗二王、旁涉诸家,笔法精熟而又不囿于成法,众体皆能,在小楷、行、草书方面尤为擅长。他的行草书,使中断数百年的 “二王” 书风得以延续,融合了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