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编辑: 您好! 多年来,我一直潜心拜读您公众号里的每一篇文章,您出版的书我也全都一一购来。欣闻您的大作《跟着课文写作文》即将出版,此乃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大幸事,它定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用书。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作文与阅读本就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您所倡导的指向写作的阅读,也就是跟着课文写作文,实则是学习表达、练习表达。犹记得自2019年您在公众号发布“指向写作的阅读”系列文章起,我便一边研读其中满满的“干货”,一边将其运用到语文阅读课中。实践证明,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法让作文学习变得清晰可见、习以为常且富有规律,学生主动阅读文章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您或许难以置信,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竟能从“一生多”的角度去剖析一篇文章,有条有理、有模有样,连市级教研员都大为惊叹:“这文本分析能力太了不起了!她真正如歌德所言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其二,当作文表达能力得以提升,阅读就变得轻而易举。诸如给文章拟题目、阐述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分析文章结构、探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的妙处等等,孩子们都觉得轻松自如,仿佛六年级的学生做一年级的口算题,全然没有那种紧张与不安。这在我们班级的学生身上已得到充分验证,实在神奇。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索,这种方法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是不是因为它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发展呢?您是这方面的专家,为了让这本书被更多人了解与认可,很期望能聆听您从深度思维发展的角度来剖析“指向写作的阅读”,也就是即将出版的《跟着课文学作文》。 给您添麻烦了,多谢! 张春阳敬上 但这又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也讲不清。我能力有限也讲不好。尽力作答,抛砖引玉。我有一个比较固执的认知:人是环境的动物。我知道什么东西,是因为我需要这个东西。我需要这个东西,是因为我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比如,生活中冰天雪地,可能就要掌握用兽皮制作衣服来保暖的技能。同样,热带地区也有兽皮,但并不需要用它来保暖,也就不需要这项技能,也就不需要这份知识。我们可以这样想: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世界当中,这个世界当中有很多规律存在,有很多现象发生。我们用思维去发现和解释这些规律和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知识。然后,我们用语言来表达和传播这些知识。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知识、思维、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可以把知识进行分类:布鲁姆的知识分类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其实可以归为三类,是什么的知识,怎么办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所以,“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句话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一句:第三只眼睛监控着这两只眼睛。我们把思维也可以分成三类: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从无知到成熟,开始是直觉行动思维,接着是具象思想,后来是抽象逻辑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主要在幼儿时期,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塞,他靠这个行动认识世界。具象思维,小孩读绘本,在图片的对比变化中有了认识。小学开始写作文,也是从看图写话开始,这是符合小孩思维成长的规律。到高年级,抽象思维慢慢占据了主要位置。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少小孩作文写不具体的原因之一。因为思维本就是往抽象去的,这是进化的优势,但作文的生动具体形象往往需要具象思维。从某个角度看,学习其实是反人性的。我们的大脑是用来求生的,而不是求真理的。对关于生死的东西,我们马上就能学习。而数学题,作文,不会影响生死,所以想要记住、熟练运用,只有反复重复,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然后再来讲这个问题:阅读指向写作带来明显效果,甚至神奇效果,是不是因为它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发展呢?① 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挖掘事物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一个故事,在战争中,海面上很多鸟追着鱼群捕食。一个将军看到了,马上下令朝鱼群开炮。为什么?因为敌人的潜艇过来了。潜艇赶鱼群,鱼群被鸟吃,将军看到鸟吃鱼,就开炮,这就是看到了现象背后,这就是专业。② 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盲人摸象都是对的。这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形成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知,避免片面和狭隘的理解。③ 深度思维不仅仅是分析问题,更包含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推动人们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创新和进步。④ 较长的思维逻辑链。深度思维具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这种能力使人们能够追溯问题的根源,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据此制定有效的策略,长远的策略。⑤ 灵活切换视角。深度思维要求人们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这种能力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从而做出更为客观和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拆解“阅读指向写作”的过程,然后对应上面提及的几个方面。阅读指向写作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文本,从中提炼出写作方法,然后应用于自己的写作,是一个有效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发展的途径。阅读本身会拓宽学生知识面。不同领域、不同风格、不同观点的文章,有助于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越能容下不同的观点,越谦虚)阅读的文本往往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学生在阅读时需要理清文本的脉络、分析文本中的因果关系、归纳文本的主旨大意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文学作品、科幻小说等类型的阅读素材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会被其中的情节、人物、场景等所吸引,进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源泉,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深度阅读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仔细、专注、批判性的阅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质疑、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和论据(比如对《曹冲称象》删改的阅读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掌握语法规则等语言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再加上写作,更是各种思维的运用。阅读指向写作,是对写作的拆解。写作,是对阅读的选择、重组、创造【想要选择,重组,首先得有大量的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选择,只有复制】。当学生发现阅读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灵感、素材和方法时,他们会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会驱使他们更加主动地阅读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到底成功是成功之母。教育、环境的支持。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老师、丰富的课程内容等。营造一个鼓励思考、支持创新的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深刻思维至关重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前面就讲了,人在环境中。近朱者赤。前些日子看到一新闻,说,科学研究,朋友的基因或能影响自己的未来。同道中人很重要啊】一句话: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都是为了各种心智模型的建立,培养成熟的读写者,思维全面而深刻,有正确的三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