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深度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

 胡艳杰 2024-07-12 发布于河南

今天读《大概念教学》第一章中的前两节:“真实性—素养的精髓”和“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的精髓是什么?真实性,即能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这就要求从专家结论转向专家思维,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
什么是专家结论和专家思维呢?简言之,专家结论就是专家得出的结论,被编入各科教材,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专家思维就是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迁移,学会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
我认为,惰性知识是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书本上所写的专家结论,因此,若一个学生只会死学,不会迁移知识,更不会利用所学解决问题,那么,他拥有的惰性知识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为书呆子。
所以,想要活学活用知识,必须培养以创新为特征的专家思维。如何培养专家思维呢?
需要学会深度学习。我们现在的教学是“宽而浅”,更像是喂学生吃了很多东西而没有消化,久而久之就成了不健康的大胖子;而深度学习是“少而深”,引导学生向纵深学习发展。“少而深”,并不是指学得少,而是指将专家结论结构化,围绕专家思维来组织学习,做到纵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汲取营养,才有可能学得更多。
理解是通向深度学习的路径。理解是迁移知识和创新的前提。理解有六个维度: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移情、自我认识。这六个维度分属三个领域:理解世界(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理解他人(移情)和理解自我(自我认识)。
解释:对事物进行合理、恰当的论证说明。学生的解释能力主要看以下下几个方面:具有精细的分辨能力,能够把握核心内容,如重要观念、关键时刻、关键问题等;能融会贯通地把握文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和“如何”,避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看法,能系统地阐释文本。
释译:能提供有意义的阐释、叙述和翻译。评价一个学生的释译能力主要看:能读出“言外之意”,可以阐发文本中人的行为或事件内含的意义;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对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解读。
应用:一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新环境的能力。评价一个学生的应用能力主要看:能够创造性地在不同的复杂情境下运用理论;在行动中能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整。
洞察:观点深刻并具有批判性。学会洞察的一个重要外显特征就是“高屋建瓴”,即高视角。评价一个学生的洞察能力主要看:能够洞悉观点背后的立场或理论的前提;了解观念的来龙去脉;对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解读,既能发现价值,也能了解局限性;独立思考,能够发现偏见的不合逻辑性。
移情:能深入体会另一个人的感情和观点的能力。实际上,移情也可以算是一种洞察,即洞悉每一种观点背后的立场,学会从不同视角看问题,想别人之所想,感别人之所感。评价一个学生的移情能力主要看: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感知、理解乃至欣赏他们的处境和观点;学会倾听;能意识到一种观念或理论是怎样被误解的。
自我认识:一种认识到自己无知的智慧,能够理智地认识自己思维与行为模式的优势及局限性。学会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外显标志就是“躬身自省”。评价一个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主要看:了解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克服非此即彼的狭隘思维;认识自己的智力类型、思维风格和学习方法等;能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与有效的自我调整;宽容地接受他人建议甚至批评。
知道了“理解”的六个维度,我们才会真正理解核心素养的内含,日后在教学活动中才会有方向、有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