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芃芃78 2024-08-26 发布于山东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今天,结合参加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相关工作的一些经历,聊聊对后评价的几点个人体会和建议。

一、后评价对投资项目的意义

1、通过后评价,使项目从决策、实施、运营到总结评价形成闭环管理

图片

2、通过后评价,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对比分析,评价项目成败得失,既可总结经验教训,又能为后续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后评价对投资项目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比较“难”做,加上有些项目不够成功,所以后评价常常不受重视,拖着很久不做,或者套模板敷衍交差,不能发挥后评价应有的作用。

二、开展项目后评价的难点

1、后评价业务复杂,实施难度大

后评价涉及投资项目全周期的方方面面,尤其大型项目涉及评价指标多,是综合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一项业务,复杂程度远超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竣工验收等,组织实施难度大。

后评价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简单独立的项目,因为跨越周期长,所以会存在多个项目、多个产线或者工序叠加的情况,建设、运营等交叉、复合,相互影响,难分割,增加了后评价难度。

2、后评价团队组建,好搭子难寻

基于后评价业务的复杂性,后评价团队的要求较高,一是涉及专业多,需要工程、财务、咨询、生产、环保、能源、安全等各方面人员,二是组织者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整体协调、全面分析能力,最好有比较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现实中,后评价团队找到合适成员的难度大,往往很难配齐各专业人员,除非特别重大项目,受到高度重视,各方面资源配给充足。如果外委开展后评价,以目前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情况,估计敢接的不少、费用不低,但能真正做好的不多;这样说,主要是个人感觉目前工程咨询业务仍较多集中在前期咨询、工程造价咨询等方面,全过程工程咨询尚未真正做起来,工程咨询人员能对项目管理有整体认识的不多,特别是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多数偏向于造价计量,缺少项目管理意识,同时,工程咨询企业在生产运营人员方面相对缺乏,所以多数工程咨询企业的人员结构尚不够支撑做好后评价。

3、后评价评论成败,面对压力大

后评价一般要对项目成功与否给个结论,大型项目还要通过指标体系进行成功度评价(打分)。现实中很多项目会存在不足甚至失败,评价不好,项目管理者往往难以心甘情愿的接受,这样在后评价过程中就存在反复和拉锯,增加实施难度。

评价项目成败,面对较大压力,多数是一件不讨好的事,所以很多部门不愿牵头组织或参与,这也是很多单位的后评价做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三、关于后评价的几点建议

1、前期决策阶段做好项目指标设置

后评价主要是对决策阶段的项目指标实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因此,项目指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后评价开展。

项目指标设置常见缺陷
(1)指标不完整。有的批复文件中没有明确指标要求或指标偏少;有的可研/初设审查后没有修改版,无法准确查用相关指标。
(2)指标无法量化,难以对比。比如,有的将指标描述为“超过行业***水平”、“优于行业***”等。
(3)指标设定偏高,难以达标。有的项目出于立项需要等目的,把一些指标设定偏高,过于乐观或者存在吹嘘,导致后评价时难以达标。
(4)指标非常规或难计算,不便于考核对比。比如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计算麻烦,且在投运1、2年的情况下,测算不一定准确。个人觉得不如营收、利润等指标来的直接,少扯皮。
(5)指标与现行标准、管理要求等不同步。比如有的项目质量指标仍设定“优良率”等,实际验收质量等级只有“合格”,相关指标实际无法落实。

建议:前期决策阶段在满足项目立项评审的同时,应完整、合理设定项目指标,要考虑项目指标的可执行性、可实现度,项目指标尽可能量化且方便计量,避免笼统的定性描述。可研/初设评审后,应修改形成终版,以便后评价时,在批复文件无指标或指标不齐的情况下,通过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文本等查阅相关指标。以上,需要项目立项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

2、后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指标权重宜动态可调

通常,后评价管理文件会制订大而全的评价指标集,有的会按项目类型编制一些评价指标体系,设定指标权重,构建后评价模板,方便操作。

投资项目具有唯一性,项目指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对项目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组建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时,不宜照搬照抄体系模板,应根据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指标,以及设定合适权重。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几个编制建议
(1)环保类项目,环保指标应重点设置,适当提高权重。
(2)节能降耗类项目,能耗指标应重点设置,适当提高权重。
(3)开发新产品的项目,产品指标、工艺指标等应重点设置,适当提高权重。
(4)增加产能项目,产量、达产指标应适当提高权重。
(5)抢工期项目,工期指标应适当提高权重。
(6)效益指标,建议选择易计量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争议少的指标。
总之,评价指标要与前期批准内容保持一致,能更贴切的反映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

3、遵循基本原则,结合项目实际,在评价过程中灵活应对

后评价应按照客观、公正、合理、贴近项目实际的原则推进,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比如:效益评价,如果项目已投运多年,前两年不佳,但后期趋势持续向好,可适当考虑按最新情况评价;多项目交叉,根据批复情况尽量分割后单独评价,确实无法分开的,可以合并评价,但应注意相关指标恰当合并。

总体上,评价结果与项目实际应基本相符,这一点需要评价团队根据项目情况和管理经验去判断。比如,效益不好的项目肯定不会是优秀;主要指标严重脱离目标值的项目,分值不能太高等等。

4、后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常见问题及建议

后评价报告/自我评价报告常见问题
(1)内容生搬硬套。比如建设内容等,摘抄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内容,出现“拟建”、“如***,则***”等建设前的描述类型。
(2)评价指标不准确。选取的指标非批复或可研等文件中的目标,多为后期自行增加且已达到的指标;目标值低于原批准标准,降低标准评价;评价指标少于批复内容,没实现的目标不评价等。
(3)指标评价结果描述不准确,缺少依据。比如有的指标为“大于**值”,评价结果填“合格”,没有填写具体考核结果;有的评价结果填“已完成/已实现”,没有具体情况描述。有具体考核数据的指标,评价报告没有将考核记录作为报告附件。
(4)评价考核标准与要求不符。比如考核时间、考核频次等减少,考核标准降低等。
(5)评价类型不准确。属综合后评价的项目,进行简化后评价,或评价内容不完整。

建议:后评价应根据管理制度要求,依据批复文件、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制订评价指标体系,按批准内容准确评价,量化指标应为具体数值,且有具体记录作为支撑。项目信息应根据建成后内容编制,切忌照搬照抄。报告审核工作应认真落实,避免应付走形式。

后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以上仅是根据所闻所见的一些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资料 | 板凳
编辑 | 拙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