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峨嵋短剑十三势·阴手剑 (第一路·身里藏剑)第六势

 武宗 2024-08-26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峨嵋功 曲直动静处·阴柔化刚强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峨嵋剑术历史悠久,据传由清代峨眉李慧心道长传给保定府差官李有,后经过多代传承,至今仍有《峨眉剑歌》与《峨眉剑法口诀》流传于世。峨嵋短剑十三势作为峨眉剑术中的精髓,承载了峨眉派武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技法。


阴手剑 (第一路 身里藏剑)

第六势 仙人指路(左手剑)

1.歇步持剑(古树盘根)

(1) 身体重心下降,保持挺胸、塌腰、坐臀的姿势。

(2) 左脚以脚掌为轴,脚跟向左转,使脚尖向前;同时屈膝下蹲。右脚从左脚后向左方插步,脚掌着地,脚跟抬起,大小腿折叠成全蹲姿势,右大腿被压在左大腿下。两大腿夹紧,形成歇步。

(3) 左手持剑,向左方划弧至胯部左侧,使小臂与地面垂直,手心朝后,剑尖朝上,剑身紧贴小臂;右剑指向右上方划弧至头部右上方,手心朝上,剑指指向左方。目视左方。(图89)


动作要领提示:

(1)由半马步变为歇步时,起伏不要太大,右膝不得触地。

(2)左手持剑向体侧划弧时,要有格挡的意识,目的是防守。

2.马步扎剑(快马策鞭)

(1) 身体重心上抬,上体向右方倾斜,含胸、扭腰、提臀。

(2) 右脚微向左方移动,左脚不动。两膝弯曲成插步姿势。

(3) 左手持剑,经左腹前向上划弧至胸前,使大小臂折叠,手心朝下,剑尖朝左方;右剑指下落至胸前,手心朝下,剑指指向左方,形成抱剑姿势。目视左方。(图90)


(4) 身体重心向左方移至两脚之间,塌腰、落臀。

(5) 左脚向左方上步,使脚尖朝前方;右脚尖也朝前方,脚踏实。两膝弯曲成马步。

(6) 左手反握剑,向左方立剑托出,力达剑尖,剑尖朝左上方,高度不超过胸部,微屈肘,手心朝后;右剑指变拳,使小臂外旋屈肘下落至右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左方。(图91)


动作要领提示:

(1)上体起伏要自然。

(2)上步要稳重踏实。

(3)扎剑要顺畅、果断、有力。

3.歇步架剑(古树盘根)

(1) 身体重心下降,上体左转90°,含胸、扭腰、坐臀。

(2)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左转向左方,屈膝下蹲;右脚经左脚后插步,脚掌着地,脚跟抬起,大小腿折叠成全蹲姿势,两大腿夹紧,形成歇步。

(3) 左手持剑,向左上方划弧至头前上方,使剑身平贴紧小臂外侧,横架于头前上方,手心朝体前方,剑尖朝左;右拳变剑指,经胸前划弧至头前方,扶在左小臂上,手心朝前。目视体前方。(图92)


动作要领提示:

(1)转身变歇步要稳。

(2)两大腿要夹紧,右膝不得触地,臀部尽量靠向右脚跟。

(3)左手持剑架于头前上方起到防护作用。

4.提膝后扎剑(毒蜂翘尾)

(1) 身体重心移至右脚,上体抬起,微右转,扭腰、提臀。

(2) 右脚踏实,微屈膝;左脚蹬地向体后方上抬,脚底朝上,屈膝。

(3) 左手持剑下落至腹前,手心朝下,剑尖朝左;右剑指下落至腹前扶在左手背上,手心朝下。目视左方。(图93)


(4) 上体左转约180°,拧腰、转胯、开胸、顺肩。

(5) 左脚向体前方摆至右大腿前屈膝上抬;右脚尖微左转,直膝。

(6) 左手反握剑,向体后方划弧成立剑扎出,剑尖朝左后方微上翘,力达剑尖,肘关节自然伸直;右剑指经体右侧划弧上举至头上方,屈肘翻腕,使手心朝体前上方,剑指指向体左下方。目视左下方。(图94)


动作要领提示:

(1)重心落于右脚要稳。

(2)左脚后撩、前摆与抱剑于胸前、后扎要配合协调。

(3)由抱剑变后扎剑要有突然性,要快速有力,方向明确。

5.弓步扎剑(登山揽月)

(1) 身体重心下降,上体向右转约180°,保持挺胸、塌腰、落臀的姿势。

(2) 左脚向右脚前方迈步,同时屈膝;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右转动与上体方向一致,腿伸直,形成左弓步。

(3) 左手反握剑,使小臂经过左肩上方向外旋转,向左脚方向划弧,成立剑扎出,力量直达剑尖,剑尖高度不低于肩,微屈肘;右剑指向下方划弧落于胯部右侧,微屈肘,手心朝下。目视扎剑方向。(图95)


动作要领提示:

(1)左脚落步形成弓步要稳,身体转换要自然。

(2)左手扎剑幅度要大,目标要准确,动作要快速有力。

6.丁步格剑(拴马势)

(1) 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含胸、拧腰。

(2)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微有转动,屈膝半蹲;右脚向左方靠近左脚,以脚尖点地并靠在左脚脚弓中间,屈膝,形成丁步。

(3) 左手持剑,剑身平贴紧小臂外侧,使小臂横于头左前上方,手心朝外,剑尖朝左;右剑指经过腹前、胸前上抬至头前上方,屈肘直腕,手心朝左,剑指指向上方扶在左手腕上准备接剑。目视左方。(图96)


动作要领提示:

(1)左脚支撑要稳,右脚尖轻轻点地,起到维持平衡的作用。

(2)左手持剑上格时剑身必须平贴紧小臂外侧,起到盾的防护作用。

仙人指路(右手剑)

1.马步扎剑(快马策鞭)

(1) 身体重心移至两脚之间,上体向右转朝前方,塌腰、落臀。

(2) 左脚不动;右脚向右方跨步,脚尖朝右前方。两膝弯曲形成马步。

(3) 左手下落,使两手心相对;右手接过剑,下落至胸前,使小臂在右胸前与地面垂直,手心向内,剑尖朝下;左手交剑后变剑指下落至胸前,使小臂横于左胸前约与地面平行,手心朝下,剑指指向右方,扶在右手腕上。目视右方。(图97)


(4) 身体重心偏向右脚,上体微向右方倾斜。

(5) 原马步保持不变。

(6) 右手反握剑,使小臂内旋,经过下方向右方划弧成立剑扎出,剑尖朝右上方,高度不超过胸部,力量直达剑尖,微屈肘,手心朝后方;左剑指变拳,经过腹前落于胯左侧,使小臂与地面垂直,拳心朝左下方。目视右方。(图98)


动作要领提示:

在形成马步时,两手要将剑抱在胸前,然后再清晰地向右方扎出,动作要分明,节奏要清晰。

2. 歇步架剑(古树盘根)

(1) 身体重心下降,上体向右转朝向右方,同时含胸、扭腰、坐臀。

(2) 左脚经过右脚后向左后方插步,大小腿折叠成全蹲姿势,以前脚掌着地,脚跟抬起;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右转朝体前方,屈膝,右大腿压在左大腿上,两大腿夹紧,形成歇步。

(3) 右手持剑,经过胸前、面前向头前上方屈肘架起,剑身要贴紧小臂外侧,使右小臂横在头前上方,手心朝前,剑尖朝右;左拳变为剑指,经过腹前、胸前向上划弧扶在右小臂上,手心朝右前方,目视体前方。(图99)


动作要领提示:

(1)从马步变为歇步要稳,两大腿要夹紧,左膝不得触地,臀部尽量靠向左脚跟。

(2)剑身必须平贴紧小臂外侧,以起到盾的防护作用。

3. 提膝后扎剑(毒蜂翘尾)

(1) 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上体抬起左转,并向右方倾斜,同时含胸、扭腰。

(2) 左脚踏实,微屈膝;右脚向身后方抬起,脚底朝上,屈膝。

(3) 右手持剑,下落至腹前,手心朝下方;左剑指下落至腹前,手心朝下,剑指指向右,扶在右手背上。目视右方。(图100)


(4) 上体上抬右转约180°,同时拧腰、转胯、展胸、顺肩。

(5) 左脚尖右转,直膝;右脚向前摆至左大腿前。

(6) 右手反握剑,向体后方划弧成立剑扎出,剑尖微上翘,力量直达剑尖,肘关节自然伸直;左剑指经体左侧划弧上举至头上方,屈肘翻腕,使手心朝体前上方,剑指指向右。目视右下方。(图101)


动作要领提示:

与左手剑提膝后扎剑的动作要领相同。

4. 弓步扎剑(登山揽月)

(1) 身体重心下落、偏向右脚,上体左转,同时挺胸、顺肩,塌腰、落臀。

(2)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左转与上体同向,腿伸直;右脚向左脚前方落步,屈膝形成右弓步。

(3) 右手反握剑,经过右肩上使小臂外旋,向落步方向划弧成立剑扎出,剑尖高度不低于肩,力量直达剑尖,微屈肘;左剑指划弧下落于胯左侧,微屈肘,剑指指向右下方。目视扎剑方向。(图102)


动作要领提示:

与左手剑弓步扎剑的动作要领相同。

5. 丁步格剑(拴马势)

(1) 身体重心移至右脚,上体微微右转,同时含胸、拧腰。

(2) 左脚靠向右脚,屈膝,以脚尖点地并使脚尖靠在右脚脚弓中间;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左转朝向右前方,屈膝,形成丁步。

(3) 右手持剑,使剑身平贴于小臂外侧,屈肘,将剑横于头右前上方,手心朝外,剑尖朝右;左剑指经过腹前上抬至头前上方,扶在右手腕上,手心朝右前方准备接剑。目视前方。(图103)


动作要领提示:

与左手剑丁步格剑的动作要领相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