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诗刊|诗歌讲堂|与初学写诗者的探讨
(第38期)
选编:心的思语
《先锋》诗刊|诗歌讲堂|与初学写诗者的探讨 (第38期) 选编:心的思语 ![]() 与初学写诗者的探讨 文/秋灯吟草 1 诗,是生活中的惊讶或灵魂深处受到了某种“电击”而发出的笑或喊出的痛。写诗不能去压迫自己为诗而诗,好诗必孕在极端的状态,诗人是在文字上跳舞的人,是用诗的乐器,吹奏生活的杂乱无章。 2 诗人决不走中庸之道,情感边缘化的人,一不小心便站在了诗人的风口浪尖。要写出一首好诗务必有一定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你永远不可能成为诗人,大不了,只可能成为小说家或者编剧。 3 诗是文学艺术形式的另一种包装,是浓缩了艺术感召力的,读懂它会获得巨大的艺术能量,来补给自己精神的缺失,让灵魂沐浴清新。同时感受这其中所释放的艺术空间原来竞是如此妙不可言。与欣赏一副画、读一幅书法作品一样,接受的这种艺术冲击,同样铿锵有声,韵味十足。 4 写诗,题目很重要,题目是诗的主体,也是诗的核心,诗人在动笔之前拟定,明确一个主题,然后用文字为载体,用喻象去串联,找出甲,乙两事物的共同点。就像出远门先定下的目的地,然后为了那个目的地再计划用什么交通工具,想快言快语图个痛快,就坐飞机,眼睛一闭就到了(那叫白描)。可沿途没欣赏到什么风景,这诗一看就明了了,就没嚼味的。 如果立了议题,用骑马绕道的方式,沿途风光揽胜尽收眼底,目的地也达到了,并欣赏到了优美的东西,这便是一次好的旅行。这里所用的技巧,也就是诗的表现手法。为了核心转,铺开多大的半径,那就是诗的容量。容量可大可小,这就涉及到诗的段落安排。 5 初学者尽量将诗的空间弄小一点,便于叙述得清楚一点。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不宜走远,怕不回来了。写诗也讲究收与放的撒网似的道理,你说开了得想法说拢来,方显得不乱,有头绪的说,一句句补充或者递进。 6 写诗的人首先学会看懂别人的诗,不要求全懂,但要看出中心,看出梗概,八九不离十。 如果对一首诗不知所云,那只有两种解释:一是你的鉴赏水平低,二是那人根本就不是写的诗。 7 现代诗从“五.四”以来就不断地走向口语化、平民化、大众化。诗也在不断地衍化,不断地接近普通人群,诗的进化过程也是一个漫长过程,从表现手法到内在的文化责任和其艺术的承载力,都在不停地变换角色。 但有一点是永远不可改变的,那就是诗的艺术亲和力。诗以其独有的语言结构和他的韵律、音顿、节奏而取胜读者,可瞬间激发人的情感。 8 一个成熟的诗人,我认为他的诗必须经过这么个过程: 第一,口语化,且平铺而不优雅,第二,朦胧而晦涩,只有自己能看懂,略有几个同类,误读出些许痴狂。第三,继续平民化,口语化,但优雅而幽默,亲和而不腻,感情上有粘性,能产生共鸣。 9 诗,有它特有的语言承接其意境。 语言要有想象的余地,流水似地加以铺陈,会让人感觉在听报告。诗的空间即所谓诗的张力,它蕴涵诗的内质。 10 我们常说的一首好诗,诗意在诗外,诗讲究意境之间的跳跃之美。好像书法中的“飞白”,但不可跳跃太远,太远便是朦胧诗,或者叫灰色意象。读起来费力。喻象之间的跨度过大,会给读者读三遍还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而写得像小说一样,交代得清清楚楚也不行,那是“流水式”的叙述。过于“口语”化,有损诗的节奏和韵律美,没嚼头,会淡,读者看几行就不用看下面了。 11 一首诗有一至二句闪光的地方,便是“好”诗了。读诗也要有包容心,不可强求句句精炼,善于摸到作者起笔的原意,再读他的诗,也许感觉才是最原始的、最朴实的。只有原始的东西才是真的,也最易打动人心。虽然有时其表现手法并不是很艺术性,或者缺少幽黙感,甚至有些拙劣。 12 诗要让读者轻松阅读,有愉悦感。艺术感染的手法要选定良好的突破口,要善于抓住读者的目光与灵魂深处的“软肋”。当然,写诗首先得让人看懂,要本着这个原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修饰,语言加以提炼,意境加以开拓,比拟学会隐喻。只有更多的人看懂了,才有艺术的传播性,才可获取读者群,那才叫艺术真的开了花,结了果。 13 写诗时千万不要生怕读者不知其来龙去脉,而过多的使用“不但……而且……,因为……所以……”等连结词,像交代问题一样,那没味了。不用看完就知道你下面说的什么了。那是几何上的证明题,不要弄成写小说一样平铺直叙,要注意诗的分行与停顿。 停顿,是在阅读换气时的需要或者语气需要加重,而作突出时所用的标记,不是随心所欲,将一句话分行便误以为是诗了,这是初学写诗者,率先易进的一个误区。如何合理地分行与停顿,那是诗的另一种技巧。是在朗诵过程中语调缓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所以,我建议:初学写诗者在读别人诗时,最好是读出声,不要默读,那样找不到诗的韵律感。个人的情感渲泄太多也会让人腻。 14 诗,根植于生活,要不断地深入生活去捕捉闪光的美。 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诗人不是关在房子里长大的,是生活的沃土养育了诗人的灵性,多读,多写,多思考,关注生活,融入自然。以自已长期对文字鉴赏能力的掌控,揉合诗的表现手法,呈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到时你不想成为诗人都不可 【作者简介】:秋灯吟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发表作品:《星星》《诗潮》《散文诗》《诗选刊》《中国诗歌》《人民代表报》《湖南日报》《靑年文学家》《中华作家》《山东诗人》等全国300余家报刊杂志及入选年度诗选《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和各种版本60余本。曾参加2014年长沙《诗刊》研讨会、2015年武汉首届诗歌节暨闻一多诗歌奖颁奖等活动。在全国诗歌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诗集《一窗昏晓》,合著诗集《三人行》。 |
|
来自: 昵称71625232 > 《佳作转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