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白芍不宜减量

 中医闫大夫 2024-08-31 发布于山东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327)

方药相应,为临床重要一环,如:伤寒无汗,用麻黄汤;中风有汗,用桂枝汤;邪入少阳往来寒热,见此一证,便用小柴胡汤。同时亦要掌握多项对应性,像白虎汤、四逆汤证就比较复杂,尚需观察体温、口渴与四肢逆冷、下利清谷;否则,易于失手,发生差错。有人怀疑,桂枝汤内白芍,非解表对应品,无启迪性;殊不知中风之汗乃邪气刺激玄府,毛孔开张,吃桂枝汤温覆、啜热粥以助药力,遍身微似有汗,外邪从鬼门排出,加白芍防止重汗伤阴亡阳,告诫人们不可令如水流漓,病瘥停服,它的作用意义甚大。据山东孙姓名家言,诊一老年中风患者,给予原方桂枝汤,恐白芍影响宣散,将量减去一半,没见疗效;出现口渴、“蒸蒸发热”,转入阳明,大便数日不下,化为调味承气汤证,吃了大黄、元明粉、甘草,才中款治愈。忆及此事,孙老医生即感到歉疚。在理论上桂枝、白芍同用,习称调和营卫,也与此有关。
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为我们指出了方药相应(方证相应)是临床中的重要一环。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基本的原则,方证百分百相应应该是中医的最高要求,也是能取得临床疗效的根本保证,所以任何一位中医,无论是初出茅庐的青年还是学验俱丰的大师都是在追求方药相应(方证相应)的路上不断探索,以期达到百分百准确。方药相应(方证相应)的基础是辨证论治,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原始思维认识疾病,在病证与方药之间找到最恰当的逻辑联系和脉络联系,只有自己对这种联系道路认识的越清晰,临床疗效越好,临床经验和理论的总结才能有迹可循,临床疗效不好,这种失败的教训才能清晰可见,也便于后续寻找解决途径。
文中张老提到了但见一症便是,小郎中更认为临床上这种但见一症就选一方的情况并非常见,所有的但见一症也是中医生辨证论治后总结出的症候关键点,我们在临床中还是要四诊合参才能应对疾病尤其是复杂疑难性疾病,四诊资料越详细对我们判断证候越有帮助,也即是本文中张老提到的同时亦要掌握多项对应性。只有通过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打好中医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后续才能走的更好走的更高。
关于桂枝汤中白芍的用量和作用张老燥文中已经明确提示,小郎中认为,既然是用桂枝汤,桂枝和白芍就要等量,如果减少或增加其中任何一味药的剂量就不是桂枝汤了,也就失去了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根本作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