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拳想要站得稳,必须做到这几点

 ah白芸 2024-09-02 发布于北京

平衡动作,是指一条腿支撑身体,另一条腿悬起,形成各种造型的静止姿势,它是太极拳技击方法之一,也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立身中正:这是提高平衡能力,实现各种技法的前提。太极拳讲究“横平竖直”,即身体处处中正,两肩平、腰圈平、两胯平,从头顶百会穴到脚心上下垂直对正,拳架高低一致,保持身体平衡。

逢转必沉:“逢转必沉”是太极拳前辈总结的太极拳运动的一条重要规律。所谓“转”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步伐的转换,二是虚实的转换。

所谓“沉”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松胯下沉”,身体上肢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二是“旋转下沉”,上肢的方向有所改变。这两种“下沉”的方式没有固定模式,总是在交互运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向左转时沉左胯,向右转时沉右胯,边沉边转边外撑,始终保持身体稳定。熟练太极拳的松沉练法,常练太极拳能帮助你缓解疲劳。

图片

加强基本功锻炼,提高肢体柔韧程度和腿部功能。

首先要加强踝部和腿部锻炼。如压腿、踢腿、扳腿、外摆腿、里合腿、蹬腿、弹腿、控腿、拍脚以及劈腿等。

通过这些腿功练习,拉长髋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肌肉的伸展性,提高下肢及髋关节为轴心的运动幅度和蹬踢力量,增强大腿有关肌群和韧带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力量和支撑平衡能力

图片

身体各部位要协调一致。这里应特别注意3点:

①支撑脚的方向方位一定要适度。太极拳脚是根。脚的方向方位极为重要。平衡动作中支撑脚一般应微微外撇,以不超过30°为宜。个别人外撇甚至会达60°(如《32式太极剑》中的独立反刺)。决不可过于僵直。髋关节松沉,敛臀收胯。否则,不仅会感到劲力不顺,影响提膝独立的轻灵、稳定,而且将造成另一支脚技击方向不准确的错位现象。

②提膝、蹬(分)脚要与上肢动作一起进行,同起同落。平衡动作中,在提膝、蹬(分)脚的同时,一般都伴随有上肢的分掌或撑掌,这是太极拳“立圆”运动中“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原则的具体表现。这些对撑或对拉拔长,控制了惯性,均衡了劲力,使得周身上下相应,前后相对,左右相承,既保证了身体的平衡,又显得姿势舒展大方,增加了观赏和美学价值。太极拳的右左蹬脚、左右分脚和独立撑掌,以及太极剑中,凡剑身斜向下方,则剑指斜向上方。凡剑身基本持平,则剑指也保持水平等一些上肢动作,其道理和作用都在于此。切忌顾此失彼或此急彼缓。

③要随势转腰顺肩。腰、胯、肩3者有着呼应连承关系。特别是肩与胯合是太极拳基本要求“外三合”之一。因此,凡转身处,腰、胯、肩都应同时转动,并带动四肢朝着一个方向运作、使劲,齐进齐出。这样,全身上下一起转动,不仅自然灵活,重心稳定,也便于内劲通过转腰顺利地到达四肢末梢。切不可四肢与腰、胯、肩分离,各走各的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