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

 昵称38642607 2024-09-03 发布于江苏

2024年9月3日

【原文】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解析】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太阳病,这里是太阳中风,第一次服桂枝汤,输出气血多了一点,即五脏生化稍微过了一点,就会使得内热稍多无法及时疏散而出现不停烦燥感。解决方法就是针刺风池穴和风府穴。这个时候再服桂枝汤则愈。意思就是外面太阳病风寒的刺激作用不够,用针刺稍微加一点,让人神感受再强烈一点。不留针,刺完马上出针。

古代针比现在的粗一些,针刺刺激后人体气血会被调动到头项部位,其实和头项再受点风寒刺激的作用是一样的。人体本血气演化一气周流,而这气血受人神调动,就如同军队受指挥官调动一样,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调动人体的气血。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刺激就像一个剧烈的摇晃,刺激了一下我们身体这一桶盛装气血的大水桶一样。大水桶里面的气血就会出现波澜起伏。水多则波澜跌宕,水少则波澜不宕。最好的状况是波澜不惊。也就是不管外界何种刺激均不能引起人神的一念妄动。疾病的本质是外界的一个刺激因素引发了人神的“一念妄动”形成的戒备态势,比方皮表一遇寒风刺激马上就会闭合起来,而这种戒备状态又会引发人神的连续妄动,心念妄动进而调动气血冲击这种态势。

进而出现了气血的波澜起伏。这种波澜起伏又会造成了人体的各处部位上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压力超出其阈值就会出现其部位的形变,进而导致症状连连。是为六经传变。各种误治也是其理。

针刺皮表特别是头项部位穴位,人神全身皮表毛孔马上进入戒备状态,这种戒备又不是完全闭合,而会出现松懈。而且在身体上留了两个小气孔。类似模仿了中风的特色。

何谓中风,即人神感于风邪引发自身风邪。云从龙,风从虎。火就燥,水流湿,同气相求。异气相感。都是人神的感应而产生的一念妄动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后续症状的出现已与最初所感之气无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