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华平 高中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昵称15221501 2024-09-04 发布于湖北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方华平     邮编:444300
         摘要:高中学生挫折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不容忽视,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将是体育教学的新课题。加强高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德、智、体、美等素质教育的重要延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必须高度重视。从高中体育教学中形成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原因出发,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抗挫能力、形成原因、提高策略        
        所谓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与目标产生偏差、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而“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经历挫折后,能够及时适应并有效调整,从而产生抗御和解决挫折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挫折教育,是高中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简析高中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 

        社会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理挫折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的特点,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阻碍性问题。例如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社会伦理道德、学习环境适应能力等等。社会因素属于人为因素,所以社会因素的诱发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最常见、直观的因素。社会因素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心理意识。由此看见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个体因素引起的挫折,其源头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具有明了的主观性。此类挫折的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抱负、知识水平、隐忍力、社会经验、生活阅历、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心理承受力与认知水平。不难看出,个体因素引起的挫折因人而异,其表现形式与程度随着学生自身的特征差异不同。而且挫折影响程度随着学生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高中学校中,某些学生因其自身性格迥异,具有自私自负的心理,其心胸狭隘,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他们处于相对孤立的环境中。长期以往,此类学生更易对学校、老师、其他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更加影响与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易产生挫折感。人际关系引发的挫折具有独立性,其单单反映了学生心理相容能力较差,同时也是学生最易克服与修正的挫折。 
       二、高中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主要策略 
         1.充分运用课前体育活动,开展抗挫能力的宣传教育

        人的生活方方面面往往都会被这种情绪所直接影响,消极的情绪往往会直接造成人体各个神经元的活动系统机能严重失调,而积极地处理情绪其实可以很好的帮助促进人体神经活动。由此可见,在体育运动中找到调节学生身体情绪的重要性,因为学生抗挫力和调节学生的身体情绪活动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高中生通常都希望能够怀着期待的心情坐下来准备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但同时也都会感到很焦虑,怕自己认为在学习体育项目的时候学的都不会或者在自己练习时容易出错,怕遭到同学们嘲笑自己等,这就直接造成了高中生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很容易就会出现一种自卑心理,想要放弃继续学习。因此,课前体育运动中的体育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方式来对课前学生的体育运动情绪状态进行合理调节。比如,体育教师在高中进行男子篮球教学时,就发现可以通过设计"抢运球"的互动游戏模式来有效调节其与学生的互动,让更多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更好放松自己的心情。游戏规则就是事先划定一个运动场地,让一名高中生在这个场地中可以进行自由运球,别的同学就可以去进行抢球。一旦一个运球者的球被对手打掉,就要交换角色。学生通过这个游戏就可以很快的进入状态,很快的学会运球。但是,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中就已经可以明显发现,一些高中生在打球游戏中也会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总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球被老师打掉。但是高中生的反手运球、抢球等技术也在各种游戏性的练习中不断地取得进步。而且学生在游戏中也逐渐学会面对失败,在自己的球被打掉时也不会放弃游戏,而是更加努力练习,争取下次可以坚持更长时间。学生的运动情绪在这样的游戏中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具有很大帮助。

         2.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高中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其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建设人才。高中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的重任,因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明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高中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开展高中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模式。高中教育的毕业生,大多会直接走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份子。因此,高中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的练兵阶段和最后的知识积累、各方面素质的充电阶段。高中教育作为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实用技能培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或者继续求学,或者步入社会的选择,本着教育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此阶段的教育者要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同时,因为此阶段的学生思想和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教育者在授课时需要对他们进行很好地引导,除了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学习和行为习惯,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其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由于高中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高中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培养正确的挫折观。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课堂,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挫折观。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遇到挫折不要害怕、退缩,学习中的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消极情绪体验,但也能使人坚强、成熟。对学生讲解人的一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样生活才有滋味。这样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其次,还要发挥好榜样的力量,多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的故事,如姚明、郭晶晶等。通过讲述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在具体形象的感染熏陶下,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利用身边同学的事例,让学生们在榜样的鼓舞下,能够克服困难。
        4.
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对目前高中体育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直接影响的就是目前高中体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实际情况,它不仅可以为其更好的培养高中生们的抗挫能力,还不仅可以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才能让高中生充分展现自我和不断增强学习信心。比如,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上需要组织学生拔河比赛,按照一定的比赛标准将每名学生集体分成两组,并且设置一定的奖励颁发给获胜队,这样就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兴趣,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对于曾经输掉这次比赛的优秀学生和新教师也一定应该及时给予热情鼓励和安慰,不能予以讽刺和恶意打击,从而更好的教育培养每个学生的顽强意志力,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其抵抗挫折的能力。

        5.加强学生抵抗挫折感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实践教学中始终起着重要主导作用。要大力培养高中生善于抵御挫折的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学校在开设校园的挫折宣传教育专栏中,应该以漫画卡通和有乐趣的动画形式进行宣传,当学生遇到重大挫折时不要过于害怕,要积极主动面对,相信自己一定努力能够有效解决挫折过程中的困难,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家长留下认识挫折并不可怕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学科教学中始终关注和重视调查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状态,以确保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让学生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完成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还认为应积极组织专任教师对其进行定期德育培训,提高作为学校专任教师的学生整体德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向成绩更好的同级别的学校教师或其他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教授学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方式,研究不同级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和分享交流经验,以方便教师解决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变革,新课程标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已经深入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精神品质培养的主要途径,这使得高中体育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的关注。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抗挫能力的提升,以此来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的提升。现阶段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都会忽视学生们的成长环境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过于注重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升,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们面对挫折的能力,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知所措。
        
参考文献:
        [1]王少滨 茹光波 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1,(01)。
        [2]夏时江 适时进行“挫折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04)。
         [3]王道茂 试论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04)。
         [4]胡晓兰 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研究[J].才智, 2011,(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