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小人挑拨离间,高手如何一招破局?

 莫为天下先 2024-09-08 发布于湖南
我是蒲晴艺,在这个喧嚣急躁的世界,很高兴遇见你,让我们一起静心慢下来,做个长期主义者👇

 (本篇约2225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

人和人之间,能够建立坚固的信任吗?

我们曾聊过,最难防的是名利场上的离间和诬陷。《资治通鉴》:防火防盗防小人,最该防的是这种事!

因为利用人性中的阴暗面,恶毒又无敌。

所谓小心提防和善留后路是不得已的自救之法,但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以坦诚和信任破局。

只是人和人之间,尤其是涉及利益和实权的关系,建立信任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但难归难,总还是有人做到了,而且还做得不错,比如燕昭王和乐毅。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01 

上篇话说,燕昭王有乐毅等贤臣相助,励精图治二十余载,养精蓄锐,也终于等到齐国昏聩狂暴到天下不容的地步。

于是,燕昭王与秦韩赵魏四国联盟,由乐毅挂帅,统一五军大败齐国。

而后,乐毅趁胜追击,直捣齐国都城,一边仁义爱民,一边持续攻城,半年之内,拿下齐国整整七十二座城池。

对燕国来说,不仅多年国仇得报,而是扭转乾坤,一举逆转燕国和齐国的地位,可谓功高至伟,燕王亲封他为昌国君。

但乐毅并未就此打住,他有心为燕国覆灭齐国。至此,虽齐国全境都被燕军占领了,但还有莒城、即墨两城尚未拿下。

于是,乐毅合并右军、前军围攻莒城,合并左军、后军围困即墨城。

此时,虽然齐国仅剩两城,但征战至此,齐国濒临灭国,齐国人内心民族精神又被困境唤醒。

况且齐湣王死前,藏身莒城,留下了太子一脉,他死后,众人拥太子为王,是为齐襄王。

莒城是齐襄王最后的命脉,他必要死守。在他的鼓舞下,莒城军民团结一心,燕军一时难以攻下。

也是齐国气数未尽,除了新王继位,民心凝聚,民间也出现了田单那样的军事人才。

田单因铁皮包轴之计保全阖族,其足智多谋的能力被发掘,即墨城在危难之际,拥立田单为将,抵御燕军。

田单确实有才,带领即墨城死守严防。乐毅的燕军一时也攻不下来。

02 

乐毅包围两城,打了一年也没打下来。他看到齐国人最后的倔强,心知硬干只会激发齐国人的血性,让他们更加团结,拼死抵抗。

硬攻的结局,会导致两败俱伤。所以,乐毅决定解围,离城九里驻扎营地,想以怀柔政策徐徐图之。

乐毅本质上,是秉持仁政爱民的价值观。

他下令说:“城里有出城的居民,不要抓捕,任其自由行动。如有困难的民众,要给予救济,让他们恢复旧业,我们要好好安抚新归附的人民。”

但这样过了三年,两座城还是没拿下来。

乐毅在最后两座孤城上耗了三年,既不围,也不打,燕国国内就有人犯嘀咕,开始流言四起了。

这就是人性:你辛辛苦苦做出巨大功绩慢慢会被当作理所当然;一旦稍有不足,比不上之前的大利益,就开始挖苦讥讽,全然不提你曾经的付出和功绩。

于是,有人对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半年就拿下七十余城,现在攻不下来的,仅两座城而已。

恐怕他不是真的攻不下,只是故意拖延吧?他一定是想要久仗兵威以服齐人,等齐国人心都被他收服,他就会自立为王。

现在齐国人已经服了,他之所以还没有发动,只是因为妻子儿女还在燕国,有所牵制罢了。

但是那齐国美女众多,再过一段时间,他恐怕就会把燕国的妻儿抛诸脑后。大王您要赶紧想想办法呀!”

面对这样的挑拨离间,燕昭王会因忌惮而和乐毅离心吗?

03  

燕昭王听了那人的话,便召集群臣,摆酒开会,把那进谗言的人叫来,当众谴责他:“先王举国以礼贤,让国给子之,本来就不是为了贪图土地以传给后代。

只是所托非人,子之德薄,不堪其命,国人不服,所以造成乱局。

齐国无道,乘我国内乱,害死我先王。我继位以来,国仇家恨如附骨之疽。

所以我苦寻群贤,以求报仇!谁能替我报这大仇的,我愿意和他共享燕国!

如今昌国君替我攻破齐国,夷平他的宗庙,让我大仇得报,齐国本来就应该是昌国君的,不是燕国的。

昌国君若能拥有齐国,与燕国结为兄弟之国,同心抗外,这正是我燕国的福分,也是寡人的心愿啊!你怎么竟敢说昌国君的坏话!”

于是将那进馋之人推出去斩首以示众。

然后,燕昭王将王后的服饰赐给乐毅之妻,将公子的服饰赐给乐毅之子。

又配置诸侯国王规格的车马,护卫车队一百辆,派宰相专程护送乐毅家眷到齐国,以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见状,肯定汗流浃背,惶恐不敢受命啊,上书以死自誓,于是齐国人佩服他的高义,诸侯畏惧他的威信,没人敢谋害他了。

04

燕昭王此举甚是高明,对于挑拨离间,他明确表明了立场:齐国是你乐毅打下来的,你自立为王我也支持。

他不仅挑明这个立场,还把这个立场公之于众,并把当齐王的问题踢给乐毅。

我以实际行动支持你自立为王,我还把你妻儿送来,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我仁至义尽,主动权交还给你,你要怎么做是你的事。

为什么说燕昭王高明?

先说最差的情况,就算乐毅真的自立为王。燕王虽损失齐国之地(这本来也是乐毅打下来的),但可以赢得天下美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一旦乐毅不义,所有人都会向着燕王。

而乐毅既接受自己的支持,就永远欠燕王一个还不完的人情。

何况以乐毅之功,他若听谗怀疑,则会失去乐毅,而他重贤爱的强国之本会因此坍塌。

他只能报以信任,以换取乐毅的忠诚。以他对乐毅的认知,他也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

确实,燕昭王没有看错人,他和乐毅,都是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之人。

乐毅忠肝义胆,以毒誓拒绝了燕王的赐封,也就化解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

只可惜,好景不长,不久,燕昭王寿终就寝。

他的继位者还能延续和乐毅之间那份坦荡的君臣信任吗?燕国最终能吞并齐国吗?

明天我们继续聊。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