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致使脾胃受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症。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 以面黄肌瘦、头大颈细、头发稀疏、精神不振、饮食异常、腹胀如鼓或腹凹如舟、青筋暴露为主要症状。初期称为“疳气”,中期称为“疳积”,后期出现老人貌,皮肤干枯有皱纹,腹凹如舟,称作“干疳”。 ![]() 【病因病机】 “疳者,甘也。”指本病的发病原因多因小儿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断乳过早、挑食、偏食、恣食香甜肥甘而损伤脾胃,日久致气血生化乏源而形成疳疾;“疳者,干也。”则泛指本病有全身消瘦、肌肤干瘪等征象。 【诊断】 以症状为诊断要点,兼检查血常规,作鉴别诊断,对症调理。 【辨证】 脾胃虚弱,气血失调。 【调理】 1.治则:健运脾胃,补益气血。 2.基本操作及处方 a.四缝点刺; b.中脘、脾俞、足三里点压; c.夹脊划法; d.脘腹旋擦法。 3.加减 食异物者加章门、胃俞点压;毛发稀疏加肾俞点压;皮肤干枯加肝俞、膈俞刮法。 4.方义 四缝是调理疳积的经验穴,可增强多种消化酶的活性;中脘及胃募、腑会穴,足三里是胃之合穴,与脾俞共奏健运脾胃、益气养血、通调腑气、理气消疳之功;夹脊、脘腹部促进营养吸收,以助小儿发育。 |
|
来自: 新用户9780Wor5 > 《砭石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