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以上条文说的是:太阳病发热汗出不解除,久久表不解病不愈热不退,热邪内侵,结滞在膀胱(此处膀胱泛指肚脐以下整个小腹的下焦,非单指膀胱),导致腹内结滞不适难耐,烦躁不安如同发狂,若便血泻下或尿血这样结滞在下焦的热邪随着血下,则热解病去。这个病治疗时如果太阳病发热汗出表证没有解除,不能用攻下法,只有表证解除后,仅存里热蓄血的少腹急结,就可以用攻下法,用桃核承气汤来治疗。 这样来解释条文,似乎还是显得拘谨,很多人看不懂。那我们再白话一点,再俗一点,再口语化一点。感冒后发烧,出汗。用药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汗出较多,发烧不退,身体散热不及时,这热熬炼体内哦水分,使水成汗排出体外,热多难以消退。身体的水分大量减少,导致尿液减少,尿比重升高,血温升高,这时热解膀胱了。由于失水过多,电解质紊乱,就导致烦躁不安,甚至躁狂,幻觉,谵妄等,就形成了其人如狂。由于失水导致血液浓度增高,血粘度增高,又发烧不退,导致血温增高,热迫血行,灼伤血络,导致出血(肌衄,鼻衄,便血,尿血),形成血自下的便血或尿血,血出带走了热邪,就是血自下、下者愈。 如果是身体仍然处在发烧的状态,是不能用泻下法的,应当先帮助身体把烧退却。如果外边的邪气已退,发烧停止了,就剩下少腹急结疼痛胀满,就用泻下的方法,服用桃核承气汤,来泻下焦小腹部的热结蓄血。这个少腹急结是怎么形成的?由于前边的发烧,出汗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这一紊乱机体血浆渗透压增高,就是血液里水液少了,要往里吸收一些水液。这时候胃肠道内部的大量毛细血管开始工作,拼命吸收水液,结果导致大便干燥,肠道枯涩,大便滞留肠道,导致肠道压力过大,挤压到肠道血管,使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同时影响到膀胱、生殖器官等静脉从压力增高,形成盆腔瘀血。这时就会表现会少腹部腹皮紧张结滞,按压疼痛,甚则拒按。综上来看,桃核承气汤证,相当于是一个盆腔瘀血综合征。 那么桃核承气汤治疗的就是热结下焦,盆腔瘀血。从内经的治疗原则来看:“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应当先去其盆腔瘀血。内经中针对小腹病邪又言治法:“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可见委阳这个三焦的下合穴,可解下焦小腹之邪结,故取委中委阳刺血,以泻结下焦之热及瘀血。 桃核承气汤针方:委中委阳(瘀络刺血,若无瘀络可检视十七椎穴区,双掌抻平腰部皮肤观察十七椎穴区如有瘀络刺出血。)厥阴俞、大肠俞、小肠俞、中膂俞(阳刺法不留针),天枢、关元、归来、府舍、支沟、三阴交(粗针刺留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