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拼了!有银行消费贷利率跌至“1”字头! 进入9月份以来,多家银行推出新一轮消费贷优惠活动,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年化低至2.88%,江苏银行甚至打出利率降至1.88%的营销牌,最低利率再次刷新。除了利率直降,还有优惠补贴、额度提升等多种促销方式。 银行消费贷降至“1字头” 在这一轮消费贷优惠活动中,江苏银行的“大招”引发热议。 “搞事情!搞事情!江苏银行消费贷利率大放价”。江苏银行苏州分行的一篇推文显示,“福利来袭击!8月29日至9月30日支用江苏银行消费贷即有机会享受最长30天按年化利率1.88%计息”。 ![]() 按照推文及海报内容,这款消费贷产品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对于用款半年以上的特邀客户可领取30天1.88%优惠券一张。 具体而言,借款人在9月30日期间支用上述贷款,在享受2.98%利率的基础上,如果支用期限达6个月即可获得一张免息券,需本人登录手机银行操作自主还款时方可用券。根据还款计划的最后一期计息天数计算,最长30天按1.88%利率计息。 ![]() 对此,深圳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在消费贷利率普遍跌破3%的情况下,江苏银行推出了利率仅为1.88%的促销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招揽客户。尽管最多只有30天可享受低至地板价的利率,在目前的市场中也算是比较吸引人的举措,主要是营销效果十足。” 银行消费贷“价格战”再起 在江苏银行消费贷“大放价”的同时,9月份以来多家银行消费贷优惠活动上新,一场“价格战”已悄然打响。 记者梳理发现,多家银行为吸引客户办理消费贷,正推出前所未有的优惠利率。 例如,9月6日,招商银行推出“闪电贷”,针对首次建额的新客,年化最低直接拉到2.88%,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多种还款方式,最长可贷3年。目前,深圳、东莞、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均可以选择2/3年先息后本,减轻还款压力。 据了解,“闪电贷”是招行推出的一款线上个人贷款产品,因审批速度快,堪比“闪电”而得名,而突破“3”字头,直接到“2”字头、2.88%的年利率,目前跌破招行底价。 ![]() 交通银行则积极开展“消费焕新季”,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惠民贷产品服务,额度可达80万元(20万元以上须面签)。目前针对优质单位的新客全额度年化低至2.9%,期限最长5年。 此外,浦发“浦闪贷”新客建额超20万元以上可领一年期2.95%利息优惠券。期限最长为五年,还款方式为:一年期先息后本;三年期等额本息;三年至五年先息后本(定额还本)。 另据了解,苏州银行“苏心贷”用款一年以上年化低至2.9%,用款半年以上年化低至2.98%。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客户中途不得提前还款,否则回收利息差额。中信银行的“信秒贷”经系统审批,最低利率可达2.98%。 北京银行“京e贷”针对特定单位客户新客利率最低为2.98%,老客户最低为3.2%;最长3年,先息后本,随借随还,每年过桥。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金九银十”作为中国传统消费旺季,消费贷利率下降的核心原因在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这一时期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购物热情高涨。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满足消费者的资金需求,促进消费。其次,银行为抓住这一黄金销售期,推出各种优惠活动,降低利率以吸引客户,增加市场份额。此外,政府可能会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银行响应政策号召,支持消费增长。最后,为了备战“金九银十”,银行储备充足资金以应对消费高峰,资金成本相对降低,也为降低消费贷利率提供了条件。 另一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9月开始,“火药味”十足的开场,注定了年底的信贷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大银行争夺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优惠活动,降低了借款成本,也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力。然而,消费者在享受低利率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做出合理选择。 此外,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应注重服务质量和风险把控,确保消费贷业务的稳健发展。在“金九银十”和年底消费高峰的时点,消费贷利率有望继续保持低位运行。 说说商业银行净息差跌破“警戒线” 2024年09月15日 05:28 作者: 冉学东 来源: 华夏时报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净息差一降再降,目前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净息差指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的比值,用以衡量银行生息资产的获利能力,是银行核心的效益性指标之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就上市银行的净息差而言,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4%,较2023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23年4月10日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1.8%是警戒线。也就是说,目前已有30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8%,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存贷款,息差是商业银行净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净息差下降就会显著影响净利润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共有11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郑州银行、厦门银行、贵阳银行分别下降22.12%、15.03%和7.08%。 不仅仅是利润下滑的问题,关于净息差,最近监管的表态是,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其实已经制约了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整空间。9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会上介绍,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累计下降了0.1和0.35个百分点,带动了平均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同时也要看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202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央行曾在专栏文章“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中论述,“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利差水平”。央行指出,这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总资产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下降趋势。央行认为原因大概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信贷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央行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杠杆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再加上资本市场近几年持续低迷,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 对于近几年净息差持续缩窄的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央行近几年通过降息、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商业银行净息差的下行,这种看法显然是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一方面,通胀持续下行,一方面资本投资收益率持续下行,这两个方面导致央行不得不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从而引发净息差下滑。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投资收益率一降再降,投资收益率就是实体经济的盈利的基础,银行贷款利率也跟随投资收益率下行,这就会导致净息差收窄。同时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导致通胀下行,央行的名义利率必须紧跟着下行,不然就会形成实际利率过高的局面。 实际利率过高,就会导致人们更加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投资和消费,就会抑制经济体的有效需求的爆发,从而进一步强化经济下行的动力。 所以央行下调利率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应对措施,并非央行主动为之,而净息差的下行同样也是经济下行周期的一个自然现象。 同时,在经济下行期实体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应该让利实体企业,因为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于实体企业。不可能为了保持净息差,为了所谓的“合理利润”,而抑制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 金融业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通过内部的改革挖潜,降本增效,扩大非息收入的水平,在金融企业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把那些经营能力差,风险防范水平低下的机构淘汰出局。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央行则应该维持一个平衡的利率水平,一个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利率水平。 央行:2024年我国贷款利率稳步下行2025年01月14日 15:09 央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2024年我国贷款利率稳步下行,2024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约为3.43%,同比下降约0.3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同比下降约0.88个百分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继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