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42 岁,公务员。三年前患严重痛风,在省城看过几家最好的三甲医院的中西医,疗效不佳,经朋友推荐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就诊。 患者既往痛风病史6 年,一个半月前吃烤肉喝酒后出现两足踝关节红肿热痛,腰也痛,腰直不了,自服止痛药物后疼痛有所减轻,行走都十分艰难,反复发作。在省城看过几家最好的三甲医院的中西医,疗效不佳。 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涩。尿酸786μmol/L。西医诊断:痛风;中医诊断:痹证;辨证:痰瘀痹阻;治法:化痰利湿通络。处方: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20克、茵陈15克、泽泻15克、知母15克、猪苓15克、羌活15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黄柏15克、黄芩15克、升麻15克、防风10克、甘草10克。 每日1 剂,水煎,早晚分服。服用14剂,嘱患者低嘌呤饮食。半月后关节症状基本消失。 西医认为痛风的病因和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比较肯定的是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痛风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用药应参考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采用个性化用药方案,如抑制尿酸生成推荐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时推荐使用苯溴马隆、丙磺舒。 必要时可选择剔除痛风石,对变形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西医认为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并配合医嘱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慢性期病变可导致患者关节变形,但部分患者可经手术矫正恢复。如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肾病者,其死亡风险增加。 中医认为痛风一症多因过食膏粱厚味或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使之脾胃功能失调,以至于湿热内生,痰浊凝结于经络血脉导致气血不通而患痛风病。中医高尿酸血症无确切病名,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一般称为“血浊”,“血浊”从字面意思理解为“血液浑浊不清”,在 《灵枢·逆顺肥瘦》首见血浊一词:“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 古代医家认为:高尿酸血症属于中医血浊范畴。痛风属于“痹证”的范畴,此病有走注关节、痛势甚剧的特点,故又被称为“白虎历节”。此外,痛风亦有“白虎风”、“痛风”、“痛痹”之称。《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邪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中医家认为,痛风的主要病机为浊瘀内阻、湿热痹阻、脾肾亏虚,在治疗此病时应以泄浊化瘀、清热利湿、补肾健脾为法。 痛风急性期以湿热为核心病机,宜急则治标,现代中医药对其的治疗以缓解关节症状为目标,法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痛风慢性期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宜标本兼顾,中医药治疗法以健脾补肾、清热泄浊、祛瘀涤痰为主。 只要辨证准确,对证下药,中医药治痛风就能效如桴鼓,标本兼治、根治。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