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难以言说的疼痛如影随形。它们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袭来,又或许在漫长的日子里持续困扰着我们。而很多时候,这些慢性疼痛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的 “罪魁祸首”—— 肌筋膜炎。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座庞大而复杂的城堡,肌肉和筋膜则是构成这座城堡的坚固城墙和连接各个部分的绳索。当一切正常时,城堡坚固稳定,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然而,当肌筋膜炎悄然来袭,这座城堡便开始出现危机。 肌筋膜炎,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却有着不容小觑的威力。它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它可能在你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在你的颈部和肩部埋下疼痛的种子;也可能在你一次过度的体力劳动后,在你的腰部和背部引发持续的不适。它如同一个无声的破坏者,一点一点地削弱着我们身体的防线。 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其实质是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诱发其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是本病基本病因。若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而转入慢性,或受到反复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1、部分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而病。 2、部分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很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或持续性负重;或过度劳累等,日久而病。 3、风寒侵袭、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病。 4、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脊椎先天变异(畸形);或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更易致病。 此外,过度劳累、心理压力过大、受寒等因素也会为肌筋膜炎的发生创造条件。当我们的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肌肉的抵抗力下降,筋膜也更容易受到损伤。心理压力则会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进一步加重肌肉的紧张程度。而受寒会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肌肉和筋膜的营养供应不足,更容易引发炎症。 1、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 2、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3、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4、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损伤史,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一旦肌筋膜炎发作,那种疼痛可真是让人苦不堪言。它可能是一种隐隐的酸痛,也可能是尖锐的刺痛;可能是局部的疼痛,也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的区域。它会让你的脖子僵硬得无法转动,让你的肩膀沉重得像扛着千斤重担,让你的腰部疼痛得直不起身来。这种疼痛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身体,还会对我们的心情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般治疗
二、物理治疗
三、运动疗法
四、药物治疗
五、中医治疗
六、心理治疗 长期的慢性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又会加重疼痛感受。因此,心理治疗对于肌筋膜炎的治疗也非常重要。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应对疼痛的能力,增强康复的信心。心理治疗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 总之,肌筋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身体城堡,让肌筋膜炎这个敌人无处可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