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4,47(6) : 619-628 作者:李曙光 鲁炳怀 褚云卓 张嵘 曾吉 苏丹虹 卓超 金炎 徐修礼 廖康 胡志东 王辉 摘要 目的 监测2020—2021年我国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病原谱分布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我国10家教学医院的引起院内血流感染(BSI,670株)、医院获得性肺炎(HAP,394株)和院内腹腔感染(IAI,247株)的病原菌1 311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菌株后,对临床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敏折点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23年M100(第33版)标准。使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 结果 BS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1.2%,142/670)、肺炎克雷伯菌(14.9%,100/67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5%,77/670);HAP最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菌(27.7%,109/394)、鲍曼不动杆菌(22.1%,87/394)和铜绿假单胞菌(18.3%,72/394);IAI最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24.3%,60/247)、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为14.6%,36/24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糖肽类抗菌药物均表现为敏感。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6.5%(42/115)和74.5%(38/51)。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3/90)和1.9%(1/53)。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23.7%(58/245)和60.5%(130/215),碳青霉烯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9.8%(73/245)和4.2%(9/215),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4/245)和0,对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4/245)和2.8%(6/215),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0%(5/245)和2.3%(5/215)。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黏菌素(98.8%,161/163)和替加环素(89.6%,146/163)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碳青霉烯耐药株的检出率达到76.7%(125/163)。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8.4%(33/116);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9.1%(115/116)、94.0%(109/116)和83.6%(97/116)。 结论 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替加环素、黏菌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大部分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依然严重。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检出率继续升高,需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防控。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已出现多种耐药细菌,如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成为临床关注的医疗难题。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项目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医院内感染的抗菌药物耐药监测计划(Chines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CARES)是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起,全国多家教学医院共同参与的院内细菌耐药监测项目。CARES项目主要关注引起院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和院内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IAI)的致病菌和相关临床信息。2007—2018年CARES共进行6次监测,本次是本网络第7次全国性院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共有10所教学医院参加,以进一步监测全国多城市主要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明确抗菌药物的活性变化,指导院内感染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