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治痤疮的独特经验

 梅花400 2024-09-15 发布于河南

痤疮病因虽复杂,但主要源于风、湿、热三端,多数情况是肺经有热,又感外风,瘀热伤及血分后熏蒸肌肤而发病,其中血分有热致瘀是痤疮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

一、清热解毒,务使邪有出路

对于血分有热的情况,刘教授指出治疗首先要清热解毒,关键在于给邪以出路。热毒的出路主要有

二:上从肺宣,下从前后阴消。其清热解毒的组方原则如下:

宣肺散热:运用枇杷叶、浙贝母、桑白皮、桔梗等宣肺之品,使热从肌表而出。

苦寒清热:酌用蒲公英、败酱草、苦参、地肤子、黄连、连翘、大青叶等苦寒之品来清热解毒。

淡渗利湿:取茯苓、泽泻、薏苡仁等淡渗之品渗湿利尿,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

攻下通利:采用生大黄、芦荟等攻下之品通利大便,让热毒从后阴排出。通过上下同时发力,热毒就有了排出的通道。

二、凉血活血,力求气血得和

正如古籍《诸病源候论》《景岳全书》《素问・调经论》所提及的气血与肌肤健康的关系,营血受体内蕴热影响而充斥脉络,导致痤疮出现。刘教授运用凉血活血之法,力求气血和畅。他仿照犀角地黄汤之意,常选用赤芍、牡丹皮、生地黄、桃仁、红花等凉血活血;绿鄂梅、当归、川芎等行气活血。

同时,考虑到血热易生风致燥、耗伤阴血,临证时还会酌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白蒺藜等祛风之品。而且热邪易伤人阴液,在选药时注重养阴,刘教授尤其喜欢用牡丹皮这一清热凉血良药,以及有养阴生津作用的生地黄,做到清热凉血与滋阴降火兼顾,标本同治,避免伤血伤阴。

三、疏肝解郁,宜使情志得舒

痤疮作为损容性皮肤病,虽不造成躯体功能障碍,但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临床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痤疮的发病、加剧、复发密切相关。痤疮患者多心情抑郁、精神压力大,容易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灼伤血络或导致血脉瘀滞。

临床治疗时应特别注重疏肝解郁,调整患者情绪。他选用质轻味清的药物,如紫苏叶、薄荷、绿梅花等进行疏肝解郁。同时,他还注重对患者情绪的引导,遵循 “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的理念,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减轻思想压力,促进疾病康复。

从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疏肝解郁这三个重要方面入手,在痤疮的诊治上形成了系统且高效的方法,为众多痤疮患者带来了福音。

中医诊治痤疮的独特经验 痤疮病因虽复杂,但主要源于风
中医诊治痤疮的独特经验 痤疮病因虽复杂,但主要源于风
中医诊治痤疮的独特经验 痤疮病因虽复杂,但主要源于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