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面部痤疮反复发作方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4-01

痤疮是爱美女生的天敌,

大家都认为青春期会长痤疮,

其实除了青春期的小朋友长痤疮,

成人痤疮也是非常常见的。

痤疮顽固发作易反复,

常常试了各种方法治疗,

效果也不显著。

下面这两个中医验方,

将让您的痤疮消失无踪,

还您美丽无瑕的肌肤!


NO.1 消痤方

——许铣经验方                        


来源:枇杷清肺饮

组成:连翘10g、夏枯草15g、丹参15g、益母草10g、白花蛇舌草15g、苍术10g、茯苓10g、甘草6g、枇杷叶10g、黄芩10g。

功用:清热解毒祛湿,软坚活血散结。

方解: 基于痤疮脾胃湿热的基本病机,许铣教授确立痤疮治疗基本法则是清热祛湿。同时,许老强调“以通为用”的原则,临床上注重调节患者排大便及月经的通畅。此方为治疗辨证为属热证、阳证的痤疮、酒渣鼻患者,表现为颜面皮肤潮红,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油性皮肤或混合性皮肤,故以连翘、夏枯草为君药,清肝肺之热。佐以枇杷叶、黄芩,清上焦之热。在经验用药方面,许老治疗痤疮的基本药物是益母草、丹参、白花蛇舌草三味药物,并随证加减。其中益母草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现代药理研究有降低雄性激素,提升雌性激素水平的作用。丹参凉血活血,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抗细胞角化,促进毛囊口打开,利于皮脂排除的作用,可以起到改善肤质的效果。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杀菌抑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苍术、茯苓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诸药。

主治:痤疮、酒渣鼻属热证、阳证者。临床表现为颜面皮肤潮红,皮损以丘疱疹为主。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是许铣教授根据痤疮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证候,在《医宗金鉴》“枇杷清肺饮”的方义之下,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将之化裁为治疗痤疮为主的“消痤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软坚活血散结功效,针对目前国际改良分级法的1-2级,乃至3级痤疮。若与西药联合,效果更佳。

痤疮2-3级皮损较红,以丘疹、小结节为主者,患者兼有喜冷饮,舌红,脉滑数等症,加地丁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以清热解毒,清上焦热;皮损以小囊肿、结节为主,色红或色暗红,可见有痤疮瘢痕,皮损较深,损伤达到真皮层,舌暗红,患者工作压力大,情绪急躁,脉弦或弦数等症,加玄参10g、牡蛎10g、浙贝母10g、赤白芍各15g清肝泻热,软坚散结;颜面潮红,鼻尖鼻周皮损严重,舌红者,加生石膏20g、知母10g清肺胃之热;伴有月经不调,性急,胸胁胀痛,痛经患者,加柴胡10g、香附10g、桃仁10g、红花10g疏肝理气化瘀。



验案举要:

裴某,女,24岁。初诊:2014年6月24日,面部丘疹伴脓疮反复发作2年加重1个月。患者面部痤疮反复,曾用过多种方法包括口服及外涂消炎药物、中药及美容院的治疗,但效果均不显著。就诊时见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遍布面颊及前额部,面颊部丘疹融合成片,色红,尖部有脓疱。面部出油较多,平素嗜食油腻、辛辣食物,月经前症状加重,并伴有痛经,大便不调,一或二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滑。西医诊断:痤疮,毛囊炎。中医:证属湿热兼血瘀。治疗以清热除湿。予方药:消痤方加苦地丁15g、三颗针15g、地骨皮10g、百部10g、北沙参10g、竹茹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外治以清热解毒控油为主,方药:生何首乌15g、柿蒂15g、黄芩15g、马齿苋15g、白鲜皮15g,水煎外敷。

二诊:2014年7月8日。面部皮损明显改善,仅有散在丘疹及色素沉着。



注意事项:

1.患者需注意饮食禁忌,少食甜食,如巧克力、奶油蛋糕等,忌食肥肉、油炸食物等油腻之品。

2.患者需注意作息规律。

3.清洁对于痤疮患者非常重要,应用温水清洁面部,每日2-3次。同时建议患者毛巾每日消毒晾晒,防止重复感染。


NO.2 痤疮宁
——周超凡经验方                        


来源:自拟方。

组成:黄芩10g、黄连3g、大黄3g、野菊花30g、生地黄20g、牡丹皮10g、公丁香2g、白鲜皮10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疮。

方解:肺外主皮毛,肺热上蒸发于颜面,面生痤疮,胃与脾相表里,胃热脾湿,湿热交蒸,使颜面发红、油腻。黄芩、黄连性味苦寒,善清肺胃湿热,两药合用清肺胃湿热为君药。大黄苦寒,清大肠蕴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既清肠热,又助芩、连清肺胃之热;野菊花苦寒,清热解毒,更善解疮毒;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以解血热蕴毒,四药共为臣药,以助君药清热解毒,凉血消疮,公丁香辛温,温胃理气止痛,以防君臣药苦寒伤胃,引起胃寒气滞疼痛,为反佐药。白鲜皮苦寒清热利湿止痒,引诸药入皮毛,为使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疮之功。

主治:肺胃湿热、血热蕴毒证之痤疮。症见颜面发红、油腻、常发痤疮、白头黑头粉刺、结节囊肿等,伴有口苦、口臭、尿赤便秘。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痤疮早期或新发,加白花蛇舌草、桑白皮;痤疮后期或日久,则加软坚散结、化痰通络之品,如皂角刺、夏枯草、猫爪草等。



验案举要:

李某,女,29 岁。面部痤疮3年余。近3 年来面部反复出现痤疮,经前为甚,曾以中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现皮疹以下颏部及两额为甚,下颏部密集成片,色红,质硬,按之不痛,未见脓头。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小便调,大便不爽,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诊断为痤疮。予痤疮宁:黄芩10g,黄连3g,大黄3g,野菊花30g,生地黄20g,牡丹皮10g,公丁香2g,白鲜皮10g。服14后复诊:服汤药14剂后,下颌部皮疹部分消退,下颌部遗留暗红色色素沉着斑;新生丘疹不多,无新发囊肿及结节。纳可,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白,脉滑。前方大黄6g,加泽兰 12 g, 凌霄花 10g,继服原方14剂,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临床参考: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芩、黄连、大黄、公丁香有较强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生地黄、牡丹皮有调节体内雌雄激素的作用,降低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水平。白鲜皮,牡丹皮有镇静止痒作用。中药单味药的研究,也初步说明了处方的药理依据。本方在临床已应用3年,先后治疗过热毒型痤疮千余例,疗效显著。

《医易学大讲堂》上线以来,很大程度的方便了广大热爱中医的粉丝,疫情期间照样能在家学习,上班时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中医,经方美容方剂好,费用低廉,好学又好用。

疫情过后,广大中医朋友可以来到杨兆林院长课堂,接受更深入的学习。


       中医爱好者如何快速学中医,西医如何快速转中医,中医从业者如何快速提高,针对基层医生和中医养生理疗师的情况,是不可能重新返回大学课堂来脱产学习,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担扛在肩上,没有精力也不能安心来学习中医,并且,实践证明,光靠课堂理论是学不好中医的,基层医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具备一定快速学成的条件,但是需要合适的路径和方法,那就是从中医经方学起,必须有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带指导,边学边临床,学习工作家庭都不误。

       医易同源杨兆林院长根据二十多年的经方临床和多年的带徒经历总结出了一套教学带徒经验,欢迎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一线医生前来咨询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