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是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受外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而表现出的季节性现象。生物现象,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换毛和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凝霜、降雪、结冰、冰融、土壤结冻和解冻、闪电和雷鸣等。古代日历: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 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 《逸周书·时训解》把一年分为:七十二候,记有每候五天的物候,成为更加完善的物候历,北魏时曾附属于历书。 夏三月:巳月、午月、未月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蝼蝈不鸣,水潦淫漫;蚯蚓不出,嬖[bì]夺后;王瓜不生,困于百姓。 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小暑不至,是谓阴慝。 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jú]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鵙不始鸣,令奸壅逼。反舌有声,佞[nìng]人在侧。 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蜩不鸣,贵臣放逸。半夏不生,民多厉疾。 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温风不至,国无宽教。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鹰不学习,不备戎盗。 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rù]暑。又五日,大雨时行。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土润不溽暑,物不应罚。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以上,整理于网络,感恩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