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带同学们总结了高中古诗文和现代散文的艺术手法,今分享给大家,可收藏细看,建议结合课上所讲阅读题目复习,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一、主要表达方式 名称 | 名称解释 | 艺术效果 | 赏析方法 | 自称 (记叙) | 第一人称,以“我”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为文。 | ①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增强表达效果;③常作为线索。 | 指出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 对称 (记叙) | 第二人称,又叫“直接谈话式”,第一人称的变化形式。 | ①直接对话,真切自然;②直面对象,便于抒情;③若对象为事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 说明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 倒叙 (记叙) | 将记叙内容中的某一片段提前写。 | ①强调被倒置部分的内容;②造成悬念,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富于变化。 | 说明倒叙情况,指出强调内容,分析倒叙好处。 | 插叙 (记叙) |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某一片段。 | ①补充内容,使特点更突出②补充内容,使情节更完整;③补充内容,照应上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 说明插叙情况,指出补充内容,分析作者用意。 | 人物描写(描写) | 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 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③起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主旨的作用。 | 分清描写类别,指出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 景物描写(描写) | 作品中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 ①交代或暗示时代背景,为人物设置活动空间;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使形象更突出;④有的具有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的作用。 | 概括说明景物内容,分析作用、好处。 | 白描(描写) | 以勾勒特点、不设喻、少修饰为特征的描写方法。 | ①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②语言简洁凝练,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 | 引述白描语句,说明事物特征,分析白描好处。 | 摹状 (描写) | 对景物进行细致人微的描摹,有摹声、摹色、摹形等。 | ①绘声绘色,穷形尽相,使事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 例说摹状种类,说明作用、好处。 | 间接抒情(抒情) | 与“直抒胸臆”相对的概念,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人写己、叙事抒情等方式。 | ①将抽象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②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 说明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其作用、好处。 | 夹叙夹议 | 记叙中穿插议论。 | ①能有力地论证文章观点;②能丰富文章材料,充实文章内容:③增加可信度,增强说服力;④显得真切自然,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 概括记叙、议论的内容,分析其如何结合,解说写法的好处。 |
二、主要表现手法 名称 | 名称解释 | 艺术效果 | 赏析方法 | 象征 | 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意义,为“思想感情的方程式”。 | ①形象地表现思想情感;②具有深沉、含蓄之美;③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 找准本体,指出象征体,归纳象征意义,分析象征效用。 | 对比 | 与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的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 | ①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显主旨;②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 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 衬托 | 用次要事物做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有正村、反村两类。 | ①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 找出衬托双方,揭示衬托用意,说明衬托效用。 | 用典 | 采用典故表情达意,含用事、用文两种。 | 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解释典故内容(指用事)。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③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学情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 | 指出用典之处,分析用典意图,说明用典效用。 | 比兴 | 比,打比方;兴,托物起兴。古诗和民歌常用手法。 | 比:取喻设譬,形象地表情达意。兴:①“先言他物”,托物发端,触物生情,烘托气氛,奠定基调;②“引起所咏之物”,总起下文。 | 指出比兴手法,说明运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 讽刺 | 用夸张、反语等手段揭露、嘲讽或批评某人或某事,有冷嘲、热讽之分。 | ①鲜明地指出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②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褒贬好恶;③幽默风趣,增强战斗性、批判性与感染力。 | 引用讽刺词句,说明讽刺对象及其特征,分析讽刺效用。 | 渲染 | 在高潮或主体出现前,对环境、场面、事件、人物等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 | ①营造气氛,设置铺垫,奠定感情基调,预示故事结局;②增强合理性、连贯性,增强表现力、感染力。 | 概述渲染内容,指出渲染目的,分析渲染的作用、好处。 |
三、主要结构技巧 
名称 | 名称解释 | 艺术效果 | 赏析方法 | 开门见山 | 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地”。 | ①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②总领全文; ③引出下文;④行文不蔓不枝,干脆利落。 | 说明开头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开头好处。 | 卒章显志 | 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 |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 说明结尾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 | 过渡 | 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 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 找出过渡语句,说明承上启下的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 题文照应 | 文章题目与正文的照应。 |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蔓不枝,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 指出点扣题目之语句,分析反复点扣的作用、好处。 | 首尾呼应 | 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 ①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 找出首尾呼应的语句,分析作用、好处。 | 前后照应 | 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 |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 | 找出伏笔应笔,分析作用、好处。 | 起承转合 | 文章基本结构顺序,即开始、承接上文、转折、结束。 | 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②章法井然,结构清晰;③环环相扣,结构连贯;④接应自然,结构严密。 | 概括段落大意,说明段间关系,分析结构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