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被极端情况带了节奏

 汪旺仔99opcvua 2024-09-20 发布于江苏

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 5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 课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不要被极端情况带了节奏

珍惜生命 规避危险,鱼和熊掌都是可以的

人人贪求口福,不错吧。一桌美食摆在面前,有鱼,有熊掌,热气腾腾的。你提起筷子,先夹哪个?或者说,只能二选一,你选哪一个?

没有人选鱼吧。多数应该是选择熊掌。道理很简单,熊掌金贵,难得一见,难得一尝。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尝过。在选择时,当然是选取价值更高,口感更好,对自己有更有利的,不错吧。

再做一道选择题:关于生和死。问题有点严肃,有点复杂。更困难的是,孟子在让你做选择题时,夹杂了“道义”和个人的面子,叫“仁义”。仁义这东西,是精神层面的,看不见,摸不着,更加考验人的定力。

请听题:

问:生和死,你选择谁?

答:我选择生,活着。这总不会错吧。

问:请接着听题,如果你在选择活着的时候,同时,需要你付出极大的精神道德代价,或者说要遭受极大的人格、精神等侮辱,让你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此时你会怎样选择?

答:问题太复杂,让我重听一遍。

亚圣孟子举手抢答:这个简单,“舍生而取义者也。”

为什么呢?

道理如下,通常,选择活着,是因为有一个比活着更重要的理由。在极端情况下选择从容赴死,是因为不能为了活而苟且活着。虽然,更多的时候,都要远离危险、远离死亡。但是,现在是极端情况,有一个理由更需要从容赴死。所以,明知当前有危险,还是不能选择逃避。孟子的原文说,“患有所不辟。”这是极端情况,不是常态,不能混为一谈。

人生于世,活着就是最大的使命。

正常情况,一个人想要得到的,是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一旦失去生命,得到再多,也没有价值。所以,凡是可以活着的,都要选择义无反顾地活着。同样道理,如果应对的困难没有比死亡更难的,凡是可以躲避的危险,都是应该规避的。

珍惜生命,活着的就应该好好活着,可以规避的困难危险,都是应该尽量规避的。 重复一遍,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没有比死更可怕的。这不是只有学问的君子这样选择,人人都是这样做的,叫趋利避害。只不过是贤贤君子,在极端情况下,依旧能保持初心,不丢掉本心,去做选择。

写文章,是需要极端一点的。

现在有一个濒临饿死的人,是饿得要死,渴得要死的那种。一碗饭,一杯水,立马可以保他不死。而,这时在他面前就放着一碗饭,一碗汤,吃下去、喝下去就可以继续活下去;不吃、不喝就会死去。怎么选择呢?

选之前,孟子又加了一个条件,叫“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在这碗饭、这份汤的旁边,站着一个身材高大,样貌狰狞的人,极不情愿地做着“施舍”,可以脑洞一下。对这个即将告别世间的人,像狗一样对喝来喝去,冤枉你是装出来、博可怜……甚至在食物上吐口水……故意侮辱你,此时,你吃?还是不吃?

孟子说: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些遵守本心,讲究尊严人格的人,不会接受这种带有明显侮辱性质、毫无尊严的施舍。退一步,即使是乞丐,也不屑吃、喝,这样极其羞辱的“饭食”。

由此,再进一步,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又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泼天的富贵”。万钟,就是一个泼天的富贵,不小心砸到了你。其实,原文里的“万钟”是俸禄、工资的意思。普及一下,古代很长时间公务员、事业编的工资是以粮食为计价单位,“万钟”是粮食数量庞大到十分惊人的地步,折合成人民币,就不是现在一般公司高管、蓝领等中、高层人物,拿到手的报酬可以比拟的了。这么高的收入,前提是“不辨礼义”,不去分辨合不合法,讲不讲道义,笑而纳之。

可不可以呢?

孟子的观点十分明确: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不接受。

那么,“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这三句话什么意思呢?宫室之美,就是住豪华的宅子;妻妾之奉,就是有众多美女、妻妾伺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就是人气爆棚,连最粗鄙无知的人,都赞美、讨好。这样的富贵,也是“乡为身死而不受。”宁可选择身死,不妥协接受的,这叫气节、骨气。

如果反过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里的“为之”,就是妥协了,接受了,“是亦不可以已乎?”在孟子的题目里,是极端情况,是不可以的。

因为,这就失去了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

重复一遍,这是极端情况下的答案,不是平常情况下的,要分清,莫被带了节奏,偏离本意。

附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