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医李知行 有什么样的愿力,就会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这个时代的人,是比较容易得眼疾的,什么原因呢?因为用眼过度。从早上起来,到上床睡觉,眼睛基本都在不停地使用。 肝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当你使用眼睛的时候,气血就会往那里汇聚,长时间使用眼睛,气血就会壅堵在那里不得宣散。气有余则为火,火热灼伤眼中血络,眼白中就容易出现血丝,血热生风,眼睛容易出现干痒。 这些症状,对于经常要对电脑的白领来说,是很常见的。有些人喜欢滴眼药水,缓解疲劳,这种操作显然是治标不治本。 今天分享的这个方子,经济实惠,用于普通的眼疾效果很好。 蒲公英50克、白蒺藜50克,打粉冲服,一次5克,一天2次。 能用于眼睛红肿、干痒、眼屎多的调理。 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 先说说蒲公英,这味随处可见尤其是湿热的环境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效果,是治疗热毒疮疡的首选。尤其是乳痈,也就是乳腺炎,绝对是蒲公英的拿手好戏,煎汤内服加外敷,效果就很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治疗乳腺炎有这么好的效果呢?这就要说到蒲公英的归经,蒲公英归肝、胃经。而乳头为肝经所过,乳房为胃经所过,中医经络讲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蒲公英的清热解毒祛湿能力就可以直达病所。 《本草正义》“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有捷效。” 既然蒲公英能治疗肝经的火热,也就是肝热所致的目疾,蒲公英也能搞掂,这就是举一反三。蒲公英把肝血中热给清了,上承到眼睛的血液自然是凉快的,眼睛的湿热症状自然得到缓解。 这个说法在民国大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得到证实。 “治眼疾肿疼,或胬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鲜蒲公英四两,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两代之。” 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 这个操作对老年人眼睛干涩、发痒的症状效果很好,长期用眼疲劳的人群也很适合。 过用眼睛,会消耗肝血,肝血不足的时候,会出现血虚生热。白蒺藜的加入使得方子更加如虎添翼。白蒺藜也就是刺蒺藜。刺蒺藜色白有刺,性升而散,入走肝经,为疏散风热,疏肝理气之药。除了与蒲公英一起清热,还要疏导气机,这样才不会气郁化火。 《本草蒙荃》“疗双目赤通,翳生不已。” 《本经逢原》“为治风明目要药。” 崔毅民是中医眼科比较有名的大夫,他说白蒺藜治睛球凹陷,睛生障翳,视物模糊。 清代名医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到“蒺藜之利湿,以金行水也。” 现在市面上有一个中成药叫明目蒺藜丸,里面就是以白蒺藜为主药,这个药除了能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眼病外,其他眼病也能有所发挥,针对眼疾相对全能。 当然,保养眼睛应该从整体入手。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适当地进行眼部穴位按揉,比如做眼保健操,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再配合这个方子服用一段时间,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
来自: 新用户9362OW5Z > 《偏方、秘方、验方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