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好学校中层,“正确”地做好4件事 | 决胜在中层(三)

 快乐图书馆8896 2024-09-24 发布于广东

学校中层不好干!中层要想“走出困境”,需要明确中层的使命,知道中层角色如何担当。一位校长给出了切实、中肯的建议。

🔈

👉2024年《特区教育特刊·深派教育》杂志正式出版

👉加入校长会专业学校改进计划会员,可领取杂志电子版刊物扫码获取👇

图片

压在学校中层身上的“四座大山”

学校中层这个角色好干吗?

我认为这个角色并不好干。中层并不是简单的上传下达,他们在学校做着非常复杂的联通工作。其过程往往上下为难、出力不一定讨好,如果处理不得当两头受气,在确保个人专业成长不懈怠的同时,还要兼顾分管的那一个领域、一个部门或一个学科发展,不能在学校整体发展中掉队。

于是,多种角色叠加在肩的中层,时常处于担忧与焦虑中。他们的幸福感,在没有摸到门道的之前是比较匮乏的。不仅仅是角色多元,更因为他们绕不开压在身上的“四座大山”。

第一是“安全”。不管哪一个部门安全都不能出问题。分管后勤的,他担心设施设备、食品安全;分管教学的,担心课堂安全;分管德育的,担心学生心理安全……安全问题,社会影响面大,处理起来周期长、难度大,特别消耗心力。

第二是“质量”。调考、绩效考核、绿色质量评价、学科竞赛、学科活动、家校共育,都在衡量着办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良好口碑的真正来源。

第三是“矛盾”。学校里层出不穷的各种矛盾,往往滋生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层管理人员,联通上面的领导,联通下面的一线老师,因为大家追求的目标不同,阅历不同,认知有差异,导致工作中会出现或多或少、或明显或深藏各种不和谐。举重若轻地化解矛盾考验着中层的智慧。

第四是“变化”。不断叠加的社会对教育的期待,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学校自身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让貌似安静的校园,其实瞬息万变,不进则退的压力始终横亘在心。

图片

学校中层要明确的“两个使命”

学校中层要想走出困境,首先要明确中层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中层的使命之一是要促进一线教师教与学的效能提升。只要冲着这个目标努力,中层的工作就会得到校长的认可,得到老师的理解。因为在这个目标指导下,中层往往是以帮助者的身份出现,以赋能者的身份去沟通、去跟进,而不仅仅是一个任务布置者。对于肩上使命感的认同,决定了中层如何看待、推进自己的工作。

中层使命之二是改善学校的办学生态。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师,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包括食堂师傅、保洁阿姨、门房师傅,共同组成了学校生态。中层要站在校长的角度,站在学校发展全局的角度去改善学校办学的生态。让本身就是挺拔的树长得更挺拔,让本身就是灌木尽情去绽放它的绿。只要大家在不同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的价值,愿意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一点点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学校的生态就会朝着良性的、正向的、积极的方向发展。

当中层干部使命明确时,内心的高度,处事的格局自然会不一样,会有助于大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图片

走出“中层困境”,做好4个“正确”

学校中层想要走出困境,还需要知道如何担当。从校长的角度,我想从4个方面给出建议。

1、正确理解工作的着力点与合力点

每个中层有各自不同的岗位,着力点是其分管部门,而部门是学校系统中的一环,所以部门既是着力点,也是学校各种办学力量的合力点。这一点不理解清楚,就不能深刻理解分工与合作。学校平行部门之间的合作,相互理解,对学校生态的改善至关重要。有时候多说一句话,多提供一条信息,事情处理就会事半功倍。

工作的着力点与合力点合二为一,需要中层能干事、善沟通。能干事,指的是做事要有分寸感,不缺位、不轻易越位,适时补位。善沟通,指的是抓住一切可能沟通的机会去表达有效的内容。

请示工作,说方案。方案不一定是要成文的,但一定要有想法,带着想法去请示领导,可以尽早地明晰努力的方向,更快地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汇报工作,说结果。这件事到底做到哪一步了,做得怎么样了?好的经验是什么?以后还要注意什么?简单几层意思说完,会留下做事靠谱,有始有终,有思考、有见地的印象。

布置工作,说标准。什么时候完成工作?需要提交什么样的资料?到底该怎么做?在布置的时候交代清楚标准,可以少折腾,少走弯路。

总结工作,说流程。跟老师们、同伴表达关爱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对流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在谈过程、谈细节中,彰显中层专业的指导能力。

2、正确处理引领与管理的关系

中层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既然是基于群众推选和领导信任,遵从个人意愿走上了中层的岗位,那么要相信自己身上一定有着独特的专业魅力,在尽职履责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力求用精湛的专业指导,去凝聚团队,迎接一个个专业挑战,享受共同成长的快乐。

中层是在成就别人中成就自己的。除了做好自己,还要兼顾团队。当引领在前,管理在后时,榜样的强大感召力会让管理更加顺畅。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守住学校的底线,意味着管的过程要坚持原则。成熟的管理者既要能坚持原则,也要会友情操作。真正的管理不是刚性的,而是有弹性的。弹性不是指丧失原则,而是指工作要有艺术性,要针对不同的人员,依据当时的情形作出综合的研判。和善而坚定的沟通,因地制宜的规划协调,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都是智慧管理的表现。

中层要尽到引领与管理的责任,不要忘记了发挥校长的作用。校长对学校发展的方向有着清晰的认识,信息的来源相对广泛,管用的资源也相对更多。中层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遇到困难,想去调控或者去改变时,要先跟校长达成一致,这样会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是关爱。

3、正确联结“一个”与“一群”

中层的担当,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是校本研修,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校本研修方式去化解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研修不是宣布答案,不是固化结论,而是引发思考,共同关注;不是统一步骤,不是统一要求,而是明晰方向,寻找希望。校本研修的底层逻辑是建立彼此间的联结,激励每位教师看见更好的自己。

每一个教师都是独特的“一个”,这“一个”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学校是一个独特的群体,这“一群”仅有名师,也无法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问题。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教师行为”。立足现状设计实施校本研修,尽快让这“一个”的优势、能量转变成这“一群”的优势、能量。

提升校本研修的实效,需要更注重研修的延续性,让帮扶更深入具体;注重研修前的调研,让研修更有针对性;注重研修参与性的激发,充分调动大家的内在的积极性;注重培训思维方式的变化,让系统建构提升大家的认识能力;注重研修内容与真实校园的连接,增加研修的亲近感;注重研修视野的拓展,跳出教育看教育汇聚更多教育智慧;注重凸显学校文化,促进校园生态的进一步改善。

4、正确化解敏感和钝感间的冲突

中层管理者面对纷繁复杂的日常,内心承受的工作压力很大。内心平和、情绪稳定的沟通信息、处理问题对同事、对自己都有好处。做管理者既要敏感地发现对方的需求,同时也要让自己糊涂一点。不要放大对方的需求,放大对方负面的情绪,而是要尽力降低情绪的干扰,专注地去做正确的事情。当管理者的定力聚焦到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成长上,敏感和钝感间的冲突就能有效调和,真正落实担当的重任。

具体如何做呢?

用成长的愿望去浸润自己和教师团队的内心,可以用故事温暖校园。校园里每天都会有令人欣喜的瞬间或感人的画面,中层管理者要会潜心走入校园,用敏锐的眼光寻找,用细腻的情感传播。比如:墙角那不起眼的桑树为什么是科学老师眼里的宝?感恩的心唱响的时候,七尺男儿怎么落泪了?因工作需要将奔赴新的岗位,怎么能让工作20年的他静悄悄地离开?……挖掘故事,传递故事,彰显故事背后的价值,甚至还可以把温暖的校园故事汇集成册,感动自己,温暖他人。

可以用理解表达尊重。尽一切可能满足教师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职幸福感的合理需求。比如:我们学校有个老师首次成功跑完半马,全校师生和她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让老师成为学校科学锻炼、健康生活的代言人,鼓励教师潜心教育的同时,也绽放自己的风采,给老师一个爱上学校的理由!

可以用激励唤醒内力。坚持每学期推选校园奉献奖的获得者,每年推选最美教师,以榜样带动团队、以文化叩问心灵。透过评价,教师的努力被发现,被激励,身边的榜样被放大,被传递。当平凡的校园生活被这些激励点染,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这些感动拉近,相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汇聚!

可以从专业入手推动教师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建立信心——提升能力——形成信念的过程。中层管理者可以可以抓住关键事件为师赋能。比如:以“卓越杯比赛、教学能手比赛”这些教师成长的关键事件为契机,不让教师单枪匹马地战斗,而是借助团队的力量,经历环环相扣的研磨过程,帮助教师专业拔节。

敏感有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但适当的钝感,也有利于管理者化解冲突。调动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动力,燃起人的热情,营造有温度的校园氛围需要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创建。

总体来说,中层领导力的提升没有捷径,唯有实践、唯有行动,才能激荡校园无限能量!当中层和校长一起带领大家用脚步丈量朴素的校园、用情怀支撑育人的天空,用智慧去谱写教育的行歌时,校园定会涌现出更有蓬勃生命力的发展可能!

来源丨校长会原创

作者王娟(武汉市武昌区棋盘街小学校长)

责编 | 乔依  排版 | 乔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