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某,女,32岁。初诊日期:2021年9月10日。 【主诉】:痤疮2年 【现病史】:2年前额头及鼻唇周围长痘,呈鲜红色,有的有脓点,医院皮肤科外治和内服药物治疗有所缓解。只要一吃辛辣食物就加重。 【刻下症】:额头成簇状痤疮,颜色暗红,唇周痤疮散在,有的鲜红,有的成脓。口轻溃疡,口干口苦,胃脘部胀满,打嗝,大便一日2次,不成形,心烦易怒,失眠。舌暗、红苔、黄白腻。 诊断】:痤疮上热下寒 【治疗】:甘草泻心汤合桂枝茯苓丸 【处方】 甘草20g、姜半夏15g、干姜15g、黄连5g、黄芩15g、党参15g、大枣12枚、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桃仁15g、牡丹皮15g、葛根20g、白芷10g、败酱草30g 10剂,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二诊】 9月21日,额头痘痘变小变淡,唇周红色痘痘消失,脓己破溃变小。胃脘部胀满感减轻,无打嗝,大便一日一次,成形。烦躁好转,夜晚能入睡5~6小时。舌暗苔黄白微腻。 【处方】 甘草20g、姜半夏15g、干姜15g、黄连6g、黄芩15g、党参15g、大枣12枚、桂枝18g、茯苓18g、赤芍18g、桃仁18g、牡丹皮18g、葛根20g、白芷10g、败酱草30g、夏枯草10g。 10剂,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三诊】 额头及唇周痘痘全消,仅遗留暗色痘印。无胃脘胀满,无腹泻肠鸣,睡眠好,无烦躁。 本例患者面部痤疮有的鲜红,有的成脓,符合火热之邪性喜炎上,热邪致病多发于人体上部如头面部的特点,结合舌暗红,辨为血热瘀滞证,故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根据患者口腔溃疡病史以及面红、舌暗红的特点,投以甘草泻心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疗效显著。 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赤芍通利血脉,丹皮、桃仁活血化瘀,黄芩、黄连清热解毒,干姜、半夏辛燥化湿,党参、大枣、甘草和胃扶正。因而部红、舌暗红而使用桂枝茯苓丸,为经验用药。 甘草泻心汤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和解剂最有名的代表方之一。 【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加减运用】 1、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 +黄芪20g,红景天10g,白及20g 2、腹泻日久,甚则水样便 ①+车前子20g炒白术20g ②+山药30g赤石脂30g 3、下阴溃疡,红肿、糜烂渗液 +土茯苓30g苍术10g黄柏10g 4、肠道溃疡,久泻见脓血粘液,里急后重感 +白头翁30g秦皮10g黄柏10g 5、胃脘胀满连及两胁 +木香6g佛手10g 经方治疗痤疮之甘草泻心汤方证: 痤疮医案 秦某,女,36岁,面部痤疮一月余,他医以甘草泻心汤予之,疮未见好转,反增牙痛,邀余诊治。思患处虽红肿热痛,但面色暗黄,手脚冰凉,脉象沉细,口不思饮,本为寒证。故处方薏苡附子败酱散: 生薏仁30g,黑附片15g,败酱草2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患者服后牙痛消失,痤疮明显好转,已不疼痛,照方续服四剂,诸症消失! |
|
来自: 昵称63003163 > 《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