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州味道|吴昌硕笔下的“冬秋夏春”

 栎阳钓晚 2024-09-24 发布于贵州
图片
播音:王然、汇哲

全文3615,阅读约15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程维新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吴昌硕先生的作品,囊括了诗书画印各种形式,就其绘画作品而言,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人物。花卉,因季节性极强,所以,吴昌硕的作品表现季节的特征尤其鲜明。通览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吴昌硕画集(上下卷)》,并参阅其他相关资料,细细品味,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奥秘所在,与读者朋友共飨。

吴昌硕先生在绘画作品中,重点关注题材的季节排序为冬、秋、夏、春。众所周知,吴昌硕先生最爱梅花,有关梅花的作品是大师最早出众且创作较多的,梅花理所当然排在吴昌硕绘画作品题材之首。《吴昌硕画集(上下卷)》中的第一幅画就是创作于1879年的立轴《红梅图》,作品纵172.6厘米,横95.2厘米。梅花是冬的代表,所以,吴昌硕先生笔下作品的一年四季,也理应将“冬”列在首位。在梅之后,分析吴昌硕特别关心的创作题材,依次是:秋天的君子菊花、夏天的仙子荷花、春天幽居深谷的兰花。当然,竹、松、牡丹、果蔬、紫藤、桃花等,也是吴昌硕先生笔下的常客。

图片

梅,不惧严寒、傲立冰雪、千姿百态,万花凋谢时,凌寒独自开,显其高洁,深受文人喜爱。吴昌硕先生平生最爱梅花,曾有“安得梅边结茅屋”之愿。创作之初(1879年)就喜欢画梅花,一生爱梅,及至暮年,对梅花的眷爱之情与日俱增,最后毅然决然地选择梅园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先生画梅的作品很多,而且佳作比比皆是。1879年至1880年,就画有《红梅图》《墨梅图》《冷香图》;立轴《火了梅图》(1890年),有画有题,并有自题、白云山题、杨况题;《古雪图》(1912年),以梅为主体;立轴《岁朝清供图》(1913年),画了梅花、水果;立轴《梅花图》(1914年),画了梅、石;立轴《三清图》(1914年),除了梅、石,又添加了竹;其它还有手卷《折纸双色梅图》(1890)等。

图片

松梅灵石图

吴昌硕早年即与梅结下深交,在他安吉寓所的小园中,植有数枝梅。他把梅花看成知己,“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据说,有一年冬天,大雪把芜园中一棵老梅树上开花最盛的一根枝条压折,落在邻家园内。邻家老翁把断枝梅花养在瓦罐里送给他。吴昌硕十分惋惜,想到梅花的遭遇,忧伤的心情久久无法消散,为排遣忧伤,他展纸濡笔画了一幅老梅,并题长诗,诗末曰:“……风寒月落春寒深,应有花魂根下哭。淡墨聊当知己泪,貌出全神此长幅。残麟败甲好护持,莫再人间遭手毒。”由老梅的境际联想到人世的坎坷。吴昌硕画梅,表现出梅的不同形状,用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他说:“有的梅花,秀丽如美人;有的梅花,孤冷如老衲;有的梅花,坚贞如诤臣;有的梅花,孤傲如侠客。”他用写大篆和草书的笔法画梅,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富有情趣,借梅花抒发愤世嫉俗的心情。

梅花,也是吴昌硕悲凉慷慨、砥砺弥坚的艺术生涯和美学风格的真实写照。先生除了以梅来体现“冬”以外,还通过蔬菜《蔬菜图》(1915年)、茶花《茶花图》(1914年小雪节作)、水仙花《牡丹水仙图》(1889年)、冬笋《花卉图-岁寒风味》(1927年)等来展现冬景冬味。

图片
吴昌硕果蔬图

图片

竹、木枝干分杈处称为“节”,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劲节谓坚贞的节操。吴昌硕先生一生,不惧“扫落叶”之秋风,顽强探索,充满斗志,曾以《劲节凌秋》为题,作画言志。立轴《劲节凌秋》(1910年),画中的墨竹竹节十分突出。最能表现劲节凌秋之志的秋季作物,要算“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菊花了。先生以聪慧老练的视角,创作了大量以菊花为主体的画作。

图片

吴昌硕秋竹图

早期有《菊花图》(1884年)、《篱菊自黄图》(1885年)。1884年创作的《菊花图》属于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菊花题材画作。后来又创作了多幅《菊花图》(1889、1890年间)、多幅《菊石图》《篮菊图》《花果图》(1914年)、《菊花山果图》《秋艳图》(1925年)、《菊蟹图》(1927年)等。在形式上,除了立轴、屏条、横批外,还有多幅扇面、手卷留世。评论家认为,吴昌硕先生画菊,设色大胆,别开生面,用色混而不脏,艳而不俗,自有一种古朴的美。吴昌硕自娱曰:“秋容不一,其英可餐。我方对酒,霜螯满盘。”为《菊石图》题诗:“九月谁持赏菊杯,黄花斗大客中开。重阳何处篱边坐,雨雨风风送酒来。”《篱菊图》题诗:“几番沈醉惹颜红,为有东篱菊数丛。乱插满头归未晚,且开咲口对西风。”为《傲霜》(1915年)题诗:“雨后东篱野色寒,骚人常把菊英餐。朱门酒肉熏天臭,燕赏黄花当牡丹。”为设色纸本《菊石图》(1917年)题诗:“荒厓寂莫无俗情,老菊独得秋之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霞餐落英。”先生除了以“菊”写秋之外,还大量地通过画桂,如立轴《荣华富贵图》《金桂图》(1897年)、《葫芦图》(1913年)、《秋光图》(1925年)、《风竹图》《墨竹图》(1924年)、《珠光剑气图》《秋在白荷间》(1901年)、《荷塘秋色图》(1925年)、金凤花《金凤花图》(1927年)等,描画秋色秋景,流露心胸意气。

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为珠光图、富贵花开图、葫芦图

图片

“夏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是夏天的标志性花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不随波逐流,不落俗套,自然也是成熟的标志。先生有《荷花果熟图》(1912年),并题“荷花干果熟,湖水可煮茶”。有《芦橘夏熟图》(立轴、1915年)。

图片

卢橘夏熟图

吴昌硕的很多有关荷花的作品,均体现了“夏熟”之意。吴昌硕先生关于“荷”的作品颇多,1886年的《墨荷图》《荷花图》,属于以荷花为题材的早期作品;1894年的《荷花图》,用红、黑两种荷花对比,情趣高雅;1914年又创作了《荷花图》。立轴《水墨荷花图》(1914年)、立轴《花果图》(1914年)、《泼墨荷花图》(1913年)、《荷花鸳鸯图》(1910年)、《花卉图-露气》(1927年)等作品,都是以“荷花”为主体的作品。吴昌硕曾短暂涉足官场,但不随俗流,有荷“不染”之清雅,尝自号为“破荷亭长”。吴昌硕画荷多为“醉墨团团”的茂盛之荷,其曾效仿八大和石涛。吴昌硕有诗说八大梦中“督我把笔画荷”,也有题为“拟石涛”之荷。他说:“画荷最忌呆黑,初学者往往会犯这个毛病。”“泼墨并非可以漫不经心,必须粗中有细,从大片水墨中显示出分明层次来才好!”吴昌硕画荷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构图盈满、层次鲜明、生机勃发。他的荷花白莲如玉人,红莲如贵妇,华滋清新,娇而不艳,荷叶硕大如盖,俯仰向背,姿态可人。

图片
紫绶图

先生在其他作品中,要么把夏天表现得十分热闹,如《天竺图》《珠光一握图》《紫藤图》《芦花雁来红图》;要么把夏天体现得相当高贵,如《迎风醉露图》《牡丹图》;要么呈现出丰收的景象,如《芦橘夏熟图》等。在先生的作品中,夏天最是“乐趣融融”。由于先生坚持探索、创新,不落俗套,如荷、胜荷,显示了他苍凉壮硕之气,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创“大写意画”新风,天下叹服。

图片

吴昌硕先生深居简出,潜心研究诗书画印,犹如兰花,不为它物所动,静处山间丛林之下,默默散发芬芳。他的许多绘画作品,亦表露出类似或者相同的理念。他最早通过笋、蔬来表现春天,比如《笋菇图》(1887年),画了一篮竹笋、香菇和蔬菜,接着通过大量绘画兰花来展现春天。1887年创作的《兰花扇面》,应该是被人收藏兰花题材的最早作品。

图片
左:古篆写兰花图 右:夏果蔬图

1894年创作了《幽兰图》(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1913年创作了立轴《幽兰图》以及随后的册页《丛兰图》《墨兰图》(1925年)等。吴昌硕喜作兰花,为突出兰花洁净孤高的性格,作画时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显得刚劲有力。通常,画兰叶的中间部分往往强调螳螂肚,阔笔侧锋,以见婀娜娟秀,画兰叶的尖部依照外形是要出笔锋的,以见清快健爽。吴昌硕最具代表性的兰花则不强调螳螂肚,兰叶的弯度较小。评论认为,吴昌硕先生不过分强调用笔的提按对比,以中锋行笔,直至兰叶的尖部也不强调出锋,甚至用圆收笔,笔裹气而行,遂能沉厚,行笔速度较快,加之用墨干湿交替,以渴笔飞白形成高古朴拙、雄肆苍茫的气象。吴昌硕题兰花图的诗句也十分俏丽:“峭壁参天,流水潺湲。但闻花香,欲渡无船。”“东涂西抹鬓成丝,深夜挑灯读楚辞。风叶雨花随意写,申江潮满月明时。”“苦寒天气数花开,读罢离骚子细猜。却似奇穷孟东野,低头下拜有谁来?”“兰生空谷无人护,荆棘丛中塞行路。幽芳憔悴风雨中,花神独与山鬼语。紫茎绿叶绝世姿,湘累不咏谁得知。当门欲种恐锄去,王者香贵今非时。”“叶萧萧歌楚骚,鼓素琴霜月高。”先生笔下的春天,还包括芍药(立轴《芍药图》<1897年>)、桃花和桃子(《桃花图》<1899年>、《桃石图》<1896年>和《硕桃图》<1915年>)、玉兰(《玉兰图》<1897年、1912年>)、墨竹(《墨竹图》<1912年>)、红梅(《新岁红梅图》<1912年4月>)、杨柳《墨笔花鸟山水图》(1927年)等。他为“芍药”的题诗是“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为“桃花”的题字是“充满青春活力”。

图片
寿桃图

还有一些如松、竹等植物,水、石等自然物,它们不是某一季节的代表,但在吴昌硕笔下,稍作修饰,或稍加配料点缀,便有了季节的特征。吴昌硕的所有作品,均赋予了他对于生活、生命和时事的态度,有的作品甚至艺术性地表现了他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激愤求强的民族心态。

图片
竹图

来源:湖州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