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兆君 ![]() 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五十肩”等,是一种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 50 岁左右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深入探究其形成原因并了解有效的中医徒手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肩周炎形成的原因 ![]() (一)内因 1. 气血亏虚: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气血逐渐衰弱,肩部经络失于濡养,筋肉不荣,抗御外邪能力下降,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而发病。《黄帝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人到中年后,气血不足,肩部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功能逐渐减退,为肩周炎的发生埋下隐患。 2. 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肩部关节活动不利。长期劳累、久病、房劳过度等均可导致肝肾不足。如《景岳全书》所言:“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强调了中年时期肝肾保养的重要性,若忽视此阶段肝肾的调养,易引发肩周炎等筋骨疾病。 (二)外因 1. 风寒湿邪侵袭:久居潮湿之地、汗出当风、冒雨涉水等,使风寒湿邪侵入肩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其中,风邪善行而数变,肩部疼痛常游走不定;寒邪收引,可使肩部筋肉挛缩,疼痛加剧且遇寒加重;湿邪黏滞重着,导致肩部酸重、肿胀、活动不便。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2. 外伤劳损:肩部急性扭挫伤后,治疗不当或未及时治疗,损伤处气血瘀滞,经络痹阻;或长期从事肩部重复性劳作,如教师长期写板书、工人反复抬举重物等,肩部肌肉、肌腱慢性劳损,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也易引发肩周炎。 二、中医徒手治疗方法 (一)推拿按摩 1. 揉法:术者用手指指腹、掌根或大鱼际等部位,在患者肩部疼痛部位及周围进行轻柔缓和的揉动。可起到放松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作用。揉法操作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频率均匀,每次揉动时间约 5 - 10 分钟。 2. 滚法:以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肩部施术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带动手部滚动。滚法能有效改善肩部肌肉紧张状态,松解粘连组织,其刺激量较大,适用于肩部肌肉丰厚处。操作时要注意压力均匀、动作协调连贯,持续滚法治疗约 10 - 15 分钟。 3. 拨法: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深按于肩部条索状硬结或痛点处,进行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拨动。该法可剥离粘连,消散硬结,对改善肩部活动受限效果显著。拨法操作时力度要深沉,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个痛点或硬结处可拨动 3 - 5 次。 (二)关节松动术 1. 盂肱关节松动:术者根据患者肩部具体情况,可采用分离牵引、前屈向足侧滑动、外展向足侧滑动等手法。例如分离牵引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握住患者上臂远端,一手置于患者腋窝处,双手相对用力,缓慢地将肱骨头向外侧牵引。关节松动术能够改善盂肱关节的活动范围,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每次治疗可选择 2 - 3 种手法,每种手法重复 3 - 5 次。 ![]() 2. 肩锁关节松动:对于肩锁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术者可进行上下、前后方向的关节松动。如上下方向松动时,患者坐位,术者双手拇指分别置于患者肩锁关节上下方,其余手指环抱肩部,双手协同用力,使肩锁关节产生上下方向的微动。肩锁关节松动有助于减轻局部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三)整复手法 1. 端提旋肩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握住患者患肢腕部,将患肢伸直并外展约 60°,另一手拇指置于患者肩峰下,其余四指置于腋窝处。然后,术者双手协同用力,先将患肢向上端提,同时使患肢外旋,再内旋放下。该手法可整复肩关节的微小错位,调整关节关系,改善肩部功能。操作时需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整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力度。 ![]() 2. 背后拉臂法:患者坐位,双手背后交叉。术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握住患者两肘,一手在患者背部交叉处固定。然后,术者缓慢用力,将患者双臂向上提拉,使患者肩部后伸、内旋。背后拉臂法可有效松解肩部粘连组织,扩大肩部活动范围,但对于肩部疼痛较剧烈或骨质疏松患者应慎用。 ![]() 中医徒手治疗肩周炎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整复关节关系等多方面作用,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肩部功能。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并注意治疗的力度、频率和疗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双手抱头扩胸运动等,以巩固治疗效果,预防肩周炎的复发。 ![]() 作者介绍: 童兆君,祖籍平江,中医世家,自幼习医,祖传中医正骨法,缪刺法,七星针法,指针法,外用药敷法等,临床二十多年,擅长对因脊椎等骨关节异位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肩、颈、腰、腿的各种痛症疗效显著。 现在长沙杏元春堂国医馆和松颐堂国医馆轮流坐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