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维钢著的《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中读到这样一则信息: 有人拿各种脑筋急转弯的题目逗 ChatGPT:“树上 10只鸟, 开枪打死1只鸟,树上现在有几只鸟? ”ChatGPT的早期版本会老老 实实地回答“还剩下9只鸟”,人类说“哈!你还是不够聪明 啊”。 2023 年底的 ChatGPT已经知道“其余的鸟由于受惊吓很可能 会飞走,所以树上可能不会剩下任何鸟”,但这不重要。要知道 ChatGPT 并不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它不是一个以陪你聊天解 闷为目的的机器人。 此外,我还看到一位教师朋友参加的培训,是使用AI批改习作,统计得分率、平均分、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的修改内容等等。也在网上看到利用AI软件批改习作,能够显示出优秀内容、修改的批注等等。 总的来说,都是在使用AI完成习作结果的批改。 在我看来,教师批改也好,利用AI批改也好,都是对已然成型的习作结果作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实现了教师工作量的减少,而不是学生习作的减负。 我所认为的习作减负,就是“即堂习作”的实现。 我还在书中读到以下内容:随着 AI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有一个问题也被讨论得越来越多——AI到底降低了人的价值还是提高了人的价值? 这取决于你怎么用它。 把事情直接交给AI做,是软弱而且危险的。 比如你想给人写封信,怕自己写得不够礼貌周到,就让 ChatGPT 替你写。它的 确可以写得很好,写成诗都可以——但是,如果读信的人知道你 是用ChatGPT 写的, 或者对方因为也会用 ChatGPT, 根本懒得读 全文,选择让ChatGPT 做个摘要,那你这封信还有必要走 AI这 道程序吗? 难道 AI的普及不应该让大家更珍视坦诚相见吗? 假如,我的学生知道了,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习作,只不过是老师用手机扫描了一下,然后自动生成修改的讯息,虽然这些修改建议十分精准有用,但是学生无法融入这样的修改思维过程。 即使孩子看到老师是亲自在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很用心的学习了写作结果的修改,下一次写作,这样的经验使用率依然较低。 比如,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在使用智能工具,比如说购物、聊天、视频休闲等软件时,系统会“自动记忆”你所关注的内容,并更多比例地推送相关类似讯息。你会感受到,我无非和朋友聊了聊关系风衣的内容,我的某宝、某东就推送了很多相关的内容, 这样非常可怕,感觉没有了隐私。 我们在人工智能的使用中,忽略了对象的情绪价值,再高质量的学习都是无用的。 因此,学习写作的主动权,必须在儿童的手里。 终有一天,AI评价习作,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积累变得更加完善,也会更加便捷。但也不能否认的是,将来的孩子也可以使用AI,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单元习作。 那么,这样一来,习作课堂就是AI和AI之间的对决,老师和学生是习作之外的事物。 这不是可怕的一件事么?课堂失去了学习中发生的思维呈现,开始变得没有意义。 学习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人与其他事物之间发生的,如果变成了机器与机器之间,我们就成为了机器的奴隶。 AI如何提升课堂学习效力? 首先是孩子的写作兴趣力培养。 我不止一次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写作困惑时利用简单的AI工具完成习作。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没有思想的机器都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能? 儿童写作的困惑,首先是情绪困难,而不是写作困难。 激发学生克服情绪困难是课堂写作关键。儿童看到AI工具几分钟就写好习作,孩子是有挑战兴趣的。同时,阅读AI写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能学到写作技巧的(结构上、细节上)。此外,引导孩子发现AI不能及的内容,诱发“我可以战胜AI”的情绪价值,产生写作动力的源点。 当然,情绪价值背面的事实价值,也值得关注。 AI积累的比我们多,这是机器的优势。我们可以增加阅读积累,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学习任务群,首先就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我们的孩子如何与AI共生中实现自我? 课标任务群也给了我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我们的孩子,如何在AI时代中获得自我价值? 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是超越自我的关键。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抓好三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在逻辑,做好三个学习任务群逻辑的学习活动设计,用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情绪价值,与AI共生、使用AI就能成就自我。 从这样的角度看,关于习作修改,就有了明晰的答案。 例:我和——过一天,利用讯飞来支持写作学习的过程。 和孙悟空过一天的真实细节可以通过描述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日子来展现。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经历: 1. 早晨的惊喜: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时,你惊讶地发现孙悟空正坐在你的床边,他微笑着说:“今天,我带你去体验不一样的世界。”你兴奋得几乎跳了起来,赶紧穿上衣服,准备开始这不可思议的一天[^5^]。 2. 腾云驾雾的旅行:孙悟空带着你踩上筋斗云,你们一起腾云驾雾,穿越山川河流,俯瞰大地的壮丽景色。在云端,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刺激[^3^]。 3. 花果山的探险:你们来到了花果山,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孙悟空向你介绍了他的猴子朋友们,你们一起在清澈的溪水中嬉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3^][^4^]。 4. 神奇的法术:孙悟空展示了他的七十二变,他变成了一只威猛的老虎,又变成了一只轻巧的蝴蝶,让你目瞪口呆。他还教你如何驾驭筋斗云,虽然一开始你掌握不好平衡,但在他的指导下,你逐渐学会了基本的飞行技巧[^3^]。 5. 午餐的盛宴:中午时分,孙悟空变出了一桌丰盛的果子宴,邀请你品尝各种珍奇果实。你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天,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4^]。 6. 下午的挑战:下午,孙悟空提议进行一场“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用毫毛变出了一群猴子作为“小鸡”,而你则扮演“老鹰”。你们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太阳西斜[^4^]。 7. 傍晚的告别:傍晚时分,孙悟空告诉你他即将返回天庭。他微笑着对你说:“小朋友,今天和你在一起很开心。记得要珍惜每一天,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说完,他驾着祥云飞向远方[^1^]。 总的来说,这一天充满了奇幻与冒险,与孙悟空的相遇让你深刻体会到了勇气、智慧和友情的力量。 这段经历将成为你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我想,关于写作学习,过程的价值,要大于结果。 ![]() |
|